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人飲食緣之二十九
(2009-02-19 19:17:50)
下一個
738、老舍等在解放初期為北京文聯《北京文藝》、《說說唱唱》編輯期間,每月編輯費都用在跑館子,他們幾乎把全城有名氣的菜館都吃遍了;每次主點是老舍,王亞平寫菜單。有次老舍要換一個菜,王就在此菜名四邊畫了一個方框,又加了一個螺旋形的小尾巴,服務員不懂。他是把校對符號用於菜單上了。
739、趙樹理50年代初在北京時,因家眷未來北京,幾年裏每天總是找文聯附近小飯館就餐,吃的便是“炒和菜蓋被窩”(菠菜炒粉條,上麵蓋一層薄薄的攤雞蛋);每晚10點後吃夜宵,就在小攤長板凳一坐,要一碗餛飩,兩個燒餅夾豬頭肉,喝2兩酒,自得其樂。
740、鄒瑞麟在成都三洞橋開店,以烹製“大蒜紅燒鰱魚”著名,人稱“鄒鰱魚”,而忘其名。他在河岸水邊放置三個竹魚籠,分別放進鰱魚、甲魚和鯽魚,以便保鮮保質。某日郭沫若品嚐後,揮毫留詩:“三洞橋邊春水深,帶江草堂萬花明。烹魚斟滿延齡酒,共祝春風萬裏程。”陳毅品嚐大蒜鰱魚後,也留有詩句掛於門柱上:“野田觀農家,溪邊飲酒來。”
741、惲代英在任黃埔軍校政治總教官時,蔣介石為拉攏他,每天用餐,也給他準備同樣一份。惲開始拒絕,後來聽從學員意見,將這些罐頭、巧克力糖全數帶給他們了。
742、葉公超1965年赴台灣高雄觀光,常去“北平都一處”小吃攤小吃,應攤主請,題“辛苦方知味”。溫梓川認為此“味”含義深邃:一示人生,至晚年才知道甘苦味;二示食物美味也。
743、任仲夷1977年任遼寧省委書記時,沈陽有趙長春開了一家“夫妻油條店”,當時是屬於違禁行為,但他支持《遼寧日報》為其撰文,並邀請一位副省長同到該店吃早餐。
744、羅隆基抗戰時在西南聯大任教,某日跟哨一少婦,少婦無奈隻得在公園邊小鋪買花生米,以便丟去尾巴,但羅卻挨緊搶著代她付款,該少婦以性騷擾訴於法院。事後調解。此後小鋪子花生米名揚,凡遊園者,幾乎人手一包,人稱為“羅隆基花生米”。
745、黎錦暉從不請客,而友朋飯局必應時而到,葉仲芳即在文人最喜宴集的倚虹樓大擺筵席。代黎具名發了二三十張請帖遊客;另發一張以己名請黎。黎吃後方才知受騙。此後每有飯局,必先打電話問個明白才敢赴宴。
746、金焰與王人美結婚,鬥室如蝸,賀客多達百人,無法擺宴席,隻得購些肉脯冷食雜陳桌上,請客用手抓撕。賀客以為是別開生麵的宴會,反而大為歡樂。
747、黎錦光旅遊西貢時,某晚於酒店蒙燈光下,突然靈感爆發,隨即向侍者討了一紙,在酒案上作起歌曲《夜來香》。
748、王瑩30年代初在上海藝術劇社時,同事皆窮困,而周末卻多有闊少追求前來,甚至餓著肚子。有同事用藝術字體貼一告示:“王瑩親自燒菜,每客大洋兩角。”於是它成了一家生意興隆的小飯館,而菜肴僅是一碟青菜或豆腐。
749、毛澤東愛吃肉更愛吃魚,但吃的是水澆魚。他說:“要用水澆魚,這樣燒出來的魚味兒濃,肉鮮。”毛澤東還愛吃清燉甲魚,但很多廚師沒有做得令他滿意。後來廚師於存的製作令他滿意,原來於存知道他愛吃的是甲魚爪,他人製作是剪去的了,於存從不剪去,隻是把它洗得幹幹淨淨。
750、馬敘倫燒得一手好湯,但平生卻最愛吃大蒜燒豆腐,自稱此菜:“色香味三者俱備,且又價廉物美,大快朵頤。”
751、裘盛戎1932年隨“富連成”科班為北平丁姓富商老太太六十壽辰唱堂會,從中午到深夜,而裘卻因壓軸戲《魚腸劍》、《刺王僚》中扮演吳王王僚,久之為肚饑外出充饑,回來誤場,幸蕭長華說情趕演。不料卻因唱聲奪人,博了老太太歡心,命帳房寫了一張紅條紙運來:“賞給小王僚肉丁包子一千五百個。”
752、陳獨秀、章士釗和蘇曼殊在日本留學,某日三人肚饑,命蘇持物赴當鋪,久之因蘇不歸,陳、章兩人忍饑睡了。陳半夜醒來,發現蘇在燈旁看書,他叫醒了章,兩人大罵蘇。蘇卻笑說:“讀讀這本書吧,讀了就不餓了。”他們才知蘇典當後買了書。陳表示理解,說蘇物質世界可以無求,精神生活卻不能少。蘇後即以此事作詩贈陳:“契闊生死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
753、林白水某日請友下館子時,始發現身上無錢。他要朋友稍等片刻,回書房寫就千字文,命仆人速送報館換回5元,才到飯館。
754、張大千與兄張善1932年某日痛飲後,張破例繪虎,兄補景作詩,有日本人正好見訪買走。此事不脛而走。明日有畫商高價求張大千畫虎。張拒絕,當即寫字以答:“大千願受貧和苦;黃金千兩不畫虎。”自此,他立有“兩戒”:一戒畫虎;二戒酗酒。
755、章太炎為袁世凱軟禁於北京龍泉寺,廚師請示做何菜。他隻想得兩種:蒸雞蛋和蒸火腿(因都在南方常吃),其它都叫不出。於是頓頓都是這兩隻菜;後軟禁於錢糧胡同,仍是此兩菜。此處“蒸火腿”,廚司乃以北京清醬肉切片蒸之,章亦認同。
756、雷經天長征時因過度勞累、體力不支而跌倒,幸遇戰友莫文驊路過,給了兩塊生薑。他用薑在身上使勁反複摩擦,擦出熱氣後,始爬起來跟上了隊伍。
757、王鐵珊為封疆大吏多年,而食則米飯,外佐以青菜自稱飲食有三大特殊嗜好:一是愛吃豆腐,常蹲在地上吃,說一生有豆腐吃則足矣;二是愛吃麵條,有麵條時必飽吃一頓,隻要一碟鹹菜就行;三是愛吃“紅燒”,即北京街頭所賣烤白薯。每在街上見之必買,吃飽為止。
758、鄭逸梅生肖屬羊(1895),某天與友朋在館子吃羊肉大麵。他隻吃麵條,不吃羊肉。說:“羊秉性溫順善良,卻遭此不測之厄;我生肖屬羊,怎忍心食之?”
759、楊了公見寶山鬆城有老婦開設小店,以出售酒及雞湯麵為著,此處雞香肉嫩,頗有買賣,即為小店書聯:“黃酒童雞風味,白頭老嫗生涯。”
760、吳稚暉不喜飲茶,讀書、著作構思時,隻喜吃上海五香豆。母親為其做五香豆,裝與大盒,送進書房,且時時補充,不使盒中有缺。
761、蔡元培赴德,參觀罐頭公司,有製牛肉罐頭,見一群牛入機器後,支解塊分,最後推出而即製成罐頭,乃以殘忍,自是不再食牛肉,終身吃素。
762、周信芳對飲食要求十分簡單,平時滴酒不入,也不吃任何蔬菜,最愛吃的是紅燒肉,並且越肥越好,每餐隻消有半碗紅燒肉,便能劃下兩滿碗飯。
763、萬金油大王胡文虎成為富豪後,早餐仍為家鄉鹹菜、“梗鬼子”(用鹽水浸的蚶子)和醃菜煮芋頭,每當有來自福建永定鄉親來看望,總請他下次來時帶點這些土特產來。他說:“一是讓我回味小時窮苦生活;二是讓我的兒孫嚐到些艱苦滋味。”
764、周恩來有次在北京萃華樓飯莊宴請外賓,見一條魚隻吃了一半,便問廚師叢培德能否做個湯。叢立即製作了一道風味濃鬱的“醋椒魚湯”,周嚐了連聲說好。
765、北京飯店廚師郭文彬以麵點製作知名。1984年,美國基辛格看了他表演的神龍須麵,做得細如縷縷發絲的麵條而連接不斷,連聲說:Great。
766、鄧小平長征前夕在寧都會議上被撤職,在鄉間勞動,李富春、蔡暢知他常饑餓,特地用己僅有的四分錢,買豬肉、大蒜、辣椒炒了三個菜和一壺水酒,請鄧來吃;臨行時蔡暢又用罐子裝滿這些菜和炒魚幹,用布包好帶回去。
767、孫望抗戰後期在成都金陵大學時,因物價飛漲,講師工資難以維持,全家製作牛肉幹。他用木板刻了一條牛做市招,將所製牛肉幹裝袋後送到小酒店代銷,且有詩歎曰:“萬事衡情作,講師值幾錢。”
768、開明書店編輯在30年代每逢星期六晚,都是一個輪流做東的酒會,地點選擇是附近的馬上侯酒店或王寶和酒店,通常就是鹹烤花生、清煮發芽豆等家常菜,彼此不敬酒,更不勸酒、拚酒,各人自己喝,且交流諸瑣事,有次章琛和鄭振鐸打賭,茅盾能背誦整部《紅樓夢》,鄭不信,於是酒會上,茅盾奉命隨點隨背,果然一字一句,讓章贏了一桌酒席。
769、劉俊卿善製作麵點,1971年在招待西哈努克親王宴會上,別出心裁製作了一道“油炸冰淇淋”。西哈努克嚐後,連聲道好,說:“我走遍了世界,還沒有吃過油炸的冰淇淋呢,真是妙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