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中華名人飲食緣之十六

(2009-03-02 18:31:21) 下一個
353、梁實秋和抗戰慰問團1940年在湖北訪問張自忠。張自忠請他們吃了一頓飯,他因此餐最簡單而又招待最殷勤而永生難忘:四盤菜一隻火鍋,以青菜或豆腐為主,點綴有肉片肉丸,被說是豪華的是每人加一隻生雞蛋放在火鍋裏煮。
  354、毛澤東1951年5月,在北京聽取首批入朝的誌願軍四位軍長梁興初、吳信泉、溫玉成、吳瑞林和副司令員鄧華的匯報,時值中午,工作人員問是否留客吃飯,他說:“我請來的客人,哪有不吃飯之理?四菜一湯,家常便飯。”四菜是回鍋肉、炒菠菜、油煎豆腐和竹筍炒肉,都夾有辣椒;還有一大碗酸辣湯,也浮著辣椒。毛澤東又說:“我們六個人,三個湖南,兩個老表,還有一位四川的,都喜歡吃辣椒吧!”
  355、瞿秋白1935年5月所寫《多餘的話》,在洋洋千言文中,最後一句是:“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永別了!”
  356、傅斯年1950年任台灣大學校長期間,因血壓超高,妻子不讓吃油膩和肉類,但為解饞,在返家途中偶爾進小食店吃最愛吃的北方麵食,但每次必囑秘書那廉君:“我是解饞,回家千萬不可告訴我的太太。”
  357、錢程90歲在台灣生活,早餐是皮和麵包,蓋常吃皮可享高壽也;中晚餐喝粥,粥裏有紅蘿卜粒、青菜和魚肉,再喝一小碗雞湯。
  358、湯國梨晚年居蘇州,愛嗜蟹,有詩句:“不是陽城(筆者注:作“城”不作“澄”)湖蟹好,此生何必居蘇州。”
  359、徐誌摩有次在為大學生講課,隨身帶有一隻煙台大蘋果,一邊吃,一邊講,還說:“中國東西並不都比外國的差,煙台蘋果就是好!”
  360、林斤瀾會燒一手好魚,一條幾斤重的大魚在他手裏,能做出一席魚宴。
  361、畢倚虹和包天笑民初在上海辦《小時報》時,有次赴新開張的日本西菜館,每客大菜外還有一杯咖啡,水果盤隻是幾粒櫻桃,一隻發黑點的香蕉。畢倚虹乃仿宋人詞“綠了芭蕉,紅了櫻桃”說道:“爛了香蕉,黃了櫻桃。”
  362、林紓幼時寄食於外祖母家,時值荔枝上市,外祖母用布衫換回荔枝給他吃。對他說:“孺子即獲嚐荔,當知他人啖荔,其甘亦止是,無足羨也。孺子不患無美食,而患無大誌。”林為之勤奮好學,畫棺於壁,旁寫八字“讀書則生,不則入棺”,以為座右銘。
  363、成舍我辦《立報》,本日出版的報晚上檢查一遍,在規定一版隻能錯幾字外,倘錯一字,校對罰銅元一枚。此款充公,買花生米、豆腐幹,人人同嚐之。因而包天笑有詩句:“劇憐校對嚼花生。”
  364、金嶽霖終生未娶,長期獨身,他養有一隻大公雞。金吃飯時,這隻雞常把長脖子伸到桌麵,和金一起吃菜。
  365、汪曾祺打成右派分子在馬鈴薯研究站畫《圖譜》,當馬鈴薯成熟後,就開始畫薯塊,每塊畫完了就再無用處,於是將它埋進牛糞火裏烤熟吃掉。他說:“像我一樣吃過那麽多品種的馬鈴薯的,全國蓋無第二人。”
  366、梅蘭芳在北京常喜與友朋下小館子,但他多數菜肴嫌辣嫌酸不吃,隻有一次在廣成居吃飯時,卻有苦瓜,別人不喜吃,他卻喜歡吃。
  367、何香凝愛吃甜食。1952年在大連休養,一次吃飯時,竟在肉末粉絲上灑白糖才動筷。
  368、謝晉自稱酒量大,能喝五斤紹酒,人稱“謝五斤”。
  369、丁文江在與胡適相識不久後,有次看見他喝醉了酒,不放心,勸他戒酒,還從《嚐試集》裏挑出胡的五句戒酒詩:“少年恨汙俗,反與汙俗偶。自視六尺軀,不值一杯酒。倘非朋友力,吾醉死已久”,請梁啟超寫在扇麵上送與胡適,胡大為感動。
  370、於右任在20年代因宴會用圓台麵,所上菜肴,對麵賓客須起立方能取得,於是發明了桌上用一塊玻璃板,滴溜溜地轉,放著的菜隨各人方便取用。
  371、施今墨每年秋天從北京南下行醫,必至蘇州嚐陽澄湖蟹。他把全國蟹分為六等十二級:一等是湖蟹:陽澄湖、嘉興湖產的為一級,邵伯湖、高郵湖產的為二級;二等是江蟹:一級蕪湖蟹,二級九江蟹;三等是河蟹:一級清水河蟹,二級渾水河蟹;四等是溪蟹;五等是溝蟹;六等是海蟹,但福州海蟹例外,可列為四等。還把它們比作官員,一等為特任官,二等為簡任官,三等為薦任官,四等為委任官,以下便是芝麻綠豆官了。
  372、張大千有家廚善製作樟茶鴨,所用火力必須恰到好處,鴨肉才香,鴨皮才脆。由此九龍竹林小餐館以此菜標榜,並取名“大千鴨”;但此鴨肴在新加坡菜館,卻鮮有反應。原來當地人見到鴨肴顏色褐暗,便說不新鮮,吃了要肚痛。
  373、聞一多在西南聯大講《楚辭》,每作開場白是:“痛飲酒,熟談《離騷》,乃可為名士。”
  374、任二北把平生從事唐代文學的教學和著述生涯,比之為敲鑼賣糖。
  375、馮玉祥抗戰初,禮請老舍、吳組緗等十幾人在他處工作。常招待就餐,但菜肴多是炒雞蛋、炒豆芽、拌豆腐、煮花生米、饅頭、稀粥和火鍋(豆腐、白菜、粉條和少許豬肉)。
  376、老舍訪美時,在紐約林語堂家嚐其夫人和女兒所包餃子。在吃餃子時,他說:“吃餃子不能跟外國人一塊兒吃,跟外國人一塊兒吃,得說英文。一吃餃子,把英文都忘了,一想英文,少吃好幾個餃子。”
  377、朱德飯食相當簡單,建國後每餐都是一小碗米飯,一盤素菜,一盤有幾片肉片的青菜,一小碗湯。他一貫主張少吃肉,說肉吃多了,對身體健康沒有好處。
  378、吳宓的飲食習慣,據他自我介紹:早晨要多吃,中午要好好吃,晚上要少少吃。我喜歡吃肥肉,但不嗜煙,偶爾吃一點酒,但不多。
  379、宋慶齡1941年7月在香港就中國在美國幾個團體開展“一碗飯運動”組織動員。還在《華商報》題字:“日寇所至,骨肉流離,凡我同胞,其速互助。”取名“一碗飯”乃是源自秦末漂母助韓信的故事。
  380、唐紹儀嗜食,某日訪孫中山,暢談後不覺至中午。孫留他共進午餐,托衛士買了一隻鹵水肥雞款待。唐未待孫下筷就很快把雞吃了,還以為尚有其它菜肴。孫見他在等上菜,便說:“簡慢得很,沒有了。”但為給唐下飯,問衛士還有啥可以吃的,衛士說廚房裏隻有鹹魚;唐隻得用鹹魚下飯,一邊說:“我吃慣了,一隻肥燒鵝,我一餐就可以吃光。”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