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
(2008-06-25 11:03:00)
下一個
根據腦血栓形成的氣血虧虛、痰瘀阻滯血脈的病理機製,應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該病,其治療效果與西醫對照比較,療效較好。現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1.1 診斷標準主要參考2005年衛生部《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設定標準:①在安靜狀態下發病,病情進展緩慢;②無明顯頭痛和嘔吐;③有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係症狀體征;④頭顱CT或MRI排除出血性。
1.1.2 病情程度分級按肌力六級分類法分為三型:①重型為主要患側肌力0~1級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②中型為患側肌力為2~3級,可攙扶站立,不能步行,患側無握力;③輕型為患側肌力4~5級,可攙扶步行,握力低於健側。
1.1.3 一般資料67例患者,男46例,女21例;年齡48~73歲;病程3~21 d;重型7例,中型30例,輕型3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35例和對照組32例,兩組間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程度等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用藥:黨參15 g,茯苓15 g,桔梗6 g,砂仁6 g,薏苡仁10 g,白術15 g,炙甘草5 g,扁豆10 g,山藥10 g,山楂15 g,陳皮、澤瀉各12 g,川芎12 g,丹參10 g,紅花10 g。隨症加減:頭昏、麵紅、血壓高者加天麻10 g,夏枯草10 g,石決明30 g;語言不利有痰者加石菖蒲15 g,鬱金10 g;血瘀之象甚者加水蛭6 g,地龍6 g,全蟲6 g,沒藥8 g;陰虛者加沙參10 g,麥冬10 g,玉竹10 g;手足脹者加桂枝、川牛膝各10 g;中髒腑陽閉症者加安宮牛黃丸;脫症者用參附湯、生脈湯等[1],每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個療程。
對照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丁咯地爾針劑0.2 g+生理鹽水250 ml,每日靜脈點滴1次;尼莫地平20 mg,1日3次;阿司匹林片100 mg,1日3次;腦壓高者靜脈點滴甘露醇;血脂高者口服洛伐他丁。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基本治愈:意識清楚,癱瘓肢體肌力恢複達5級,無病殘;顯效:癱瘓肢體肌力恢複達2級以上,生活基本自理,或部分需人照料;有效:患側肢體肌力恢複達1級以上,能坐起或自行站立,攙扶少有困難;無效:患病臥床或言語障礙,肌力恢複達不到1級,或病情惡化、死亡。
2.2 治療結果
兩組均經1個療程治療後觀察治療結果,治療組35例中,基本治愈17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7%。對照組32例中,基本治愈9例,顯效8例,有效9例,無效6例,有效率為81%。兩組比較P<0.05,差異有顯著性。
3 討論
對於腦血栓形成的治療,西醫常采用降黏、溶栓、抗凝、擴管等方法,雖然取得一定療效,但尚有不理想之處。中醫認為,中風一病,病機常涉及心肝脾腎及經絡血脈,其病因以氣血虧虛,內傷積損為主,即髒腑失調,陰陽偏勝,引起腦血栓的病因或由於外感風邪,或由於七情失調,或由於飲食失宜,或由於積損正衰,外感風邪。《素問·骨空論》曰“風邪,百病之始也。”若人體正氣不足,氣血虧虛,已外不固,遇氣候突變,風寒之邪入中經絡,氣血痹阻,筋脈失於濡養,外見腦中脈絡受阻,外口歪,四肢不靈。七情失調亦促人體氣機紊亂,髒腑陰陽氣血失調,亦感腦中脈絡受阻。正如《諸病源候論·風偏枯侯》雲:“偏枯者,由血氣偏虛,則腠理受於風濕,風濕客於身半,在分腠之間,使血氣凝澀,不能潤養,久不瘥,真氣去,邪氣獨留,則成偏枯。”故患者以氣虛為主,兼見血瘀、痰濁、陽亢之象,尤以脾虛血虧、痰、瘀阻絡型常見。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輸布水穀精微於五髒和經脈,脾不散精,精微不布,津凝為濁。腎為先天之本,主津液,腎氣不足,蒸騰無力,脾失溫煦,運化無權,膏脂不化,濁凝成痰。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虛不能生血、行血、攝血,血不能榮,故脈絡痹阻,故虛(脾腎)、風、痰、瘀、火為中風病機,以虛為根本。筆者以參苓白術散中四君子平補脾胃之氣,健後天之本;配以山藥、薏苡仁、扁豆之甘淡,蓮子之甘澀,補先天之不足;輔以白術健脾化痰,加砂仁芳香醒脾,佐四君子更能使中州運化;桔梗為使,上下氣機貫通,如舟輯載藥上行;配合紅花、川芎等通利血脈,諸藥合用,緊扣病機,正氣自複,絡脈通暢,諸症自愈。正如吳昆所說:“脾胃者,土也,土為萬物之母,諸髒腑百骸受氣脾胃而後能強,若脾胃一虧,則眾體皆無以受氣,日見贏弱矣。”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黨參降低TG,升高HDL-C,使糞便中膽固醇和膽汁酸排泄增加,白術、砂仁、扁豆、山楂所含脂肪酶能促進脂肪分解,所含多種有機酸能提高蛋白酶活性,有擴管、降壓、降脂作用[2],茯苓、澤瀉利尿,能增加尿量、尿素及氧化物的排泄,有降糖、降壓、抗脂作用,丹參、紅花、川芎等有降脂、擴管、抗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