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程思遠

(2009-01-30 10:48:19) 下一個
中國近百年的發展是部人民追求文明與進步、民族解放與複興的厚重曆史。曾經,連綿不斷的內外戰爭用血與火書寫中國曆史,前赴後繼的時代精英用智慧與良知捍衛正義和正道。而今,許多事、許多人已經漸行漸遠,成為刻印在教科書上的警世篇、民族魂。
   有這樣一位老人——他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曆程,就是起伏跌宕的近現代中國曆史風雲的一個折射,而他本人也曾經是一些重要曆史事件的核心人物。1965年7月,他與李宗仁先生自海外歸來,毛澤東主席見到他的第一句話是這麽說的:“久聞大名,如雷貫耳。”
   他就是著名無黨派愛國人士程思遠。
  
   常鍛煉、讀史書,保證身心健康
  
  程思遠的寓所在北京東總布胡同的一個院子裏,一幢漂亮的兩層英式尖頂樓房是院子的主體建築,另外是一些平房。會客廳呈矩形,約50平方米,裝飾以字畫、鮮花為特色,家具等用品簡單樸素,整個氛圍顯得莊重肅嚴。他書房的四麵牆除了一麵用於采光外,其他三麵都是書,就像一個小圖書館。緊靠門口置一書案,案上置放著做工精細的各種毛筆和印章,書案之側,一方重達18公斤的大貢硯特別引人注目。陳設雅致而大方,顯示出主人高雅的情趣愛好。
  保持有節製有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不暴飲暴食,不喝烈酒,是程思遠自己總結出來的養生之道。上世紀40年代,程思遠在香港時,與張國燾有過一段接觸,那時兩人都喜歡室內運動,張國燾喜歡玩紙牌,常常玩到深夜,程思遠閑時也與他玩,有朋友勸他:“當心玩物喪誌哦。”程思遠從此“戒牌”。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自製力極強的人。
   “少吃多動”是程思遠養生保健的一個奧秘。他吃東西從不挑剔,什麽都愛吃,以吃少吃好為宜。據程思遠的夫人石泓女士介紹,程老特別愛吃肉和蝦,這可能是廣西人愛吃葷的習俗。其次愛吃的是奶酪和銀耳湯。相比之下,素食和蔬菜吃得偏少,盡管這一“食譜”不盡合理,程思遠卻習以為常,而且,在他健康的體魄上已經得到了驗證。
   除了經常跑步,程思遠的另一個體育愛好是遊泳,與許多偉人一樣,程思遠嫌遊泳池太小、沒意思,而愛在寬廣的大海裏對水擊浪。程思遠還認為,遊泳一定要遊蛙泳。他說,蛙泳在頭入水時的一吐一納,正好鍛煉了心肺的功能,經常遊蛙泳,能預防心肺方麵的疾病。
  跨越90多個春秋,閱盡人間滄桑,程思遠始終保持積極心態,這與他研讀曆史的愛好分不開,程思遠最常讀的就是《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更是他身邊的愛物。讀史使人明智,也使人心胸開闊,程思遠在史書鉤沉、現實磨礪中獲得了豐富的經驗,也培養了寬廣的胸懷,他經常說自己是百折不“惱”。平時不管工作多忙,總要擠出時間來練練毛筆字,這樣既可消除疲勞,又能益智延壽。程思遠知識淵博,著述頗豐,至今已出版了幾百萬字的著作,如《李宗仁先生晚年》、《蔣李關係與中國》、《白崇禧傳》、《政海秘辛》等,令人驚歎的是,洋洋幾百萬言的作品,竟是他用狼毫以魏碑體書寫而成的,既著了書,又練了字,還練了丹田之氣,他很為自己這樣的一舉多得而自豪。
  
  做導演、渡慈航,接受毛主席取字
  
  1965年7月,旅居美國的國民黨前代總統李宗仁先生響應祖國號召,衝破重重險阻,毅然回國,成為當時震驚世界的一起政治事件,而這起政治事件的“導演”,便是抗戰前曾做過李宗仁秘書的程思遠。
  1947年,國共合作破裂,時任國民黨代總統的李宗仁曾派代表團到北京進行和談,因受到蔣介石的牽製,未能達成願望而遠走美國,當時正在李宗仁身邊工作的程思遠也於1949年寓居香港。
  1956年4月23日,程思遠香港九龍的家裏來了兩位客人,一位是廣西同鄉,另一位是一家報館總編。那位總編開門見山地說:“我們接到北京的電話,請您……”
  
  經過考慮,程思遠答應去北京。1956年5月7日,在全國政協禮堂三樓的酒會上,程思遠見到了周恩來。周總理的真誠和熱情感染了程思遠,堅定了他“導演” 李宗仁回國的信心。此後,程思遠經過多方努力,時隔幾年後把周總理的“可以來去自由”的“四可”意見傳達給了李宗仁。李宗仁在異國他鄉聽到這樣的話後感歎說:“樹高千尺,落葉歸根。我隻要一可,回國定居,安度晚年。”1965年7月17日晚上,李宗仁和程思遠受到毛主席的接見。當與程思遠握手時,毛主席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一聞此言,程思遠不得其解。毛主席又對李宗仁開玩笑說:“嘿!德鄰先生,你上當了!”李宗仁一愣。毛主席接著說:“蔣介石罵我們做‘匪’,你這次回來,不是誤上賊船了嗎?”說完哈哈大笑,李宗仁一時不知如何應答。這時程思遠在一旁巧妙地接了一句:“主席,我們搭上慈航渡登彼岸了!”毛主席讚許地注視了他一下。
  後來,毛澤東問起程思遠名字的來由,程思遠回答:“因為對於自己的前程總應當想得遠一點,所以才回來跟毛主席、共產黨走。”毛主席笑了,接著又問:“你有別字嗎?”程思遠說“沒有”。興致很高的毛澤東說:“我來給你取個別字。大散文學家韓愈字退之,現在我給你取個別字,叫近之。遠近的近,之乎者也的之,之者,共產黨也,近之,從今以後靠近中國共產黨,你看如何?”在那個時候,毛主席替誰取一個別字,實在是件很榮幸的事。毛主席是德高望重的時代領袖,他的話實在是意味深長,“近之”——靠近中國共產黨,這是偉人在為程思遠指明政治方向。探視程思遠此後的人生軌跡,確實是如毛主席所希望的那樣,他在新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實踐了向中國共產黨靠近的人生抉擇。
  
  苦出身、勤學習,為人民參政議政
  
  程思遠出生在廣西賓陽縣一個貧寒農家,父親曾給他取名“思安”,為的是期盼他人生的安順。可是當他到了能讀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句子的年齡時,就自作主張地改“思安”為“思遠”:立大誌,思長遠。一日,程思遠照例牽著牛徜佯於田間,一群去上學的孩子便問他:“你不去書房嗎?”程思遠回答說:“我的書房在牛背上。”從此,程思遠的“牛背書房”便傳遍鄉間村野。學校校長擔心“牛背書房”破壞學校的紀律,便向程思遠發難。麵對校長的質問,程思遠回答道:“先生您說過:匡衡鑿壁偷光,孫康映雪讀書,還有什麽頭懸梁,錐刺股;您還說過‘負薪’‘掛角’……這個‘掛角’不就是‘牛背書房’嗎?”一席話說得校長暗暗叫好。
  學以致用,在程思遠小的時候便能做到。他經常幫家裏及左鄰右舍做些小帳,13歲時就幫鄉民寫對聯,司行三獻禮。後來,他考入賓陽縣高等小學校班。在學校裏,老師規定在學期間每個學生每星期必須作一篇文章。程思遠年紀不大,卻能作出令老師交口稱讚的好文章,他所作的文章幾乎篇篇貼堂,成為學生們觀摩學習的範文。
   1926年,適逢李宗仁部隊的一個團長到賓陽招文書。時年18歲的程思遠也去應考,因其文工整完美,字遒勁有力,竟然考取了第一名。隨部隊參加北伐時,愛學習的程思遠也是一麵工作,一麵學習。聰明好學的程思遠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30年,程思遠做了李宗仁的機要秘書,1938年後又做了白崇禧的秘書。在李、白身邊任事,長官口授函電,程思遠總是一揮而就,不需重寫。而且,他還能對局勢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權衡利害,然後向上級提出建議,深得上級的信任。程思遠長期擔任李宗仁的幕僚長,是“桂係”的政治策劃師,他傑出的政治才能深受各方人士的讚譽。
   1935年,程思遠被派赴歐學習,兩年後參加羅馬大學的博士考試,被授於政治博士學位。1937年9月2日,他從意大利返國。從一個鄉村的放牛娃,成為留洋的博士生,程思遠的人生之路從此更加寬廣。
  後來程思遠成為國民黨政府立法院第一屆立法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常務委員時,他曾幻想過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建立起諸如法律、公正、平等等一係列理想社會的秩序,然而他失望了,直到“走近”共產黨。在新中國,他重新走上中國的政壇,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後,才顯現了他卓越的才華。
  自回到祖國後,程思遠就一直用他的特殊身份,為祖國的統一大業而奔波。1990年,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立,程思遠被一致推舉為會長。不久,他又擔任了“ 台灣研究會”會長。他深刻地指出:“台灣問題的解決,不要隻寄希望於台灣當局,更要寄希望於台灣同胞。”剛剛度過90華誕時,程思遠宣布:“如果時機成熟,我願飛赴台灣!”程思遠就是這樣懷著一腔愛國熱情,為兩岸的和平統一,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程思遠說:“許多人一遇到挫折總是容易傷感,甚至消沉,我則不然,總是自尋安慰,一笑了之,百折不‘惱’,所以困難和折磨總成我的手下敗將。”繼而說:“人就應該有點精神氣,不被任何挫折所壓倒,勇敢而樂觀地麵對一切,這就是最好的處世立命之道,也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