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人飲食緣之三十六
(2009-02-13 19:31:37)
下一個
945、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招待美國總統尼克鬆時,特地關照要給他嚐中國的獅子頭。當尼克鬆稱讚它,但不明白為什麽叫“獅子頭”,周恩來說:獅子是獸中之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獅子雄壯生動,具有辟邪和吉祥的象征意義。這道菜叫“獅子頭”,很能體現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
946、劉德華不吃牛肉,據稱乃屬牛緣故。
947、張曼玉用餐清淡、新鮮。一日三杯牛奶,晨起一杯鹽水,早餐常是果汁。
948、聶榮臻在自然災害期間,因國防部五院導彈研製人員營養不足,患有浮腫病,請各軍區調撥黃豆、帶魚、豬肉。有次調進豬肉,他打了電話,專門交代給錢學森半爿豬。那時因無電冰箱,這半爿豬隻是先稱好重量,放在食堂。以後每次來了豬肉,錢家的炊事員就到食堂割一小塊,切成肉末,放在菜裏,一直吃到夠半爿豬肉重量為止。
949、張中行盛名後,仍甚簡樸,一日請啟功宴,也隻在住宅樓下小館子,四菜一湯,喝點二鍋頭,宴後有剩菜,仍如以往必打包回去。
950、賀龍和陳毅與參加第26屆乒乓賽運動員談話,要他們不要把拿獎杯當“包袱”背。陳毅再接著賀龍後說:“賀老總說得對!有啥子‘包袱’嘛?你們打輸了,我請你們吃飯!”賀龍大笑說:“打輸了,陳老總請客。打贏了,我請你們吃飯。總之,都有飯吃。”
951、孫中山對飲食講究營養,自己製作了“四物湯”,常為座上餐。“四物湯”是集四種素食之精而成,它們就是黃花菜、木耳、豆腐和豆芽。
952、孫道臨在杭州狀元館吃麵,讚不絕口,留書一幅:狀元館,麵狀元;進狀元館出狀元。蓋該館之麵特製,彎而不折,韌而挺拔。
953、金庸抗戰勝利後曾在杭州奎元館吃過蝦爆鱔絲麵,50年後又來該館,專嚐蝦爆鱔絲麵,吃後題詞一篇:奎元館老店,馳名百卅載。我曾嚐美味,不變五十年。
954、林語堂1936年赴美,路過夏威夷,有華僑送來一隻巨蟹,長寬各有一尺多,他想盡辦法未能解剝,最後隻得將大蟹放進衣櫃抽屜,然後用腳猛踢,將它軋破。這樣一家人才吃到裏麵新鮮的蟹肉蟹黃,這時他才意識到何以當年李笠翁自稱“蟹奴”。
955、陳三立被譽為近代舊體詩第一,但其不分五穀,一次遊南京,見路旁新稻滿畦,曰:“南京確是好地方,連韭菜也長得如此繁茂。”
956、熊十力晚年,複旦大學擬聘其為教授。熊提出要求:每飯必備一鱉。
957、聞一多在西南聯大昆明時,因貧買不起肉,常帶孩子到稻田捉螞蚱,捉回用油炸,加鹽成為佳肴,後因太費油,得不償失;又捉青蛙放在鍋裏燉,稱為“雞湯”。
958、馮友蘭在聯大任教,住在村邊破廟,旁有小學;其妻任載坤就在門口支了一口油鍋炸麻花賣給學生。
959、鄧麗君最愛吃豬腳爪,但因一度發胖,盡量縮減肉食,不用重油做菜。此時菜譜簡單:早晨為香薰草牛奶和粟米片,午餐是麵包色拉,晚餐是米飯;有時自做大豆或豆腐。
960、羅榮桓和林月琴1937年6月結婚時,隻是從西安捎來半袋麵粉,做成麵條,佐以白菜、蘿卜,招待來賓。
961、王耀武1928年北伐結束後,托友人掛名在武漢開辦振興餅幹廠,後又在長沙、重慶開設分廠,賺了一大筆錢。乃黃埔軍校將軍兼做生意者第一人。
962、林語堂愛喝家鄉福建漳州的功夫茶,稱喝功夫茶最佳是第二泡。
963、毛澤東1959年8月在廬山會議期間便宴秘密來訪的越南胡誌明主席,餐桌上有廬山特色菜香辣石雞和石魚爆蛋。汪東興向胡特意介紹,這盤石雞是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上將昨天晚上散步時捉到的,送給毛主席,毛主席特意吩咐留給胡主席嚐鮮。
964、金嶽霖留學歸來在清華大學任教,聘請了一位會做西餐西點的廚師。那時師生因學校附近買不到點心,很多人前來他家找廚師定做餅幹,故清華同僚有稱此餅幹為“金嶽霖餅幹”。
965、梁漱溟大半生吃素,其實他是長期食用雞蛋、牛奶等,使營養均衡。
966、顧隨在40年代因家裏人口多,生活清苦,作詩記之:“煨成薯芋如軟玉,嚼來蘿卜似甜水。半年不吃肉邊菜,慚愧西山入定僧。”
967、錢玄同為戒酒,著作《酒誓》,內稱:“我從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七月二日起,當天發誓,絕對戒酒,即對於周百藥(周作人)、馬凡(馬叔平)將二氏亦不敷衍矣。恐後無憑,立此存照。錢龜竟。”
968、胡樸安30年代在上海講學,有說“吃”:“中國1000人中,500人吃飯不做事,499人為吃飯而做事,不知可有1人為做事而吃飯。吃飯不做事者,依賴人為生活,禽獸不若也。為吃飯而做事者,禽獸以爪牙覓食,人以知識覓食,覓食之方法不同,而其覓食則一,禽獸類也。為做事而吃飯者,具有人格,出於禽獸之上,始得謂之人。”
969、地質學家黃汲清在讀了某小字輩信中所描繪她家鄉四川雅安的名產雅魚,大為興趣,作詩一首以寄之:“青衣江畔有名城,雅魚味美肉鮮嫩。但願一朝享口福,與薇同飲一杯羹。”
970、於右任與人論中外烹飪之優劣。他說:“我國的烹飪遠勝於西方治膳,我們有熏、炒、燉、燜、拌、炸、溜、熗若幹種之多,西方隻有煎、烤、煮三種,有小巫大巫之別。”
971、馮沅君生來不吃雞蛋,且極厭惡。她要是不喜歡某人,就說給他個雞蛋吃吧。
972、陸宗達終身嗜好喝酒,直到生命的最終時,每日午飯和晚飯仍各喝一兩白酒。且常以子孫不會喝酒相陪為憾,說他家的喝酒人是“一代不如一代”。
973、陳雲1986年5月18日在上海西郊賓館,招待處為他製作了一小盤青蛙肉。他說:“青蛙是受保護的益蟲,告訴他們,不僅我不吃,以後別人來也不能給他們吃。”旁人說,這隻是一小盤,他又說:“老漢從來也沒幹過違反政策的事。”
974、劉永濟為程千帆教授書寫書房聯:“讀常見書,做本分事;吃有菜飯,著可補衣。”
975、俞平伯常言:“我喜歡吃,哪個地方的好吃的東西我都喜歡,但隻是吃,並不會燒菜。”但他雖從不燒菜,卻因喜飲咖啡,特備一個小鍋和一個小沙漏子,常常自煮咖啡。
976、蔡元培少年時最愛吃豆,看書時案旁放一豆罐,一麵嚼豆,一麵領略書中要義,並常言炒豆味香,愈嚼則讀書興趣愈濃。
977、周恩來60年代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看望演員舒繡文。在談及如何製作獅子頭時,有人說瘦肉末加上蔥和薑,有的說不要忘了放鹽;可以少放一點料酒。舒繡文說,要放一點兒筍丁,這樣吃著可以嫩一點。周恩來卻說:“應該放一些荸薺丁,不但可以更嫩一些,還可以更鮮一些。”
978、陳雲1988年3月為《吃的選擇》一書,題寫一張字幅:“民以食為天,人民吃得如何是關係國運昌盛的大事。”
979、馬連良某年在北京為又一村餐館調解食客鬥毆,為老板褚祥感謝,後褚祥來到西來順掌灶,專為馬製作一道合口的菜。他用魯菜的香酥法,配以淮揚風味湯料,將洗淨鴨子,經過醃漬、蒸、炸等工序。醃時講究內膛,外皮搓抹,入味後蒸3小時至透,再溫油炸至皮酥。上桌時,鴨子赤黃油亮,皮酥肉爛,蘸著佐料,就著荷葉餅,並冠菜名為“馬連良鴨子”,以表示敬謝之意。
980、毛澤東重慶談判時,張治中設家宴款待,且親自下廚,烹調了一道家鄉安徽巢湖的江淮名菜火腿燒甲魚。
981、梅蘭芳盛名後,特地在北京西單的淮揚菜館同春園以名菜鬆鼠鱖魚宴請老師陳德霖。當陳到達時,梅為攙扶下洋車,不料大褂後身掛在車角,順勢急扯,竟撕了一個大口子,他非常過意不去。宴請後,梅回家連夜難寐,遂挑燈繪了一幅在水中暢遊的鱖魚的水墨丹青,翌晨命人送去陳府。蓋當時梅畫高貴,一幅水墨丹青,足可購十件大褂也。
982、郭沫若1963年在北京西長安街鴻賓樓宴請外賓,席上特點上砂鍋羊頭,蓋此菜將羊頭去雜質煮去皮,用手撕塊,再入開水鍋煮透,加入鴨油、雞汁、蔥薑,用砂鍋文火煨烤,起鍋時羊頭肉酥爛入味,湯鮮味醇。所以郭品嚐後大加讚賞,即席作《鴻賓樓好》:“鴻雁來時風送暖,賓朋滿座勸加餐。樓頭赤幟紅於火,好漢從來不畏難。”20年後,溥傑在此樓嚐及砂鍋羊頭,大加稱讚,也當場寫詩:“天安西畔鴻賓樓,每轍停驂快引甌。牛尾羊筋清真饌,海異山珍不世饈。既饜名庖揮妙腕,更瞻故業換新猷。肆筵設席鮮虛夕,四座重澤醉五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