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中華名人飲食緣之二十五

(2009-02-20 19:47:57) 下一個
612、車耀先1929年在成都開設努力餐餐館,首先推出當地未有的“海味紅燒什錦”,做法用公雞肉、豬舌、肚、心、肺、豬腿肉、海參、魷魚、香菌、玉蘭片、白果、板栗、鮮胡桃仁等十餘件,紅燒時加料酒、冰糖,用12寸大盤,可供4人食用。食客評語是質高、味厚、色鮮、價廉、營養10個字。
  613、李人不當成都大學教授,和妻子開辦小雅菜館,每天都記流水賬,賣什麽菜,都有計算,以至後來他把這些都寫進《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三部曲,使這部書也成為研究川菜川味十分可貴的資料。
  614、美籍女作家陳若曦和丈夫段世堯來成都,首先就是前往市美軒川菜館。段世堯讚美涼拌毛肚,說是與在成都吃過的毛肚火鍋,兩相比較,變熱為涼,正說明川菜川味的多樣化,而陳若曦尤讚賞八寶鍋蒸,它是在炒麵加油時再下功夫,另加上內江蜜餞,既甜又燙。
  615、柴德賡教授一生嗜好就是飲茶。王起有《茶酒論》相稱:先生讀史不知倦,夜夜揣摩到夜半,蠅頭小字忽跳行,朱筆眉批漸零亂,此時正要碧螺春,建牙為子策奇勳。
  616、周瘦鵑早年創辦《家庭》副刊時,每期開列一張《一周食譜》。
  617、金庸不同意其著作成為“金學”,但他說辦個“金庸茶館”倒可以,年紀從九歲到八九十歲,泡一杯龍井茶,談談小說中的錯誤。
  618、任二北把平生從事唐代文學的教學和著述生涯,比喻為敲鑼賣糖。
  619、吳鐵成為上海市長時托求弘一法師墨跡,不與。吳即以50銀元盛宴相請,仍拒絕。弘一寫了一張便條相告:“為僧隻合居山穀,國士宴中甚不宜。”下麵署名並蓋印章,以示鄭重聲明。吳得之大喜,便請人用紅綢裱糊便條。
  620、蘇曼殊某日晚召李民飲酒於上海某酒家。酒後說:“今晚月色大佳,何不同往蘇州一遊?”李欣然說好,兩人即購票乘車往下,翌晨即返。
  621、柴德賡在蘇州師院教書時,在學校後門外某小飯館吃包飯。某日他偶爾與老板談及家鄉諸暨豆腐很好吃,於是老板就每日給吃一個豆腐製作菜,有時甚至給發酸了的豆腐。
  622、奉係北京市長周大文解放後開了一家小飯館,親自掌勺,以清蒸魚最膾炙人口。陳毅知道後說:“我和周大文是同行,我這個上海市長倒要嚐嚐他北京市長的菜,向他學手藝呢!”
  623、盛光偉為成都書法大家,最喜羅國菜製作幹燒魚翅,說他配菜用新鮮南瓜藤於翅湯四周,稱是如“王宮舞畫墨龍,生動有致,潑墨神奇,畫中王宮舞,菜中羅國菜”。
  624、李人對菜肴起鍋時放“明油”(豬油)頗為反感,一則菜已做好,又增加了動物脂肪,二則與早先下鍋的油在溫度上不一,也不好吃,煩而帶膩。他說:“搞成非驢非馬,降低川菜傳統質量。”
  625、陸文夫認為現割現炒的韭菜,肥、滑、香、嫩、鮮,最好吃。他以杜甫到衛八處士家吃韭菜詩句為例:“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佐證與詩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韭菜。
  626、湖南廚師石蔭祥為毛澤東製作家鄉菜紅煨野塞菌(扣子菌),將菌子洗淨後,再用鮮雞湯煨,香味撲鼻,但當端上桌後,才發現鮮菌裏還有白蛆似小蟲在。他想端走另換一盤,被毛澤東發現,問為什麽?在得知實情時,毛卻幽默地說:“野塞菌裏有蟲,說明無毒,味道更鮮;不幹不淨,吃了沒病。”
  627、張鐵夫刀工極好,下廚頃刻即能將黃瓜、胡蘿卜切得非常細,拌成涼菜,時稱一絕。
  628、夏澤紅以朱自清名篇為題,2000年12月在北京開辦荷塘月色素食館,它以寺院素食為主體。開張之日,淨慧大和尚還主持了灑淨儀式,並題寫“日日是好日”詞。
  629、鄧小平70年代初重返北京後,有次對來訪的童小鵬談在江西新建時,上午監督勞動,下午即在家搞家務、種蔬菜。他說自己感到特別高興的是,學會了做饅頭,發得很鬆。
  630、朱德1945年1月為紀念在山西榆社被日寇殺害的美國延安觀察組惠特爾西上尉,特將觀察組就餐的食堂,題寫為“惠特爾西紀念堂”。
  631、郭沫若1962年11月遊廈門南普陀寺,午宴中就寺廟素菜單做了文字潤色。他先將各道菜名排列、修改,編成了一首順口溜:“一層腐皮紅臘麵筋,腐竹酥白碧青,南米粉玉翠花生。半月沉江長生果,酸鹵菠蘿,甜炸酥酡,三杯茅台,醉得不亦樂乎?”宴罷又吟詩五律:“我自舟山來,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憾題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窩。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
  632、馮玉祥任國民軍總司令期間,對家庭夥食有具體安排,即自己和夫人每天菜金4角銀元;隨從人員2角;但家庭教師為6角;接待朋友一般每人為8角,但遠道而來又是貴客,如李烈鈞、於右任則每人菜金定為2元。
  633、張作霖為東北胡匪,後受趙爾巽招安。張此後雖青雲直上,於趙恩念念不忘,每次由關外到北京,必定先到北兵馬司用沐恩的紅單帖請安,拜偈時,從不忘帶上鬆花江白魚哈爾濱巨蟹為禮。
  634、車輻酷愛飲紹興黃酒,善於燙黃酒。他說:“黃酒最好燙到60℃~70℃左右再喝,對人體有好處,且酒中的酯類芳香物質蒸騰,使酒更加芬芳。”
  635、名廚張雨山為毛澤東做泡菜,毛頗為滿意,當知道他愛吃酒,每天中午需吃一杯大曲,特地送了他長頸瓶的瀘州老窖兩瓶,張喝完後保存了兩隻酒瓶。
  636、曾國華在紐約榮樂園做廚師,某天中國大使館宴請基辛格國務卿,他製作的川菜糖醋脆皮魚,在每條魚兩側用刀劃成深淺一致的花紋,出鍋後仍色澤金黃,造型美觀,再配上蔥白、蔥葉、泡辣椒絲,青、白、紅相間,兼有特製魚香散發,以致當分菜的招待員要將盤子端走時,基辛格急忙說:“請別端走,全部留下吧。”
  637、吳白抗戰時在成都授教,某日在榮樂園嚐名菜“金鉤玉筍”,此菜尖頭圓身,如小嫩筍尖,且以鮮雞汁燒之,色彩清淡,但當他細觀後,發現上隱約有小粒,竟仔細品味,方知此乃玉米初生之小嫩包。
  638、葉淺予、丁聰、沈峻、鬱風在北京紫竹院東坡餐館嚐川菜大加讚揚,四人即聯句成篇:出堂堂乎峨眉(葉);回津津之佳味(丁);旨甘調以充饑(沈);芬馨發而協氣(鬱)。並由黃苗子書之,懸掛於餐館。
  639、郭沫若抗戰時在重慶,最喜歡吃清蒸魚頭,每逢宴會有此菜,下箸最多。蓋此菜魚頸四周蒸成極嫩極軟有如藕粉似膠汁,清蒸中再加香菌、南腿;所盛大藍花碗裏薄薄一層原汁油麵,油而不膩。
  640、謝添不喜歡花花草草,有人采訪他與名花愛好。他說:“我喜歡的花實在是太香了。它們依次是腰花兒、韭菜花兒,還有天津十八街的大麻花兒。”
  641、馮玉祥老家安徽巢縣有醃菜作佐餐的習慣。在他率軍屯紮塞上時,就每天叫人把有半人高的11隻大缸裏所醃白蘿卜逐一翻遍,取出所需吃的,同時又向缸裏補充。
  642、北京大學陳貽教授愛喝咖啡,但不加糖。他說:“我喝咖啡從來不加‘伴侶’不加糖。咖啡嘛,就是品個苦味兒!”
  643、劉一平和蕭石朋為長沙美食家,兩人都善於開菜單!劉善於使一桌酒席菜肴,令人爽口充腸,絕不厭膩,他的菜單被稱為“劉單”;蕭善於為三五人小聚點菜,清鮮適口,價廉物美,他的菜單被稱為“蕭單”。長沙人有“大宴遵劉”“小酌從蕭”之說,兩單都為人珍藏。
  644、程硯秋好酒量,而且是要喝得六七成酒,上台可以嗓子高低音並出,又衝又亮,特別悅耳。因而每逢有金仲蓀同逛北京東安門市場,飲酒必至森隆西餐部,切上一盤熏醬臘切,一份牛尾湯,再加上一大瓶上海綠豆燒,他認為這比什麽山珍海味都來得落胃。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