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佛的四季養生法

(2009-03-12 19:32:47) 下一個
春有百花秋有月,更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人生總是在忙忙碌碌中,好不容易停下來歇一口氣,但是,旋即又投身滾滾紅塵之中,輪回不已!是否,我們曾經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我在忙些什麽?” 一般人汲汲於世間名利,如此勞心勞力、身心俱疲:為什麽心中還是會浮現出一股不知名的惆悵?也許真的應該認真思考一下——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何在?如何才能真正過得自在無悔? 禪說,“真正自在的心,是慈悲的心”,能與人分享、懂得付出的人最幸福。在付出當中,我們的眼界開闊了,更重要的是內心也增加了許多禪性,如此一來,一切的紛紛擾擾又有什麽化解不開的呢?禪,與其說是一種宗教,不如說是一種生活的智慧。與其說是信仰,不如說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禪是自己從種種貪婪和執著中解脫出來之後的恬淡、閑適和睿智。它完全表現於生活之中,表現為對個體生命和心靈的關注,對真實人生的追求。 內容簡介佛教中說:萬物歸一,寄情於物,寄情於景;萬物相關,萬物一體。人在萬物輪回的過程中,已經將肉體和身心全部附到大自然的四季萬物當中了。人體的四季,天上的四季,春、夏、秋、冬人一生的四季和一天的四季都有其對應規律。在四季的變化中情緒的變化各不相同:春宜養陽護肝;夏要納涼心境;多燥之秋多自律;養生之冬須重“藏”。歸依自然,以大自然來熨帖緊張與煩惱,使之寧心養神,獲得深度的休憩,這才是最上乘的養生之道。四季養生是最富東方特色的養生瑰寶,也是佛法中“順其自然”外道主旨禪念的領悟。養生要養性、調身先調心,“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目錄春篇 法雲·淨水·甘露生命之真義歲月不常駐自己彈奏命運交響曲尋找生命的重心養心之道養生也須知時節四季營養餐打開心的門窗常生寬容歡喜心生活點滴皆情趣“笑”出一片晴朗的天空天生是演員優質生活夏篇 質直·淨水·甘露節食與素食放生不僅是善舉當下禪欲過則貪將花瓶打碎修習禪定無病不可得心平道自平忘掉我是誰抵製誘惑秋篇 心細·氣柔·願大全新的開始心誠乃自在金字塔思維“大巧若拙”智慧的力量延年益壽的妙方“放”字巧養生有人罵你怎麽辦生氣是對自己的懲罰不要自尋煩惱心寬則天高雲淡有愛的人生最幸福順其自然的人生哲學冬篇 誌堅·感恩·再生冬季養生在於“藏”修忍行、除嗔恨做生活的大丈夫存感恩之心慚愧也是向善向美反觀內省是覺悟歡喜幽默麵對逆境堅決去除惡習好東西也要適量不隨邪見流轉從內到外的新生神安才能長壽生命延長法 書摘插圖生命之真義  也許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到底是誰?生從何來,死往何去?要做什麽?活著的意義是什麽?“我”似乎是一個很神秘的東西,如果始終弄不明白這些問題,當我們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難免會感到懊惱,甚至會覺得空過一生。  也許我們感覺到了,自己所走過的路有很多離奇古怪的因緣,每一件事情都有特定的緣起和結局,在經曆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喪失方向,不是一路走來崎嶇坎坷,就是幹脆沒有路可走。  這一生究竟該如何度過呢?這就需要從我們的心下手,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自察,參悟自己。  有一位教授,是學術界的泰鬥。他有一個兒子,由於很想讓兒子長大後也和自己一樣有成就,於是就親自教導兒子,為此他花費了很多的精力。然而,事與違願,他的兒子和先前一樣愚笨,沒有任何長進。這使得教授極為難過,他說:“我的才華世人可以見證,但為什麽我的兒子會那麽愚笨呢?人生真是沒有意思啊!”後來,教授不再強行管教兒子,而是任其自由發展,結果卻令他很意外,他的兒子很受人們的喜愛。原因是,這個孩子本性非常善良,在和人打交道的時候,總是替別人著想,雖然他沒有什麽特別突出的能力和成就,但似乎比他那聲名顯赫的父親還受歡迎。教授對此深有感悟,看來,生活的答案並不僅僅是出人頭地,以一顆沒有功利目的的心去生活,恐怕收獲更多。  可以說,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忙忙碌碌,不停地追求權力、地位、物質、名利……有的人很快能實現自己的願望,有的人花的時間長一些,還有的人可能終生實現不了。那麽,我們是否想過,一旦目的實現了,自己又該去做什麽呢?或者,目的已經沒有希望了,又該怎麽辦呢?也許我們隻能無奈地轉換一個。  如果沒有目的是一定要去實現的,我們就會放心靈清淨下來,回到本真的自己,這個時候,腦子清醒,心靈清淨。我們常會懈怠,如同夢中,消耗時日,招致昏沉墮落。當我們整天為工作忙碌,精神耗損、體力不濟時,適度的睡眠確實能維持身心的平衡,並保持充沛的精力。然而,休息的功能也僅止於此,並非用來享受。  人的一生,真正用來做事的時間極為有限。一天二十四小時——睡眠占去三分之一,除去吃喝拉撒,餘下的時間也就約三分之一。又除去幼年不懂事、老年不能做事,還有學生學習的階段,一生數十年,真正能用來做事情的時間,到底剩下多少?即便是再勤勞的人,也隻發揮三分之一的“人生”而已。在這短暫的時光中,如果隻是遊手好閑,虛度光陰,精神就會萎靡不振,而失去生命的意義。  時間可以成就一切學業、事業、道業。有智慧的人,視時間如鑽石;愚癡的人,將時間當作泥沙。如果能善用智慧,把時間當作鑽石般地珍惜,精勤不懈,則世間就沒有不能完成的事;如果把它當作泥沙般揮霍,終將一事無成,甚至成了社會的敗類、寄生蟲。  如果一個人感到了不滿足與苦累,最主要的原因絕對不在於這個人所具備的外界因素,比如這個人所經曆的人、事件、外部環境等。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同一件事情,所以每個人心中所獲得的經驗是各不相同的。就像麵對同一個旅遊景觀,有的遊客會覺得非常吸引人,使他們流連忘返,而有的遊客會覺得了無生趣,沒有一點欣賞價值。雖然他們都到達了相同的風景點,但是在各自心中卻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對生活的看法也一樣,當人們專注於生活的某一項事業之中時,就會覺得充實而愉悅:相反,當人對生活毫無追求,而隻是一味地虛耗光陰,則心中往往充滿了苦悶與煩惱,絲毫領悟不到人生之美。  無所事事的人一定不快樂。  因為生活過得很無聊!人如果正事不做,卻忙著應酬、打麻將、觀光旅遊:這種“無所事事忙”,在飽樂之後,一定會感到疲倦與空虛。“閑人無樂趣”——每天為了自己的私欲而忙碌,造成心胸狹隘,無法接觸到世間真善美的人性,把自己浸淫在自我的私欲裏,寧願在是非無聊中空過時光;這種毫無價值感的人生,有何樂趣可言?  “忙人無是非”——人的一生何其短暫,真正需要我們去做的“事”實在很多,若能分秒必爭、心無旁騖地為大眾謀福利,過的一定是殷實而富有意義的日子,是“快樂忙”的人生;哪有空閑去招惹是非呢?有些人因為懶惰成性、惹是生非,喜歡計較長短得失。像這樣忽視了自己人生的價值觀,不肯善用寶貴的生命功能,而沉迷於人我、利欲、是非之中,實在是可憐又可悲的人生!  人的心胸、度量一定要寬大,才能容納周圍的人與事。我們本來就應該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處事提得起、放得下;過去的是非得失要拋開,不留一絲痕跡。  佛陀在世的時候,一天,有人去侮辱佛陀——他朝佛陀的臉上吐了一口唾沫,佛陀擦了擦臉,然後問他:“你還有什麽要說的?”對方突然糊塗了,因為他從來沒有料到會有這種回答,他走了。第二天他又來了——因為他整夜不能入睡,越來越感覺到他做了件絕對錯誤的事,覺得有罪惡感。對佛陀說:“原諒我吧!”  佛陀說:“現在誰來饒恕你?你對著吐唾沫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了,吐唾沫的那個人也不在了——所以,誰將饒恕誰?忘了它吧,現在——結束了!因為沒有人了,兩個人都已經死了,還能做什麽呢?你是一個嶄新的人,我也是一個嶄新的人。”  人生之所以有苦,是因為真假顛倒,把假的當成真的,把真的看成虛妄的,不用心體會,讓真理流於俚俗。如果能擺脫虛偽是非的假象,就能真假分明,做到忙得快樂,閑得自在。  事忙而心閑。  能夠“事忙而心閑”,盡一己之力,投注於社會福利之道,則忙時不失道心,閑時不迷本性,如此才能達到人生快樂的境界。  人生最踏實的事情,是做利益人群、造福社會的工作。肯付出心力服務別人的人,因保持付出的精神,能夠心甘情願,任勞任怨;所以,無論再怎麽忙碌,也會感到無限快樂喜悅。所謂“助人為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為了事業的私利而忙碌,一定會非常煩惱。人生無常,禍、福隨時會降臨;有些人一輩子洋洋得意,末了卻落得窮途潦倒;但也有人貧窮困頓一生,卻在最後幾年得到機會而輝煌騰達。  同樣的人生。  同樣的忙碌。  卻有不同的心境。  我們應該端正自我的見解,以理智透視世間一切無常,不管人生是貧、是富,都能覺得安然自在,沒有得失心。  許多人都希望擁有控製生命的權力,但從古至今,沒有人能夠掌管生老病衰,更無法阻擋死亡的來臨,長生不老永遠隻是夢想。人生在世,雖然是擁有了生命,但也無法阻擋它的無常與變數,唯有以超然的心態,安於當下。時光稍縱即逝,要及時把握年輕少壯之時,以奮勇精進和耐勞的毅力好好學習。即使年歲已經老邁,也不可輕易服老,仍舊要努力修學;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即使有病痛疾苦,也不要在昏睡中虛度光陰,在憂鬱中浪費生命!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不在於壽命的長久,而在於自己為世間付出多少;隻要恪盡做人的本分,於工作中得到快樂喜悅,就是最踏實、最幸福的人生!  歲月不常駐  生命在哪裏?佛家說:生命在呼吸間!我們能重視呼吸那麽一刻的時間,我們就能懂得生命的價值。“一寸黃金,難買一寸生命”;這是一個分秒必爭的社會,凡事都要爭取時間,與時間賽跑,在有限的時間裏麵,刨造無限的事業。  我們才覺得寒冬稍解,春暖乍現,卻又有夏季迫近的感覺,是地球轉動太過快速?還是我們的反應太慢?  舉望黎明的天空,太陽慢慢升出雲端,注目凝視,分秒不停地向上升起。其實,它同時也是在瞬間不停地下沉。到底是浮?是沉?  以佛法論世間法,它是浮、也是沉;而事實上它不浮不沉,是常寂不動的。因為地球自轉,並非太陽有升沉,這就是存在子空間與時間的遷移過程。  時間毫不留情地逝去,問這趟人生,於此時空留下什麽痕跡?剩餘多少時間、多少路可以走下去?  怕時間消逝,花了許多心血,想盡了方法,要留住時聞,結果是——浪費了更多,一無所成!人們多迷於找尋幻化的痕跡,因而停滯不進。時間再多,路再長,也了無用處,終無所得。  龜兔賽跑,兔子仗勢自己跑得快的長處,所以不慌不忙地大睡一覺,等到烏龜抵達終點時,兔子盡管跑得快,卻依然敗給了緩慢的烏龜。春天不播種,秋天怎麽會有收獲呢?少壯不努力,老來怎麽會有成就呢?  人生在世匆匆幾十年,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光陰,努力充實自己。經常靜思反省,用以撥開心中的洄瀾——無明,發掘智慧的源泉。則世間、出世間無一事理而不通,無一物體而不解。  太陽不能暫留,地球不能停轉;時光歲月,隨著太陽起落而遷移,也隨著地球運行而消逝。所以佛說:“刹那生滅,遷變無常!”  《普賢菩薩警策文》雲: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  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多麽悲切的警語!人生在宇宙大地之間,隨著時光的消逝,逐步邁向衰老、死亡的境域;就好像水中的魚,依水而活,水一滴滴地減少,魚命亦一天天減少。而人於時日光陰的消逝中,正如魚缸中的滴水漏失,來日無多。  我們在虛浮假幻中醉生夢死;不知世間危機四伏,步步陷阱、險惡萬端,有“今時雖安,瞬時難保”之慮。  隻有智慧的人才會珍視時間的寶貴,愚笨的人卻忽視時間的價值,甚至浪費時間。塑造人格和成就事業憑借的是時間,而成就道業依靠的也是時間。  在某一個國家,嬰兒一降生,醫生就會立即打開計算機,通過戶籍網絡查看他(她)是這個國家的第多少位成員,然後以此為編號開始在戶籍卡中輸入這孩子的姓名、性別、出生時間及家庭住址。由於嬰兒和大人一樣,用的都是統一規格的戶籍卡,因此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都有財產狀況這一欄。  這個國家所有的人在為孩子填寫擁有的財產時,寫的都是“時間”二字。他們認為,對一個人,尤其是對一個剛出生的孩子來講,他們所擁有的財富,除時間之外,再不會有其他的東西。  一個人在世間積極的作為有多少,那麽他的壽命就有多長。所以,除了分秒必爭的恪盡本分,多做有意義的事情,大家別無選擇。否則,當光陰逝去再無追回之計。人人都希望獲得隨心所欲的自由,但是人們也常在獲得這種權利之後放任時間的流逝,完全沒有知覺生命的消耗。  還要懂得享受時光。  在街心花園的一條長椅上,有一老一少,雖然不是一家人,但卻是一對忘年交。  老者說:“你現在多好!那麽年輕!”  年輕人說:“我沒覺得有什麽好的。”  老者說:“你有大把的時間啊!”  年輕人說:“你過去不也曾經擁有大把的時間口馬?其實現在你也有時間啊,不然你怎麽會和我坐在這裏曬太陽呢?”  老者嗬嗬地笑著說:“是啊是啊,我一邊說自己時間不多了,一邊懶散地打發著時間,實在是不配發感歎啊!”  年輕人又說:“你覺得我們是在這兒打發時間嗎?你怎麽能這麽想呢?那不是辜負了我們的情誼了嗎?因為我們正在陽光下享受時光!”  什麽樣的做法才是利用和珍惜時間的正確做法——這其實很難有統一的標準,但還是可以找到一個標準,那就是——我們所度過的時間是否具有著“真善美”的價值,是真正屬於我們內心的。  對於比鑽石珍貴無數倍的生命,除了盡我們的最大能力去珍惜和豐富它以外,我們還能做什麽才能配及生命的珍貴呢?我們所做的就是要在這無常有限的生命中,精心打磨出它的熠熠光輝,顯露真善美的生命價值。  我們應與時競,把握時日,爭取時間,莫讓時日一天天荒廢。在日積月累中、分毫聚集中成就功德和事業。  一個少年欽佩自己的祖父,因為有很多人都非常尊重他的祖父,他雖然知道祖父平時修行佛法,但不知道祖父的修行究竟有多大的意義。一個假期,少年對自己的父母說要去和祖父住一段時間,跟祖父學習如何贏得他人的尊重,少年的父母當然很高興,欣然同意了少年的要求。於是少年就去到了祖父那裏,每天跟著祖父打坐誦經。漸漸地他開始明白,祖父做的不僅僅是打坐誦經,而是身體力行地實踐佛法。雖然年歲已高,但一點也看不出他是想要享福的樣子,相反,祖父每天除了打坐誦經,還會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幫助鄰裏朋友。少年也學著關心別人,尊老愛幼,盡自己的力量把所有事情做好,包括幫別人做事和做自己的事;而且,盡量和祖父一樣,不浪費所有的時間。這樣,他自認為已經學到了祖父的大部分優點。  然而,有一天他在裏屋的時候,祖父在院子裏著急地叫他,好像是隔壁某戶人家鬧矛盾了,甚至已經動手了,祖父想叫他和自一起去看看。他急急忙從裏屋跑出來,沒留神腳下,就踩了家裏的小貓一腳,他這時正著急呢!又看到小貓擋路,心裏一急,就踢了小貓一腳,然後跑到祖父身邊站定。但這時祖父根本就不理睬他,自己一個人走出去了。少年尚未反應過來,撓著頭發不知道祖父為什麽不搭理自己了。  他追了出去,但祖父在院門口攔了他一下,說:“孩子,你還是回去把我最開始念給你聽的那些經書再看看吧!”  少年呆站在原地,看著祖父走遠,當他回轉身,猛地看到剛才才被他踢了一腳的小貓時,他突然就明白了,祖父的意思是,他剛才踢貓的小小舉動,已經證明他並未學到祖父的真正優點。他等於浪費了時聞,因為現在他又得從頭開始。  當即行善,持續功德。好比開水燒到一半,這時若要斷火停息的話,無異於前功盡棄。如果重來,不就白耗之前的付出了嗎?  時間流逝是無人無力能擋的事實,不論何人花費多少的精力,千方百計都不可能逆轉,甚至這種念想都是無知。但是現實中仍然有很多人沉迷於幻想,堅信奇跡的發生,結果是,枉將自己的生命浪費,雖經曆了百般險阻,卻喪失了千萬時機,終而一無所獲。即使是一個人在幾十年的生命中,傾其所能來做人做事,最甚者也不過利用了三分之一的生命而已。  那些終日遊手好閑,無視時間消逝的人,就好像自已一輩子在睡夢中,任生命慢慢地毫無知覺地消散。這樣,生命有何意義所在?  總而言之,空過時日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若能愛惜時光,分秒利用,不但能利入利己,還會其樂無窮!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