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長壽村探秘
(2008-06-29 19:23:09)
下一個
長命百歲是從們的一種期盼,但是能活到百歲的人實在是少數。而在新疆和田地區於田縣的拉依蘇村,2400人的村子裏,60歲以上的老人有167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30人,百歲以上的老人有16人。1984年,世界長壽之鄉考察團對這一帶進行實地考察後,把這一地區定為“世界第四大長壽鄉”。拉依蘇村也因此被世人所關注。當地老人長壽的秘訣究竟是什麽呢?請看看記者的采訪。
光腳走路的長壽老人
一進拉依蘇村,映入眼簾的是鬱鬱蔥蔥的綠樹、金黃色的麥田、整齊的棉田,還有飄香的瓜果。一同前行的拉依蘇村良種場場長沈勇首先將記者帶到了肉孜汗老人家裏,肉孜汗老人今年117歲。敲了幾下房門沒人應答,沒想到我們一轉身,老人扛著鋤頭從地頭走了過來。
肉孜汗說:“我媽媽活了105歲,我爸爸活了100歲。”老人說因為自己的父母長壽,自己才得以活到100多歲,遺憾的是22年前老伴去世了。自己跟唯一的兒子生活在一起。
老人今年種了4畝地的棉花,除了下種的時候兒子來幫幫忙外,剩下的活全是肉孜汗老人自己幹的。
肉孜汗老人說,前段時間他剛去醫院檢查了身體,除了眼睛因白內障有些看不清外,沒什麽大毛病。
今年117歲的肉孜汗是長壽村年紀最大的老人。他已是五世同堂,每到過節,一大家子相聚時有六七十人,好不熱鬧。
老人光腳在屋內有些潮濕的地上行走,這不禁令記者感到十分驚奇。
老人說:“習慣了,如果不光腳的話,我的腿就痛得很。我年輕時就這樣。”
吃苞穀饢和各種水果
早在198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新疆分院就曾經聯合自治區衛生廳、老齡委等單位對南疆地區的百歲老人進行過調查,而且在那次調查中,人們有了一個新發現。
肉孜汗老人每天都要吃的飯後點心是包穀饢。
沈勇說,包穀饢是用玉米麵做的,這種饢獨特的地方就是在玉米麵裏摻有洋蔥或胡蘿卜,因此別有風味。不一會兒,肉孜汗老人的孫媳就將和好的玉米麵壓成了圓餅狀。烤製包穀饢並不需專門生火,爐內剛剛做午飯的灰燼就可利用起來。
一般人都會讓家裏的老人吃一些稀軟的東西,可在拉依蘇村,不僅僅是肉孜汗老人,很多長壽老人都喜歡吃堅硬的包穀饢。因為在當地,一直盛傳著吃包穀饢能養胃的說法。肉孜汗老人說:“以前我吃包穀麵糊糊,現在吃饢,可以在饢裏加些杏幹、葡萄幹,味道不錯。”和肉孜汗老人一樣,長壽村的老人們在吃包穀饢時常會搭配一些時令水果或幹果。當地老百姓都認為他們的長壽跟瓜果是分不開的。
肉孜汗老人的兒子說,長壽村的老人們都有直接喝涼水的習慣。他們飲用的都是拉依蘇村水庫的水。
事實上,“拉依蘇”在維吾爾語裏意為“渾濁之水”,因為每年六七月份洪水都會流經這裏,使得河水變渾濁,拉依蘇村也因此得名。肉孜汗老人說,水真正的源頭在30多公裏外的水庫上遊,在那裏有數以萬計的泉眼。
新疆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新疆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張月明教授說:“我們發現當地老人的糞便中雙歧杆菌特別多,相當於城市中中年人的量。這說明當地老人的腸胃特別好,飲食非常好。”那麽,他們日常飲食是什麽樣的呢?拉依蘇村的村民都有早睡早起的習慣,他們在飲食上也很有規律,每天的早餐必不可少。他們的早餐基本上是用銅壺燒茶,茶裏放一種多味調料,稱為和田藥茶。總體來看,長壽老人的飲食都是有規律的,一般都不挑食,以粗糧(主要是玉米麵)為主,做到粗、細糧搭配。老人們也都沒有不良嗜好,不吸煙,不喝酒。
專家分析長壽原因 和田地區雖然幹旱少雨,多風沙,又被昆侖山和沙漠所包圍,但和田綠洲內的小環境卻比較優越。有昆侖山積雪融水澆灌的農田,渠道縱橫、流水潺潺,地表水比較充足。和田又是樹的海洋,戶戶掩映在綠樹叢中。許多來過和田的中外專家將和田稱為“森林公園”。
張月明教授認為,樹木有利於人們的身心健康。許多人在百歲以後還幹些力所能及的活。
百歲老人外出常步行,有時還爬山。另外,除冬季外,他們多有赤腳走路的習慣。醫學研究表明,腳底有許多穴位,經常按摩對人的健康極有好處。
張月明教授說,在長壽因素中,人們喝的水占了百分之五十。這裏的人飲用的是昆侖山上積雪融化的水,水質很好。據測定,水中含有充足的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的鎂、錳、鐵、鋅、鈣等微量元素。其中錳元素為抗衰老元素,可延年益壽。而且拉依蘇村的村民平時喝涼水,各種微量元素沒有流失。
性格開朗也是百歲老人的共同特點。和田是歌舞之鄉。在舉行麥西來甫(聯歡歌舞會)時,許多老人跳得十分歡快,有的還引吭高歌。老人平時開朗、溫和,鄰裏、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融洽。年老後,大都兒孫滿堂。麵對人生的各種坎坷,他們都能處之泰然,這種豁達的心胸有益於健康。
張月明教授最後說:“他們的生活習慣體現出一致性。良好的心態對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結合這些長壽老人的經驗,我們也看得出來,合理的膳食結構,適量的運動,愉悅的心情,平和的心態,和睦的家庭,這些對人的長壽都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