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補
(2008-07-02 03:20:56)
下一個
骨碎補,又名猴薑,為水龍骨科多年生草本附生蕨類植物,主產於我國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說起骨碎補和猴薑這兩個名字的來曆,還流傳著一個神奇的故事。傳說唐代開元年間,有一位老藥農,養了一隻小猴子。這隻猴子機靈可愛,老藥農經常帶著它上山采藥。有一天,小猴不慎從懸崖上摔下來,跌斷了小腿骨。老藥農用草藥為它治傷,不見好轉。夜裏,小猴躺在草窩裏疼得嗷嗷直叫,恰巧被路過此地的一隻老猴發現。老猴窺視周圍見沒有什麽動靜,便從窗子跳進草窩裏,查看了小猴受傷的小腿後,低低地叫了幾聲就走了。第二天淩晨,老猴嘴裏叼著一些草藥又跳進草窩裏,將那草藥的塊根嚼爛敷在小猴腿傷處後,便悄悄離去。幾天後,小猴的腿傷竟奇跡般地痊愈了,又活蹦亂跳起來。老藥農十分高興。他仔細觀察小猴窩裏的草藥,隻見其根粗壯扭曲,略似猴形,再嚐嚐味道,辛辣如薑,便給它取名“猴薑”。此後,老藥農經常采挖“猴薑”為鄉親們治療骨傷,證實此藥對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確有奇效。不久,唐玄宗李隆基因蕩秋千,不慎跌壞腰脊骨,痛楚異常,雖經禦醫多方診治,均未見效。他命令張貼皇榜尋求良醫。老藥農聞訊前去揭了皇榜,用“猴薑”治愈了唐玄宗的腰傷。玄宗大喜,問明此藥的來曆,認為它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療效甚佳,遂賜名“骨碎補”。從此,“骨碎補”的名字便流傳下來。
關於骨碎補得名,雖有多種說法,但確與其功效有關。《本草拾遺》記載:“骨碎補,本名猴薑,以其主傷折、補骨碎,故命此名。”中醫認為,骨碎補性溫,味辛苦,具有補腎強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接骨續傷、祛風除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腰痛、腰肌勞損、腰膝疼痛、跌打閃挫、損傷筋骨、外傷腫痛等症。特別是骨碎補鮮品治療胸肋挫傷、骨折傷痛,其止痛的功效非常顯著。
現代臨床應用骨碎補治療斑禿(俗稱“鬼剃頭”)、雞眼,防治鏈黴素毒性及過敏反應等療效顯著。
治療斑禿:用骨碎補30克,鬧羊花9克(有毒,不宜內服),浸泡於高粱酒內,7天後即可用棉球蘸擦患處,輕症2周內可愈,重則用藥時間稍長些亦可見效。如同時用胡麻、何首烏、側柏葉各等份研末,配成蜜丸,每日服9克,療效更佳。
治療雞眼:取骨碎補15克,碾成粗末,放入100毫升95%酒精中,浸泡3天後備用。用時先將足部雞眼用溫水洗泡柔軟,再用小刀削去外層厚皮,然後塗擦骨碎補酒精浸劑,每2小時1次,每天4~6次,至雞眼脫落止。
治療鏈黴素過敏反應:取骨碎補(幹品)25克,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或用骨碎補20克與豬腰煨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