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乳腺癌術後

(2008-06-22 18:58:31) 下一個
乳腺癌,中醫古稱“乳岩”,是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惡性腫瘤。隨著當今經濟發展,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迅速上升,發病年齡也日趨年輕化。目前,西醫治療本病多采用手術、放化療、內分泌治療以及其他輔助治療等。在國內,中醫藥療法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視。吾師李斯文教授在多年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中醫中藥治療乳腺癌術後、放化療後的經驗,可以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現將侍診心得整理如下。
  
  1 堅持扶正與祛邪相結合
  
  手術、放化療後腫瘤雖已去除或者控製,但機體同時也受到損傷。中醫認為,乳癌患者術後、放化療後邪氣雖減,但氣血已虧,脾失健運;熱毒過盛,津液受損,陰陽失調;加之患者對不良預後的擔憂,致使肝氣內結,失於條達,髒腑機能減退,正氣虛弱,邪氣可侵。因此,中醫治療以扶正祛邪為總的治療原則,通過扶正祛邪,標本兼治,全方位調節機體功能,提高免疫力,調節內分泌。
  從整體而言,扶正重視培補氣血,調整陰陽,使機體陰陽、氣血、髒腑、經絡達到平衡與協調。從髒腑而言,立足於補益肝脾。腎,並且貫穿於始終。肝疏理氣機,調節情誌;脾運化水穀,輸布氣血津液;腎被稱為“先天之本”,寓藏真陰真陽。三髒對乳腺的發育及其生理功能都有重要作用。手術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但是,手術隻能切除局部癌組織,並沒有完全消除先前癌組織對身體造成的多重損害。此外,手術本身耗傷氣血,損傷元氣,也不利於肝脾腎功能的恢複。化療後常會有多種毒副作用反應,如消化功能障礙、骨髓抑製、神經毒性、肝腎功能損害等。藥物主要損傷肝脾腎等髒器,導致髒腑功能紊亂,表現為脾失健運,肝失疏泄,腎精虧虛。所以,臨床上多采用補益肝脾腎的治療原則。放療也會對正常組織細胞產生一定損害,作為一種熱毒之邪,主要損傷肝脾腎三髒陰液,治療上以補肝腎之陰,養脾胃之津為主。
  乳腺癌患者經手術、放化療後,大部分癌細胞已被殺死,但其殘留的癌灶、毒素仍可蟄伏於體內,在機體虛弱的情況下隨時可複發,同時放化療之毒及體內病理代謝產物濕、熱、瘀、毒等在體內有不同程度的蓄積,造成瘀滯,有待清除,故扶正同時不忘祛邪。祛邪法中,常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等方法。實驗證明:活血化瘀藥能阻止癌細胞在微循環中的停留、聚集和種植,從而減少癌瘤轉移率,同時可以改善微循環,增強血管通透性,改善實體瘤的局部缺氧狀態,提高放化療敏感性。清熱解毒藥具有直接抑製腫瘤、抗炎排毒、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調節內分泌功能、阻斷致癌和反突變等作用。化痰軟堅藥也有直接殺死癌細胞的作用,且對局部病灶和轉移淋巴結有消散作用。
  扶正與祛邪孰重孰輕,應依據患者體質強弱、病程長短、腫瘤狀況、手術狀況、放化療方案等具體情況來調整,決不拘泥於一方。臨證千變萬化,還得按實際情況辨證設定。2辨證論治與對症治療相結合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精華,筆者依據中醫整體觀念,治病求本的原則,以六君子湯為主方進行加減,可以減輕術後、放化療後毒副反應症狀,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抗放化療的免疫抑製作用,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提升血象,既可扶正,又可抗癌。基本方藥組成為:太子參、黃芪、白術、茯苓、陳皮、法夏、雞內金、大棗、甘草等。方中太子參、黃芪、白術、茯苓健脾益氣,為治脾胃虛弱的主藥;陳皮、法夏祛濕、化痰、止嘔;甘草、大棗健脾補中、益氣和胃、性質溫和,補而不燥。一般根據術後、放化療反應發生的具體情況,用此方辨證加減治療。靈活運用於臨床。
  若患者術後麵色蒼白,體倦乏力,免疫力下降,易感冒,可加用滋養津血之品,如熟地、山萸肉、製龜板、製鱉甲等;白細胞降低,可重用黃芪、加阿膠等補益氣血之品;納呆、嘔惡、便溏、苔膩,可佐以化痰祛濕、降逆止嘔之品,如竹茹、木香、砂仁、厚樸等。年齡較大者,多中氣不足,術後更傷正氣,且癌毒內蘊,耗傷陰液,故可見口幹、咽痛、大便幹結、舌紅少苔、脈弦細,常加用五味子、麥冬、天花粉等並佐以清熱解毒之品,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若患者心情抑鬱,喜歎息,或兩脅脹滿,失眠,煩躁,可佐以疏肝解鬱之品,常選用柴胡、香附、鬱金、枳殼、赤芍等;失眠較重者,可加用合歡皮、夜交藤、茯神等寧心安神之品;若放、化療後見皮膚幹紅,毛發稀疏脫落,舌質光紅無苔,可加用益氣養陰、清熱解毒之品,如生地、沙參、麥冬、黃芩、黃柏等。
  乳腺癌術後晚期常伴有不同部位的轉移,伴淋巴結轉移者常加海藻、昆布、浙貝等;肺轉移出現咳嗽,胸痛,幹咳或痰中帶血絲,舌紅少苔,可加用養陰清肺之品,如沙參、天冬、炙紫菀、桑白皮、杏仁、蘆根等;肝轉移伴脅肋脹痛,黃疸者加茵陳、虎杖等清肝利濕;骨轉移伴疼痛者,常加用蜈蚣、全蠍、三龍、炒杜仲、川斷等。
  乳腺癌術後調治還應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理論。隨著四季氣候變化,人體內環境也隨之變化,故治療應因時而變。春季陽氣升長,萬物複蘇,病毒流行,患者容易感冒、病毒感染,在基本方基礎上加清熱解毒之品,如銀花、連翹、菊花等;夏季氣候炎熱.暑濕較重,濕易困脾,在基本方基礎上適當加芳香化濕醒脾之品,如白豆蔻、蒼術、厚樸等;秋季氣候幹燥,燥易傷陰,口鼻幹燥,在基本方基礎上加養陰潤肺之品。如生地、玄參、枸杞子等;冬季氣候寒冷,寒主凝滯,在基本方基礎上加溫補肝腎,補養氣血之品,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如菟絲子、仙靈脾、炒杜仲等。3藥物治療與心理療法相結合
  中醫也很重視心理因素在乳腺癌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的作用。朱丹溪認為乳腺癌是“憂圭鬱悶,脾氣消阻,肝氣橫逆所致”。不良的心理刺激也是一種“促癌劑”,現代研究已經證實:抑鬱、憂慮、悲傷等惡劣情緒過度和持久,會導致機體內環境失衡,影響下丘腦神經內分泌係統的調節以及自主神經功能,從而降低機體細胞免疫水平,增加腫瘤發生率。
  鼓勵患者放下思想包袱,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精神負擔,以諸多佳案告知患者,讓患者間加強交流,以培養樂觀的心態,保持良好的情緒,對藥物療效的發揮和病情的好轉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中醫認為“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能生”。進行適當的運動,把運動作為調整心態的一種重要辦法,例如散步,做各種強度適中的健身操、氣功操等,有益於身體氣機暢達,疏通百脈,協調內外,平和氣血,達到“陰平陽秘”。而且叮囑患者飲食要有節製,不可過饑過飽,以免增加脾胃負擔。這些對疾病的治療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4 小結
  
  西醫具有抗癌針對性強、殺滅癌細胞效果好等優點,但亦存在著治療副反應大、對機體免疫功能抑製明顯、患者生存質量差等缺點。中醫藥在抗腫瘤方麵雖然不及手術、放化療,但它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一方麵能從整體出發,調整機體陰陽、氣血、髒腑、經絡功能的平衡。另一方麵采取個體化治療,因人因時因地製宜,根據不同的臨床證候,采用辨證論治。這些特點尤其對乳腺癌術後治療有著明顯的療效,對增進乳腺癌術後患者的體質恢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但是應該承認,乳腺癌術後的中醫藥臨床研究尚處於摸索階段,目前尚無統一的辨證及療效標準,缺乏證型量化指標,盡快解決這些問題,形成一個符合中醫臨床乳腺癌治療現狀的正確評價體係,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經過中醫學子不懈的努力,中醫藥治療乳腺癌的研究會有突破性進展。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