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百歲人同出一院中
(2008-07-30 18:53:05)
下一個
在距離彭水縣城東南30多公裏的地方,群山環抱,溪流交錯,農舍星羅棋布,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院落與院落之間曲徑相連,雞犬之聲相聞,村民和諧而居。 連續幾天的春雨,使沉默一冬的小溪開始唱歌,遠處的山巒蒙上了一層薄薄的麵紗,村頭的柳樹吐出嫩芽,老人們拄著拐杖,到村頭散步、眺望。一切都呈現出勃勃生機,這就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茨塘村。 百歲老人胡名英是春節前被小女兒唐靜華從茨塘村吳家灣接到彭水縣城的,準備讓她長住下去。兒女們為她在縣城舉辦了隆重的百歲生日宴。小女兒考慮她年齡太大,一個人住在農村不方便,讓她在縣城養老。但胡老太不適應城市生活,說什麽也要回老家吳家灣(是茨塘村的一個自然村)去住。小女兒拗不過她,答應天睛後送她回去。連日的春雨讓胡老太有些迫不及待又無可奈何。 走進茨塘村,隨處都能看到老人的身影。他們要麽拄著拐杖在村裏小道上散步,要麽兩三個老人坐在一起擺龍門陣。 71歲的胡名英的侄兒唐華美向我們介紹說:“我母親陳家茂活了104歲是6年前冬天去世的;堂二娘淳福誌101歲,是8年前去世的;堂三娘謝剛祿102歲,是前年夏天去世的;二媽謝朝英103歲,是8年前去世的;麽叔唐雲飛100歲,是去年春天去世的;三娘胡名英100歲是我村10年內第7個(村民毛福芝103歲前年去世)百歲老人。7個百歲老人,我們唐家小院就出了六個。” 另一位老人接著唐華美的話說:“四組的淳世渠還差一年多就滿百歲了,茨塘村目前90歲以上的老人,有三組的謝立珍95歲、遊學軍93歲,四組的劉大玉92歲,五組宋永紅的母親95歲。” 據村民委員會統計,全村有村民1900多人,10年內死去和活著的百歲老人有7位;90歲以上健在的老人有6位;80歲以上健在的老人有50多位。 這些長壽老人主要集中住在茨塘村三組白地溪,四組庫樓山和六組的吳家灣,這三組(三個自然村)的範圍不足3平方公裏。 重慶市老齡委有關負責人說:“2006年重慶市總人口3000多萬,其中60歲以上老人有445.6萬,而百歲老人有839人。茨塘村僅有1900多人,而10年內竟有百歲老人7位,遠遠高於世界人口長壽比例,這在全國是十分罕見的。” 百歲老人牙齒好。60多歲的唐華倫對母親的生活習慣很不理解。他說:“母親一生共生育了9個子女,兒孫滿堂,而且都是在城市裏生活。我們為了盡孝,想把她接到城裏來享樂晚年,但她每次到城裏,都因喝不慣城裏的自來水而要回家。為留母親多住幾天,我們特別為她買上好幾箱礦泉水。”母親從94歲起,每天睡得早也起得早了。唐華倫清楚記得母親嗜好喝冷水,一生勤勞,一直教導兒女說:“沒有人是睡發財的。”盡管母親現在100歲了,她每天仍天不亮就起床,幹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 據唐華美回憶,她的母親100歲時還是吃火燒玉米,家族中幾位上百歲的老人均幾乎沒掉牙齒,都有喝冷水的習慣。他們不論春夏秋冬,渴了就舀起一瓢冷水,咕咚咕咚地暢飲。而且他們都喜歡吃水果。唐華美指著房子周圍的桔子樹說,三娘胡名英現在一次能吃五六個桔子而不覺牙酸。 唐華美的老伴周碧英說,家族裏的百歲老人不光牙齒好,身體也很好,沒有哪個身體有病,他們全是老死的。她說,去世的幾個百歲老人很少有出過村子的,他們從沒吃過藥,甚至連打針是怎麽回事都不知道。幾位老前輩關係和睦,喜歡開玩笑。唐家在當地是個大家族,整個6組全部姓唐,雖然族裏的人尊老愛幼,但同輩之間卻喜歡開玩笑。 老人長壽得益於長期飲用地下優質水。自然環境的優劣對人的壽命和健康有著直接的關係。而絕大多數村民則認為長期飲用優質地下水使老人得以長壽。唐華美順手從水缸裏舀了一瓢從岩縫泉眼裏挑來的冷水,非讓我們嚐嚐。經我們品嚐發現,茨塘村吳家灣和庫樓山、白地溪的水各有特點:吳家灣的水入口清涼甘甜,好一陣口中都回甜;庫樓山的水入口時略帶鹹味,之後口中慢慢回甜;白地溪的水質與庫樓山的水質差不多。 村支部書記趙應良認為茨塘村人的長壽與當地的水質與土壤有密切的關係。他說村裏長壽老人集中的三個組都地處大山腳下的緩坡,村民的飲用水,全是大山流出的地下水,加上三個組的土地均屬同一種土壤——油沙土質。由於油沙地種莊稼少有病蟲病,村民種地時極少用農藥,所以地下水沒有受任何汙染,村民覺得水很好喝。因此,村民一離開村子,喝任何地方的水就覺得不習慣,總覺得有泥腥味或其它怪味,胡名英老人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百歲老人長壽與水質和土壤好有關。由於土壤好,村裏80多畝稻田,盡管耕種方式和施的肥與其他稻田一樣,但產出的稻穀比其他稻田的顆粒飽滿,產量高,而且大米的油質好。煮出的米飯又香又糯,他認為那片稻田的土壤含有能使人延年益壽的微量元素。 水質和土壤是否就是茨塘村老人長壽的重要原因,因當地政府未對水質和土壤進行化驗分析,我們不得而知,但長壽村的長壽老人多這是名符其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