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中華名人飲食緣之四十九

(2009-02-11 19:38:26) 下一個
1395、劉半農寫了小說《吃河豚》,介紹家鄉水鮮魚美,敢吃河豚,從此江陰人揚名天下。
  1396、吳稚暉回無錫家鄉,大吃家鄉小餛飩,忽然腹痛,便到野外遺之,喟然歎曰:“美哉,洋洋乎!20年來不彈此調矣。”當晚,吳又赴鄉人公宴,席間大談拉野屎快樂,而不談政治時局。時劉半農見報載此事,作《贈吳老丈》以揶揄:“萬事不如拉野屎,一生最愛坐飛機。高高黨國大元老,卻羨尋常百姓低。”
  1397、彭柏山1965年因台海局勢緊張,從廈門大學中文係被調到鄭州河南農學院當圖書資料員,路過在上海的家,午飯有燉老母雞。他給女兒小蓮和小梅各搛了一隻雞腿,還舀了一大勺雞湯。但小蓮聽母親說雞是專為父親買的,又把雞腿放回砂鍋,喝了點湯就匆匆上小學去了。
  1398、黃侃在北京大學任教,常喜攜學生出遊,但陪同者必須是能與老師喝酒和詩的,但二者兼備者隻有曾緘、孫世揚兩人,時人稱他倆為“黃門侍郎”。
  1399、魯迅正在每天抄寫《六朝墓誌》,劉半農問:“目的安在?”魯迅說:“這等於吃雞肋而已。”
  1400、周恩來某年收到曾在重慶時期當秘書、現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龍飛虎送來的一筐鮮桔,他命秘書了解價錢。秘書調查後說:大概25元。周恩來說:“給他寄50元去,多餘的錢讓他自己處理。不這樣製止不了他。”
  1401、段祺瑞下野後居天津日租界,吃齋念佛。他最愛吃南方豆豉,齋後每餐必吃,又飼養幾隻母雞,以備吃雞蛋,但不準群雞中有公雞。他說這樣的蛋是“素蛋”,素蛋才可以吃。
  1402、譚延湖南茶陵人,但其家的“祖庵菜”製作卻很少用辣椒。
  1403、黃侃有次與學生講《說文》,說了“薺”字之字形、音韻、訓詁,最後忽然說:“你們記著,薺菜餡的餃子最好吃!”全班大笑,於是對這個“薺”字印象深刻。
  1404、薩鎮冰平生不嗜煙酒,亦罕宴客和出席酒宴,卻喜歡吃蝦幹,幾上常置一小碟,以便隨時啜食,有客至即以此招待,別無它物。
  1405、陳寅恪1959年廣東自然災害時,中山大學給以特殊照顧,膳食科長前來,說:學校準備每日供應他4兩肉,陳妻唐每日2兩。這本來很高興,可惜科長最後說:“6兩肉就是12個人的分量。”陳臉色突變,事後表示他不需要。大學黨委專門為此事開會討論,多數人認為科長沒有錯,有個幹部甚至拍桌說:“陳寅恪有什麽了不起,他能生產1億斤糧食出來,給他什麽都可以。”
  1406、陶鑄在“大躍進”時,也希望水稻種植權威丁穎支持廣東“放衛星”,丁說那是不可能的事。他惱了,在會上公開批判丁穎“右傾”。誰想很快真相大白,“衛星”放到廣東全省年產量達1000億斤糧食這樣的程度。實際上,連同其他雜糧加在一起勉強隻有300億斤。結果1959年出現“大糧荒”。陶鑄公開承認沒有聽丁穎的話。
  1407、徐元聞以為成都“韓包子”餐館,包子名稱繁多,色香味俱全,應老板請,為之作門聯:“韓包子無人不喜,非一般餡美湯鮮,知他怎做;成都味有此方全,直覺得香回口暢,賺我頻來。”
  1408、岱懋為天津狗不理包子店書聯:“不負美名人理睬,未嚐包子狗流涎。”
  1409、皮定均司令員1943年在河南林縣和張烽結婚,婚宴隻有兩個菜:燉肉、熬蘿卜,隻是每個菜都分別裝了幾大盆。那時候很難吃到肉,一下子就被來賓掃得精光。
  1410、武術家呂紫劍至今115歲高壽,其養生之道為早餐吃得多,要比一般人多吃二三倍;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不吃大魚大肉,以素為主,最喜歡吃西紅柿。
  1411、林語堂在美國讀書時,有年因妻子開刀,在交納住院和手術費後,隻剩了13元。他隻得用來買一大罐老人牌麥片,解決三餐。一個星期後在收到國內匯款後方才解脫,但他的腸胃對麥片產生逆反心理,以後永遠不吃它了。
  1412、皮定均任蘭州軍區司令員時,每個縣都視察了,飲食卻很簡單,最愛吃的是豬蹄子,不喝酒,偶爾一杯,但不反對別人喝。
  1413、張競生1931年自巴黎歸國,在家鄉廣東饒平田間築木室茅屋生活,早餐定為兩磅,午餐為兩磅四兩,晚餐為一磅八兩,就餐前將所盛主副食先過秤,並分析所食的營養搭配,有如中醫的配方。
  1414、林語堂肚子餓就無法寫作。有天半夜,他餓了,自煎了5隻雞蛋,還吃了兩個脆餅。他自詡有驚人消化力,說:“我的肚子裏,除了橡皮以外,什麽都能消化的。”
  1415、常書鴻主持的敦煌藝術研究所在40年代因生活條件差,吃的麵都是自己將小麥、玉米、糜子推磨成麵粉,然後製作雜麵饃饃,且從沙漠裏砍得紅柳條子做成筷子,一直用到1949年9月。
  1416、劉亞樓主持在縣接待來自西柏坡的毛澤東、周恩來等多人,為安排晚餐,決定給每個人做一頓清淡的豌豆苗煮雞蛋麵,以供應300多輛大小汽車組成的中央機關龐大車隊的所有人員。
  1417、張大千在敦煌臨摹壁畫時,於右任前來探望。他以自製的敦煌烤羊肉招待,與新疆烤羊肉不同,並非將生肉用炭火熏烤,而是將羊肉煮至4 成熟,切條架在烤撐上,再以紅柳柴燒烤,加少許鹽末,放翻旋轉,待油漬下滴,趁熱而食。蓋紅柳長在鹽堿地,含有鹽分,當其燃燒時,鹽分隨煙滲入羊肉,烤出之肉肥而不膩,肉質嫩香。張大千隨即吟詩:“立馬沙山上,高吟天馬歌。英雄不複出,天馬更如何?”但於卻說:“怎麽英雄不複出呢?你不就是英雄嗎?”
  1418、梅貽琦1955年初任台灣清華大學校長時,4月赴美國康橋楊聯家會宴。飯後諸友在紀念冊上聯句接龍:“燒餅很好(梅貽琦);好好好好(傅漢思夫人張充和);好餅好菜(金龍章夫人毛雲琴);菜好酒佳(傅斯年夫人俞大彩);佳人才子(楊聯);子曰不可(傅漢思);可以釁鍾(趙元任);鍾鳴即起(金龍章);起頭發燒(楊步偉)。”
  1419、蔣夢麟在台北時,每念有浙江餘姚家鄉的臭豆腐乳、炸臭豆腐幹,後見台北動物園外傍晚有一擔著炭爐賣炸臭豆腐幹的小販,於是每當散步即去那裏,買幾塊回家當夜宵。
  1420、羅家倫1945年8月15日作為駐印大使參加印度獨立典禮,但當局對宣布獨立時間定在上午和下午舉棋不定。他建議在午夜零點宣布。說選擇零時,猶如中國人吃年夜飯,也是在午夜開始,慢慢吃到天亮,表示進入光明的意思。當局非常讚同,就采納了他的建議。
  1421、俞平伯1972年寫有打油詩:“迢迢牛奶路,情人從此墮。鼻帶乳花馨,點點如清露。”附記有:“趙景深在某處得Mik wat為牛奶路,魯迅賦詩笑之。但若此處,又不知當如何譯也。”
  1422、朱希祖在北京大學任教時,某日宴請同門黃侃,但黃侃凡燒酒、紹興酒都不肯喝,指名非要喝五加皮不可。朱隻得臨時派人去買。
  1423、蕭友梅在德國學音樂時,正值一戰時期,長期吃不到一點兒葷腥。有天同學打下一隻烏鴉,大家興奮極了,用火烤了,打牙祭解饞。他後來說,那是一頓終身難忘的美食。
  1424、黃侃晚年,飲食烹飪必須妻子親做,每餐均需魚肉雞鴨山肴之類,有不適口,就要她重做,有時一盤菜肴竟改做三四次;改做之後,適口後亦嚐三四口而已。
  1425、黃侃年僅50歲就逝世。有說他精神超常,在於飲極濃之茶,茶水幾黑如漆,工作之前,必狂飲之,屢屢飲之。雖精氣激發,卻大傷身體。
  1426、陸小曼擬與其夫離婚,在他返蘇州時前往車站送行,並送上糕點一盒,且要他車啟動後才嚐,說:“此糕乃贈君者也。有事時,請教於胡適之先生,先生將有助於君。”車開後,在糕盒裏見有一信,內稱離婚事。
  1427、俞平伯1948年12月30日日記有稱:在北京大學領取薪金500元,僅合棒子麵50斤也。
  1428、侯耀文喝茶的杯子特別大,他人見了說像桶那樣大,而且裏麵放的茶葉,又占了4/5。他是靠濃茶提精神的。
  1429、梁鼎芳家烤乳豬,所用醬色跟蒜都有不傳之秘。後廣州黃黎巷有家小館子老板莫友竹,知梁愛好,特用家藏朱八寶印泥一大盒送去,才換得此項秘方,莫記小館由此以烤乳豬嗜名於廣州。此烤法表麵與一般烤法無差異,但所烤乳豬入口酥脆如同吃炸蝦片,美不可收。
  1430、胡景翼好吃,被吳佩孚軟禁時,吳有意每天給他豬油拌飯,後雖釋放,卻肥頭大腦,行動極為不便了。
  1431、唐魯孫以為一兩雞肉隻有5000卡路裏,僅及豬肉三四分之一,故應多吃雞肉。為他製作的芹菜燒仔雞,將水芹去葉,切二寸段,仔雞紅燒八成熟下芹菜同燒,腴而能爽,瑟勃微甘。所以中醫孔伯華、蕭龍友認為老人雖忌肉食,但終日素食亦營養不足,此菜乃老人食補的妙品。
  1432、胡景翼為師長時,某日北京商會請他在濟南春赴宴,胡每餐必狼吞虎咽,竟將紙包雞連同紙帶雞一並吞下,商會會長王文典也不敢打開紙包,隻得囫圇吞下,眾多陪客見了也隻跟著吞吃。後來濟南春老板恐怕再有此等吃客,於是用糯米紙包好上桌。
  1433、李調生酷嗜家鄉常州菜餅(爛菜餅),每宴客,最後必是菜餅呷稀粥。時孔祥熙最好麵食,但自吃了李家菜餅後說:“吃麵食花樣翻新,全國各省山西不屬第一也屬第二,可是要論精巧細致,那大家還是到李調生家吃菜餅吧。”
  1434、王一亭頗愛吃設於上海北京路上美琪大戲院隔壁的專賣大肉包攤子。此包子每天限量,隻賣2000隻。它因麵發得適當,鬆軟潔白,吃到嘴裏闊氣蒸香。每一出籠,需趁熱吃更見鮮美,但攤子無桌凳。每逢此時,王亦隻得隨隊伍魚貫而前,購得後立在路邊就食。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