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皮膚病

(2008-06-22 19:26:50) 下一個
 1 皮膚病的辨證特點
  
  皮膚病的辨證與內科病的辨證基本相同,一般而言皮膚病的辨證可以理解為皮損辨證加內科辨證。辨證亦遵循此原則,紅腫熱痛屬陽,白腫涼麻屬陰;鮮紅而幹燥屬陽。淡紅或不紅而幹燥屬陰;紅斑而滲出屬陽,淡紅或不紅而滲出屬陰;水痕多屬陰,膿泡多屬陽;風團色白多屬陰,色紅多屬陽;結節可去可散多屬陽,不散多屬陰;辨自覺症狀時怕熱多屬陽,怕冷多屬陰;熱痛多屬陽,冷痛多屬陰;風癢熱癢多屬陽,濕癢血虛多屬陰;口渴而喜飲多屬陽,口渴而不喜歡飲多屬陰。辨證的過程,就是以髒腑經絡、病因病機等基本理論為依據,通過對四診所獲得症狀、體征等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辨明其內在聯係和病變的相互關係,從而做出診斷的過程。皮膚病的辨證方法有皮損辨證、癢痛辨證、髒腑辨證,心與小腸辨證等。內科辨證方法包括八綱辨證、六經辨證、三焦辨證、衛氣營血辨證、髒腑辨證等,在皮膚病的辨證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同時應注意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2 皮膚病的辨證用藥舉例
  
  血熱風盛型:病程較短,皮損邊緣清楚,以濕熱為誘因而致瘙癢,汗多則癢加劇,抓痕處有滲出,伴心煩發熱,舌質紅絳、苔少、脈細數。用藥:丹皮、荊芥、防風、木通、蒼術、黃芩、當歸、熟地、生地、女貞子、車前草、地膚子、甘草等。
  血虛風燥型:以丘疹損害為主,抓痕,皮膚幹燥脫屑.血痂,皮膚苔蘚樣變,舌淡,少苔無津。用藥:僵蠶、丹皮、桑枝、生地、何首烏、當歸、天冬、麥冬、白鮮皮、刺蒺藜、地膚子等。
  濕熱型:病程較短,以血疹損害,皮膚潮紅糜爛、濕潤、抓痕、血痂、陰囊處皮膚呈苔蘚樣變,瘙癢、發熱口渴、心煩不眠、舌邊紅、苔黃膩、脈滑數。用藥:澤瀉、知母、柴胡、龍膽草、黃芩、生地、車前草、梔子、木通、當歸、丹皮等。
  
  3 治療方法
  
  3.1 解表排毒法 發於人體體表的,基本上都能呈現出形態上的表證,以及由邪毒而引起的全身性表證;另外,邪毒入裏則可產生毒邪內蘊之裏證。故解表與排毒為皮膚病臨床治療常用方法。因為皮膚科的有形之表較長時間都存在,所以決定了較長時間內都要應用解表法。用解表法治療皮膚病的過程中,以往多認為以解表藥為主。然仔細分析,這類治療方法絕非單純解表藥,往往是解表與解毒藥配伍使用。始終重視毒邪與正氣的關係,不管是外感的邪毒還是內生之邪毒,其治療原則都必須解毒與排毒。邪毒入裏,氣熱內結,大便不通,出現裏實熱證。排毒法可以達到疏通髒腑、排泄內蘊之熱毒,從而邪去毒消,髒腑安和,營衛昌盛。如銀翹散中有解表的牛蒡子、薄荷、淡豆豉、荊芥;又有清熱解毒的銀花、連翹等。
  解表法指導下的方劑,應理解為解表藥與解毒清熱、解毒瀉火藥物組合成的方劑。外科解表排毒法有:解表通瀉,如局方涼膈飲、銀翹散合承氣湯;解表利尿,如銀翹散合八正散;解表利尿通便,如防風通聖散等。
  3.2 潤燥法 養血潤燥在皮膚科的應用多用四物湯加味,用於皮膚澱粉樣變、魚鱗病、毛發紅糠疹、外陰養癢等;滋陰潤燥用六味地黃湯加味,用於老年皮膚瘙癢症、神經性皮炎、幹燥綜合征等;祛風潤燥用消風散合當歸飲子化裁,用於癢疹、慢性濕疹、幹性脂溢性皮炎;涼血潤燥用犀角地黃湯,用於皮膚瘙癢症、玫瑰糠疹、藥疹、剝脫性皮炎、猩紅熱等;溫陽潤燥用金匱腎氣丸等,用於魚鱗病、銀屑病、手足皸裂、幹燥綜合征等。
  3.3 清熱利濕法 治療皮脂溢出性皮膚病,在治療上當通過調整髒腑功能、清熱利濕,以求達到抑製皮脂外溢,用清熱利濕法抑製皮脂外溢,不僅僅是抑製疾病的本身發展,而且有著保護津液、維持陰陽平衡的重要意義。初起多濕偏重,治脾為要;久則壅濕生熱,當辨濕熱偏盛,治宜辛開苦降,通調水道,疏肝行氣,瀉火散熱;陽明熱盛,瀉熱豐陰,清熱涼血,解毒祛邪。
  3.4 活血化瘀法 治療上常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攻逐血積等治則。活血化瘀中藥具有抗凝、抑瘤、抗轉移作用。達到治療皮膚結節、包塊、腫瘤等。
  
  4 病案舉例
  
  王某,男,45歲,於2005年9月23日初診。主要症狀:陰莖數個贅生物反複發作3年,加重1周,伴大便幹結,小便黃赤,查舌紅苔薄黃,脈沉數,醋酸白試驗陽性。西醫診斷為尖銳濕疣,曾數10次用微波、激光、冷凍、藥物燒灼及注射幹擾素等治療。呈周期或無規律性發作,且逐日加劇。每兼心煩急躁,受風熱或夜間為重,甚至疼痛難忍,不可觸碰。曾在多家醫院診治,經中西藥、針灸等方法調治無效,遂到我處就診。中醫辨證為痰瘀熱阻絡型,治療先在局麻下燒灼疣體,內服中藥化瘀破結為先,後佐以益氣養陰之品,內服自擬方:生地、熟地各30g,玄參15g,天冬、麥冬各10g,雞血藤30g,桃仁、紅花各10g,三棱15g,莪術15g,貫眾30g,板藍根30g,重樓30g,蒲公英30g,生苡仁60g,馬齒莧60g,木賊15g,蜈蚣2條。水煎服日3次,並外洗1次,15劑為1個療程。5周後疣體消失。動則易汗出,去前方中蒲公英、木賊草,加入潞黨參30g,五靈脂15g,並用藥汁每次吞服六味地黃丸3丸,連用6個月,隨訪1年未複發。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