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治療惡性腫瘤
(2008-06-22 19:10:13)
下一個
1 腫瘤的形成與瘀血
腫瘤多有形,惡性腫瘤的主要特征是腫塊、有形可征、堅硬不移,屬於中醫的血瘀證範疇。曆代醫家多認為積、石瘕、痞瘕及肚腹結塊等皆與瘀血有關。《醫林改錯》中日:“肚腹結塊,必有形之血”。說明腹內有形的包塊多由瘀血所致。
近年來,有關腫瘤血瘀證的研究是從多方麵開展的,在腫瘤的發病過程中,與血液循環有關的許多因素的檢測指標均發生異常,大量臨床及基礎研究均證實腫瘤血瘀證與微循環功能障礙,血液流變學的改變及抗凝血機製的減弱等密切相關。
1.1 微循環障 礙有學者對40例腫瘤病人進行了觀察,發現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甲皺部毛細血管襻形態的異常和血液流變學的改變。表現為視野模糊,清晰度下降;管襻畸形,排列不整,粗細不均;襻內血流減慢,血細胞失去正常流態,來回擺動,甚至停止流動,聚集成團。還有人對惡性腫瘤青紫舌和非青紫舌患者的舌尖以及甲皺微循環的變化作了對照觀察,發現兩組病人均有甲皺、舌尖微循環的異常但以青紫舌更加突出,舌尖微循環比較,除管襻周圍滲出差別不明顯外,異型微血和叢、瘀血微血管叢、擴張微血管叢及紅細胞聚休、管襻出血管皆以青紫舌為甚。由於青紫舌是血瘀證的典型表現,腫瘤患者如出現青紫舌或青紫舌持續不退,則表示瘀血引起的微循環障礙較重,腫瘤易發生轉移,預後不佳。另有學者對50例晚期腫瘤患者研究發現,88%的病人血循環中有白色微血栓,其數量與腫瘤進展程度呈正相關。且有嚴重微血栓形成者,都有明顯的轉移灶。
1.2 血液流變學的改變 大量臨床觀察表明,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改變主要表現在血液黏度高,血液處於黏、聚狀態,且高粘滯血症的存在對腫瘤轉移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盧爾夫等對消化道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患者78例及75例正常人做紅細胞壓積、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血漿粘度、血漿纖維蛋白原、血沉及血沉方程K值等血液流變學指標測定,發現惡性腫瘤患者多項指標均明顯高於正常對照組,提示部分惡性腫瘤患者有“血瘀證”的病理改變,血液呈高凝狀態,且腫瘤轉移時血液粘度明顯增高。血液流變學所表現出來的濃、黏化是腫瘤血瘀症本質的客觀反映,因此瘀血與血液流變學之間有著內在聯係。另有資料表明化療後腫瘤病人血液的高粘狀態非但不能減低,反而愈加增高。施行非根治術的實體瘤患者及化療後的腫瘤患者出現血瘀證的機會較行根治術的實體瘤患者和化療前的腫瘤患者要高。總之,血液流變學異常是腫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病理改變,血液粘滯性越高,腫瘤血瘀越明顯,血液流變性越接近正常,則血瘀越輕。這一現象為應用活血化瘀藥治療腫瘤提供了實驗依據。
1.3 血液凝固異常 惡性腫瘤血瘀證另一表現就是血液凝固性異常,其特點表現為凝血機製被激活,血小板活化,抗凝功能減弱,導致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易於血栓形成。有學者從微觀角度研究,應用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對肺癌及其轉移患者所表現的血瘀證進行了臨床實驗研究。通過對47例肺癌患者,20例肺癌轉移患者,2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凝集最大值(MAR)和血小板黏附率(PAD)進行檢測發現肺癌轉移患者、肺癌患者與健康人MAR、PAD均有顯著性差異(P<0.001,P<0.01);且肺癌轉移患者較肺癌患者MAR、PAD亦有顯著性差異(P<0.01,P<0.05)。可以看出,肺癌患者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增強,特別是肺癌發生轉移後,則表現的尤為突出。進一步揭示肺癌患者普遍存在著血瘀證,並且貫穿於肺癌的整個病理過程,即從肺癌的無侵襲轉移到肺癌的侵襲轉移存在著微觀血瘀證。有人對惡性腫瘤患者不同階段凝血功能、抗凝及血小板數量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進行探討,結果發現92例惡性腫瘤患者中,胃癌、肝癌早期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KPTT)水平較31例正常對照組降低。肺癌、乳腺癌晚期患者中PT、KPTT較正常對照組增高,纖維蛋白原明顯升高,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而血小板數量無明顯變化;肝癌、肺癌晚期患者血小板均明顯下降,抗凝血酶Ⅲ活性亦有顯著性改變。該組惡性腫瘤患者中除肝癌患者以外,其餘病例早期凝血功能增強,處於高凝狀態,有血栓形成的傾向。且預後不良。
2 活血化瘀是治療惡性腫瘤的有效方法
2.1 國內研究現狀 目前認為活血化瘀中藥抗腫瘤的機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麵:①直接抑殺腫瘤細胞;施廣霞等發現莪術油對L615白血病細胞有直接細胞毒作用,可致腫瘤細胞變性壞死,且有一定滅能效果。在研究莪術、三棱對人肺癌A549細胞調亡的誘導作用的實驗中,可以看到莪術、三棱對A549細胞的凋亡有明顯的誘導作用(P<0.01),當2種藥物提取液共同作用於細胞時,其對A549細胞的凋亡作用比單獨用藥的作用更加強烈,且隨用藥劑量的增加,表現出劑量一效應關係。②改善血液流變性和凝固性、抑製血小板聚集及瘤栓的形成、降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性能、降低纖維蛋白的含量。臨床研究發現應用治療量的川芎嗪(TMP)治療肺癌患者,能明顯抑製血小板的激活、粘附、聚集和釋放,血漿因子Ⅷ促凝活性、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纖維蛋白原均有顯著降低(P<0.01),而對6-酮-前列腺素1a影響不明顯。說明TMP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對血小板功能具有抑製作用,用於肺癌患者作為輔助治療具有一定意義。鄧常青等對赤芍抗凝血作用研究後發現,赤芍注射液在體外能使家兔血漿KPTT、PT和TT延長,作用隨赤芍濃度的增加而增強;在體內實驗中家兔靜注赤芍也可使KPTT、PT和TT顯著延長,赤芍的抗凝作用可能是對凝血酶發揮即時的直接抑製作用而不依賴於抗凝血酶Ⅲ。③對放化療有增效作用;為了減少化療藥物對機體造成的損傷,有人采用當歸合並環磷酰胺(CTX)的治療方法,分析不同組別移植瘤鼠血、組織中三項腫瘤標誌物變化,結果表明單用當歸、CTX的小鼠血。瘤組織中層粘蛋白(LN)、DNA聚合酶(叫A-P)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比較。無明顯變化,而當歸合並CTX則使鼠血.組織LN、DNA-P顯著降低(P<0.01)。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顯著增高(P<0.01)。提示當歸合並CTX治療實驗性腫瘤比單用當歸、CTX效果好。當歸有一定的增強CTX療效作用。④調節機體免疫機製;有實驗發現赤芍總苷具有免疫增強作用,可以糾正荷瘤機體的Thl/Th2漂移現象,提高IL-2、TNF-Q的分泌,維持Thl的優勢狀態,同時對降低了的IL-4也有上調作用,以重建機體免疫功能而發揮抗腫瘤作用。該試驗通過對荷瘤機體細胞因子的觀察,填補赤芍總甙對免疫係統調節的某些空白,為臨床應用赤芍治療腫瘤及血瘀證提供了客觀實驗依據。TMP也有調節實驗動物免疫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