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中華名人飲食緣之六十一

(2009-02-11 17:23:22) 下一個
1783、王建煊有次由台灣來湖北宜昌考察時,看到有名學生隻能以辣椒醬下飯,當場難過得落淚,於是發起“一個學生一個蛋”工程,希望保證貧困學生每天能吃到一隻蛋。
  1784、段祺瑞的內閣司法總長朱深,因直皖戰爭失敗遭吳佩孚通緝,躲進東交民巷,因通緝人眾,去得晚了,隻剩一座牛奶棚尚空,蓋乳牛都送北戴河避暑,隻得以每天租金80元住進全家。奶棚門口原鐫有“牛舍”二字,有好事者提筆在牛字上加一勾兩點,成為“朱舍”。
  1785、楊步偉上世紀20年代在清華大學與幾位教授夫人開設了清華園裏有名的“小喬食社”,給教授們閑時小吃。
  1786、宋美齡為保持自己身材,每天都會用磅秤稱體重,隻要發覺自己的體重稍重了,菜單立即更改為蔬菜沙拉,不吃任何葷的食物,但若體重在標準內,有時會吃一塊牛排。
  1787、蔣緯國1942年春在潼關駐防部隊當少尉排長,他在關後開了一個軍人俱樂部式的小酒鋪,取名“戰地酒保”,店門有對聯:“死守頂在頭上;成功握在手中。”所謂酒鋪,其實最佳菜肴也就是有點花生米可佐酒而已。
  1788、毛澤東1972年就美國黑格準將等先遣人員來華,特關照周恩來要“加溫”,即好好接待。當時杭州飯店接待的浙江省領導人冷麵孔,甚至遊西湖,船上也是一杯清茶。由是周恩來從北京打電話給陪同的外交部章文晉說:“毛主席關照美國人愛吃糖,每個人送十斤糖。”那是基辛格一行首次秘密訪華時,下榻的釣魚台客房裏擺有水果糖,第二天都不見了,於是毛得出美國人愛吃糖的印象。
  1789、黃楚九創辦上海福昌煙草公司新產品“小囡牌”,連續在上海灘各家報刊登一隻大紅蛋,用套紅色,無題無說明,相當醒目。然後在眾人疑惑不解時,發表了說明:按照舊俗,公司為慶祝“小囡牌”問世,特向市民“饋贈紅蛋”。由是知名度高,銷路特好。
  1790、毛澤東1959年6月在廬山,警衛員夜晚到山間捉了石蛙、石魚,還采了石耳,經過廚師烹飪,他吃得津津有味,稱之為“三石宴”。但不久,越來越多人采集,使這些珍稀動植物稀少,毛就不讓警衛員去采集了,並將廬山管理處送來的石蛙石魚,送回山洞放生,還要他們寫了一份通告,要求任何人都不得到廬山采集,以使生態平衡。
  1791、吳宇森喜歡做粵菜,隻要在家,就下廚房。妻子說他有一櫃子的食譜,尤其是做清蒸類的菜品很拿手。她說:“我是佛教徒,經常吃素,膽囊又不太好。吳就會給我改善一下夥食,他做的酒釀魚很好吃。”
  1792、馬寅初在美國讀書時養成了愛喝“可口可樂”習慣,解放初任浙江大學校長時仍堅持此習慣,為此受到多人指責是“崇洋”。時譚震林為省委書記,在向浙江大學作報告時說:“我們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習慣,各人有各人的脾氣。山東人喜歡吃大蔥餅,南方人喜歡吃大米,我這個湖南人喜歡吃辣椒。多少年養成的習慣,不可能要求全國人民都一致,也不可能一致起來。如果我喜歡吃辣椒,別人不叫我吃,我就不高興。馬寅初教授喜歡喝那種怪味的東西,是他在美國養成的習慣,隻要他能買到,他又有錢買,那就聽其自便。不要以為你喜歡吃菜葉,人家就得跟著你吃菜葉,你不喜歡可口可樂那種怪味道,人家就也得不喜歡。其實‘可口可樂’就像喝汽水一樣,不習慣還真不愛喝呢!”馬寅初為譚講演感動,在他調任北京大學校長臨行前說:“譚書記是位肚裏能撐船的人物,是個愛惜人才的好領導。”
  1793、陳澤民受過去夾心冰淇淋兩步製作法啟發,先把湯圓心凍實,包上皮之後再凍一次,這樣解決了長年來存在的糯米湯圓在運輸過程中不變質、粘連等症結,成為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發明人。在湯圓出爐次日,陳便騎著自行車帶著煤氣灶和鍋碗到鄭州最大商場推銷,結果是留下兩箱。第二天又接到電話:“供不應求,再送10箱。”
  1794、張震任軍委副主席時,某日視察駐港部隊大渡河連,問司務長:“一個雞蛋有多重?”司務長回答:“一兩左右。”又問:“一兩有多重?”答:“一兩50克。”又問:“最大的雞蛋多少克?”答:“70克左右。”問:“最小的多少克?”答:“50克左右。”張歡喜地說:“這個司務長行,他上街買過菜。”
  1795、張愛萍結婚50年紀念日之際,全家為賀。他吟詞一首,上闋是:“老夫聊發少年狂,既吃肉,又喝湯,撐得肚皮飽飽漲。”
  1796、秦基偉家廚師善作冰糖肘子,紅油光溜,色香俱全。秦向賓客推薦,說這是楊尚昆特別愛吃的一道菜,而且是一碗一碗地吃。
  1797、鄧小平複出後,首次到法國進行國事訪問,回國後立即派人給正在住院的聶榮臻送去一份法國麵包和一份忌司。聶向他人介紹那塊忌司說:“這是臭忌司,很好吃,小平同誌和我在法國勤工儉學時,有時就吃這玩意兒。他知道我愛吃,特地給我帶來的。”
  1798、陳雲晚年規定每天都要吃13粒花生米,散步13分鍾,會客3分鍾;而其妻子、營養學家於若木,則堅持“五果為助”的原則,要他飯後吃兩根香蕉或其他水果。
  1799、宋慶齡1958年12月5日,在上海設家宴招待金日成,親自擬定菜單,內有魚翅、燒鴨等菜肴和八寶飯、杏仁菜等,由錦江飯店大廚上門烹飪。
  1800、毛澤東1947年1月在延安窯洞為徐特立賀七十大壽,與他一起吃了長壽麵,還送了一塊壽糕,在壽糕盒子上親筆寫了“堅強的老戰士”。
  1801、毛澤東對於禮品多數是退回。有次秘書給他送來一大一小兩個熊掌,說是新疆王震特意派人帶給他的。他隻道了一聲“哦”,這就算放下了。但接著卻又說:“把大的那個給國母(宋慶齡)送去。”
  1802、王鐵成為改善睡眠,每天起床和臨睡時各吃一粒自製芝麻核桃丸,它是用搗蒜器將芝麻、桑葉和核桃仁一起搗碎,加入適量蜂蜜,調成糊狀,再用手搓成葡萄大小的球狀而成。
  1803、牛根生為使蒙牛打進深圳,讓工作人員穿著蒙古族服裝,打著標語和橫幅:“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純天然無汙染的牛奶,不喝是你的錯,喝了不買是我的錯。”他們來到各小區門口將產品全部免費送給居民品嚐。結果居民喝了味道不錯,都擁向超市問有否蒙牛,依靠這種“小區包圍超市”策略,很快進入了市場。
  1804、廣西軍閥陸榮廷好狗。法國領事特地從巴黎弄來一條上好的獵狗相送。幾天後,法國領事問陸此狗好否?陸答:“很好,可惜皮子厚了些。”領事不解,事後始得知此獵狗已為陸宰殺吃了。
  1805、譚延任行政院長時過50歲生日,有湖南同鄉張冥飛寫有祝壽戲文揶揄:“茶陵譚氏,五十其年,喝紹興酒,打太極拳,寫幾筆嚴嵩之字,做一生馮道之官。”蓋譚為高官多任,無所事事也。經報刊登載,傳遍全國。譚卻自寫柬請張晚宴,張知闖禍,但又不得不赴。豈知譚待以上賓,尊酒一杯說:“足下,你是我的好朋友,當今沒有人不恭維我,足下獨敢罵我,實在難得。”
  1806、郎靜山1994年來滬參加國家影展開幕式,參觀上海新雅粵菜館,見60年前所攝照片至今保存完好,不禁感慨萬千,欣然題寫“調和鼎鼐”四字以贈之。
  1807、毛澤東在1931年反圍剿前夕,約請彭德懷吃辣椒。在兩人吃辣椒時,毛澤東說:“遊擊戰是青椒炒肉,溜到肚裏辣;運動戰是爆烤朝天椒,進口就嗆人,從頭辣到腳。”彭當即領會毛的意思是從遊擊戰轉入運動戰,把敵人打個落花流水。
  1808、穆藕初、林康侯等發起組織“丙子同庚會”,參加者都是丙子年(1876年)生的,其中有20人,又搞了“千齡會”,千齡會每年10次聚餐,每次每人出餐費兩元,開兩桌。
  1809、許世友在家請客,有兩樣菜是缺不了的:一是清燉鯽魚,魚是在院子裏水塘中放養的,一般是長到大拇指與食指伸開那麽長時就打上來吃,稱“虎口鯽魚”,他說,這時的鯽魚最有營養;二是油炸麻雀,那是在山區禁獵後到城南軍用機場打的麻雀,用自製的土子彈,如綠豆大小,獵槍上可裝三五十粒,一打一大片。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