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中華名人飲食緣之四十四

(2009-02-13 11:47:21) 下一個
1215、沈從文50年代初下放到北京曆史博物館當管理員,每天總是第一個趕來上班,館門未開,而他就捧著剛出爐的烤紅薯靜候。中午也不回家,通常就用一塊手帕包兩隻燒餅充饑。
  1216、張元濟愛吃肥肉,因孫子不吃肥肉,他就在盤裏放一個銅匙,叫他把挑出的肥肉都放在銅匙裏給他。還對孫子說:“餐桌上不可用刀叉或筷子指著別人,那樣不禮貌。”
  1217、聶榮臻1969年因戰備疏散被送到邯鄲。某日,在參觀附近何橫城大隊時,發現養雞場雞品種不好,就給北京打電話,說自己掏腰包,讓買200隻來亨雞和九斤黃的雛雞,送來給大隊飼養。並對農民說,這種雞比鄉親們喂養的土雞成長快,產蛋多。
  1218、侯波、徐肖冰抗戰時在延安結婚,選了一個晚上,買了些紅棗,把平時攢下來的饅頭切成片,曬幹當餅幹,招待來賓。
  1219、田華第一次吃醬油,是1941年春節。她那年13歲,在晉察冀邊區抗敵劇社當小演員,上司令員聶榮臻處拜年,招待吃餃子,吃得光光。隻有桌上一碗黑色湯水不知是何物,沒人動,經聶榮臻說是醬油,大夥蘸了點,用舌頭舔,又鮮又香,一下子全吃光了。
  1220、楊步偉20世紀20年代和清華大學幾個教授夫人在清華園大門外小橋畔合辦了一家飯館。開張那天就來了200個朋友作客,不到兩小時,就把事先備好的菜肴吃得精光。開張兩個月,400多元的本錢多為請客賒完。趙元任為此喜贈給她兩句打油詩:生意茂盛;本錢賠淨!
  1221、史良才1921年安葬父親於家鄉江蘇江寧楊板橋,殺了18頭豬,招待鄉人和過路人吃齋飯。
  1222、吳大猷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時,已是物理學大師,但因妻病買不起牛肉,隻得化裝成貧民,到菜市場去撿剩下的牛骨頭熬湯與妻子嚐。
  1223、周小舟1959年廬山會議後下放到瀏陽大瑤任黨委副書記,公社雇請名廚師黃孝定下廚。一開始他單獨吃飯,後來他發現公社幹部吃他的剩菜,或把吃過了而丟棄的臘肉皮撿起來,洗幹淨又去炒著吃。周心酸了,就喊幹部與他一起吃。
  1224、周恩來1953年視察天安門前人民英雄紀念碑工地,見工人勞動強度大,而天寒地凍更見辛苦,決定為室外作業的技術人員和工人每人每天供應3兩白酒。他一再囑咐有關領導:不要怕麻煩,每天下午按時把酒發到每個人手中。
  1225、劉少奇吃剩飯剩菜,不許扔掉。有一次,廚師王近仁用炸過油的豬油渣做了3個蔥油餅。餅又香又脆,他和王光美各吃了一個,剩下一個退了回來,也沒吩咐如何處理。負責送飯的衛士不知,認為扔掉可惜就把它吃了。晚上開飯時,劉特意要吃剩下的蔥油餅,衛士方知,隻得請廚師重做一個送去。
  1226、毛澤東在中南海時最愛吃的主食是“八寶飯”。有一次新來廚師給他做飯,卻沒有通常製作八寶飯的原料。後來才知道這“八寶飯”,是毛在長征路上常吃的,就是把大米、小米、玉米渣、綠豆、紅豆、黃豆、蠶豆和飯豆合在一起煮熟。
  1227、葉子龍為毛澤東送來一條加工好的熊腿,指示說想方設法讓毛澤東吃下去。第一次毛在涼菜小碟裏嚐到了薄薄的兩片熊肉;第二次,吃了四片薄熊肉;第三次,又吃了六片。毛很高興,傳話給廚師:“美味不可多得,好東西要多吃幾頓啊!”
  1228、沈從文50年代落魄時,金嶽霖常去看望。每次探望時,總要帶些食物,與他低聲地品評好吃與否,還會從懷裏掏出幾個碩大無比的蘋果跟沈的兩個兒子比誰家的蘋果大,然後留下給他們吃。
  1229、聶榮臻在三年困難時期,有次東北送來一條10多斤重的大鰉魚,他要夫人張瑞華趕緊張羅把魚切成多段,分給周圍的工作人員。
  1230、趙元任1921年某日告訴胡適,要他前來一塊吃晚飯。是晚,僅胡適、朱徵等兩人,由楊步偉下廚製作四盤菜肴。飯後,趙元任取出一紙,要胡適等簽名作證,他倆就此結婚。
  1231、徐靜仁為兩淮鹽局局長,且擁有安慶兩家鐵礦、上海一家紡織公司,但平時穿土布衣褲和土紗襪子,吃飯時要舔盡碗內所餘,並用開水在菜碗裏蕩後喝去。
  1232、吳征鎰和同事抗戰初隨西南聯大遷校至貴州安西,饑寒交迫,上街買了十幾隻雞蛋,但當地人說這可能是麻風村賣的雞蛋,於是煮好的雞蛋無人敢嚐,隻有吳征鎰敢嚐,因為他人不敢嚐,就他一人吃光。他說:“雞蛋已經高溫消毒半個小時了,要是還有麻風病菌活著,那倒是又多了一個課題。”
  1233、高大偉主演數字電影《譚老板》中的譚震林,為了使形象和氣質相接近,每天隻吃兩隻雞蛋和一些青菜,另加跑步10公裏,半個月減肥17斤。
  1234、魯迅與許壽棠留學日本時,兩人一起吃麵包,許紳士派,愛撕皮;魯迅農民化,舍不得,便撿起來塞進嘴裏,托詞說:“我喜歡吃的。”許竟以為真,此後,凡共吃麵包時,許總是先把皮撕給魯迅吃。
  1235、俞平伯一生喜好的就是吃肉,有他十三四歲時在辛亥革命的時候所寫的詩為證:年編辮循胡俗,豚尾空教異國嘲。煩惱青絲今盡剪,光頭吃肉最逍遙。
  1236、於右任1904年因反清被通緝流亡上海,舉目無親,囊中羞澀,幸有陝西老鄉吳仲祺相援,提供寄宿並夥食。後來於題詩記此事:“涇陽吳老字仲祺,其子知名號陀曼(即吳宓),父為大俠子學者,我亡命時蒙蔬飯。”
  1237、劉大傑上世紀30年代在安徽大學教書,以35銀元購得周亮工《賴古堂集》三卷。他說初集極精,以後兩集相形見絀,還風趣地比擬:大概造文如吃菜,第一筷選好的,第二筷選較好的,第三筷不過是雞皮、肉骨頭而已。
  1238、蔡元培與錢玄同宴於北平公味齋素菜館,錢有意調侃:“你的字這樣蹩腳,怎麽讓你點了翰林的?”蔡笑答:“因為有位主考喜歡黃山穀的字,他說我的字像黃,所以取了。”對錢所嘲不以為然。
  1239、張瑞芳參加拍攝《李雙雙》時,正值河南連續七個月幹旱,攝製組用水都要從二三十裏地外用小毛驢馱回來。劇組每人每天隻有一茶缸水,早晨洗臉、刷牙到晚上洗手。每天吃的也隻是榨油的豆餅,摻著南瓜的麵疙瘩。
  1240、朱屺瞻抗戰前在家鄉太倉鄉村辦鄉村改進社,花一百銀元向上海外國牧場購荷蘭種小奶牛,特請了耕牛飼養員領來。豈料該員把它視作耕牛,由上海遠涉牽至太倉,小奶牛經不起長途顛簸,疲乏而死。
  1241、蕭乾1931年采訪已是作家的沈從文。初次見麵沈就請他下館子,當他見到沈用毛筆在紙上寫所點的菜名的字,極其秀逸,就要求把紙留給他。沈從文則說:“要它幹嗎?以後我會給你寫信的,寫很長的信。”從此,他收到在青島大學任教的沈從文很多信。
  1242、聞一多和馮友蘭在西南聯大教書時,生活清苦。有次菜太鹹,馮說,菜鹹有好處,可以使人不致多吃。但聞卻用注釋家口氣說:“鹹者,閑也。所以防閑人多吃也。”
  1243、胡小石二三十年代,常赴南京六華春飯店。某日,吃喝之餘,指點店家燒豆腐之法,後該店竟以“胡先生豆腐”為名,成為一道名菜。
  1244、胡小石在南京,可以走到哪裏吃到哪裏,無須付錢,因為南京各家名菜館都懸掛有他的墨寶。一些未有他墨寶的菜館,千方百計以求之,因為掛上了,就可以躋身於名菜館之列了。
  1245、尤太忠將軍下部隊喜歡數豬,每至一個連隊,不問人多少,隻問豬多少。連隊幹部答錯,必遭痛罵。若答少一隻,尤說:“官僚主義”;若答多一隻,說:“弄虛作假。”於是他每下部隊時,秘書必先通知連隊:“人多少,沒關係。一定要把豬數清,少一隻不行,多一隻也不行。”
  1246、詹才芳將軍素食聞名於全軍。吳克華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時,宣布軍區大院不準養雞的規定,特補充一條:“詹才芳副司令員例外,他不吃肉,隻吃雞蛋。”詹常說:“粗茶淡飯,百事可做,清心素食,萬物不移。”又詹因在“文革”時護送華國鋒至京,由此得“解放”,每相遇,華必設素宴待之。
  1247、劉鴻生和胡西園抗戰時某日在重慶躲空襲,從早到晚未進食。警報解除後到沙利文飯店,飯店隻剩下7隻雞蛋,兩人用開水衝開分吃了,還剩1隻,相互推讓。劉隻好說,我們在抗戰後方,來度一次公平合理的患難生活吧。結果劉吃蛋白,胡吃蛋黃。
  1248、胡西園抗戰時租賃某家宅院,院裏葡萄架上已掛滿了成熟的葡萄串,但他告誡兒女:“這是別人的,一粒也不能動。”到了收獲時,胡通知房主收葡萄。
  1249、金世元被中醫界尊為“國藥泰鬥”。他說:他的無藥養生,靠的就是粗茶淡飯,此外,一天吃三個大棗。
  1250、楊沫愛吃零食,五六十年代在北京時,每到隆福寺總要買兩大碗羊雙腸。
  1251、潘祖蔭根據清人《清人釋例》有“鮮似會意字也,魚羊為鮮,合南北所嗜而兼備之矣”。就發明用羊肉汆魚片,後來為北京廣和居作為名菜推出,取名“潘魚”。
  1252、吳白有次乘帆船,穿過蘇北高郵湖,船家順便捉了幾條魚,當即汆湯供應就餐,其味道新鮮,使吳終生難忘此餐“湖水煮湖魚”的風味。
  1253、張曼玉在電影《白玫瑰》中飾家庭主婦,將她平時所學豬排飯應用。其實過程很簡單,隻是將豬排兩麵煎好放在碗底,上麵蓋飯,再在飯上澆鹵汁,然後放在烤箱裏烘,即可享用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