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高血壓病的中醫發病觀

(2008-03-20 20:16:05) 下一個
高血壓病是現代醫學的病名,自從1896年意大利醫生裏瓦羅基發明血壓計以來,才有這一疾病的診斷。中醫學曆史悠久,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巨著——《黃帝內經》,撰寫於戰國至秦漢時期(約公元前221~公元24年),距今有二千多年的曆史,因此,中醫學中雖無高血壓的病名,但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可散見於“頭痛”、“眩暈”、“肝風”、“肝陽上亢”、“失眠”等。若高血壓病情進展,出現內髒器官損害時,可見於“心悸”、“怔忡”、“胸痹”、“水腫”、“中風”等。現代中醫學在《中醫l晦床診斷術語·疾病部分》一書中,將高血壓病稱為“風眩”病,定義風眩是以眩暈、頭痛、血壓增高、脈弦等為主要表現的眩暈類疾病。現筆者就中醫理論對高血壓病的病因、病機的論述探討如下。
  
  1 高血壓病的中醫病因
  
  在中醫學的曆史上,不同中醫專著對高血壓病的病因有不同的記載,其主要內容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1.1情誌失調:《素問·天元紀大論》雲:“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恐”。七情分別為五髒所主,若長期情誌過極,則反可傷害五髒。《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所言“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肝主升主動,喜條達而惡抑鬱,在誌為怒。長期精神緊張,或過度惱怒、憂思,使肝失條達,肝氣鬱結,鬱久化火,耗損肝陰,陰不斂陽,肝陽偏亢。肝火上炎,肝陽上亢致血壓升高。《素問·至真要大論》雲:“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雲:“木鬱之發……甚則腦轉,腦轉則引目係急。目係急則目眩以轉矣。”說明眩暈主要病位在肝(木在五行中屬肝),產生原因與肝氣鬱結有關。
  1.2飲食不節:飲食不節與高血壓病的關係,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麵。第一,長期恣食肥甘厚味。脾胃同居中焦,是人體對飲食進行消化、吸收並輸布其精微的主要髒器。精氣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實,均賴於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故脾胃又稱“後天之本”。脾氣的運行特點是主升舉,脾為太陰濕土,又主運化水濕,喜燥惡濕。《素問·經脈別論》中曰:“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若長期恣食肥甘厚味之品,即高脂肪、高蛋白或高熱量類食物,能損傷脾胃,使脾胃運化失健,胃不主降,脾不主升,升降樞機失利,致使膏粱厚昧之品,變成濕濁、痰濕。濕濁日久化熱,痰濕阻塞經絡。使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氣機升降失常,清竅失養,或痰熱上蒙清竅而誘發商血壓。《丹溪心法·頭眩》認為“無痰則不作眩”,說明痰飲是眩暈重要的致病因素,這裏所指的“痰”,不同於現代醫學的痰液,而是指“濕濁”,即現代醫學所指的血中甘油三酯、膽固醇及血液粘稠度的增加。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說:“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意為心髒下若有水飲(即濕濁)停留,病人就會有眩暈之苦,可用澤瀉湯治療。第二,嗜食煙酒。煙草為有毒、苦辛氣熱之品。《滇南本草》記載,煙草“性溫味辛,有大毒”。因此,長期吸用,損害肺,心、肝,耗傷陰氣,使肺失治節,百脈不朝,心之氣血暗耗,肝失疏泄。張璐在《本經逢原》中指出:“毒草(煙草之別名)重灼髒腑,遊行經絡,壯火散氣”。意思是吸煙時,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可進入髒腑、經絡,導致機體精氣耗損。古人認為:酒者,水穀之精,熟穀之液。其“清香美味,既適於口,行氣和血,亦宜於體”(《格致餘論》)。少量飲之,有益而無害。但由於酒係水穀之精,其性慓悍,升散善行,若貪杯濫飲,嗜酒無度,可損傷脾胃。健運失司,氣不布津,濕濁凝聚,而見形盛氣虛,清陽不升或化痰生風,均可致眩暈。第三,過食鹹鹽。鹽為成苦而澀之品,苦人心,鹹走血人腎。長期過食鹹鹽,損害心、腎,殃及血脈,且苦易化燥,耗傷陰血。如《靈樞·五味》曰:“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紊問·生氣通天論》將五味與五髒聯係起來,言:“味過於成,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索問·宣明五氣篇》亦謂;“鹹走血,血病多無食鹹。” 《素問·五髒生成論》篇曰:“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意為過度攝人鹽,會使血脈澀滯,絡脈更易遏阻而病。
  1.3先天稟賦不足:風眩的發病有著明顯的家族聚集現象,故常與稟賦遺傳有關。任繼學教授認為風眩的原因是:“一者男之天癸內育此病之根,二者女子天癸內孕此病之基,兩者居一即為先天成病之源”(《任繼學經驗集·風頭眩病論治》),意為“風眩”的發生與父親或母親的遺傳有關。風眩病多緣於先天腎氣、腎精不足,在其胎孕過程中影響到血脈,使營氣不充,脈道不暢,種植今後發病之根。先天的稟賦決定了個體的體質。張洪鈞認為體質陰陽稟賦中陽氣過盛,五行稟賦中木氣過盛、火氣次盛、土氣和金水之氣偏弱的人,易患高血壓。高血壓的易患體質是陰虛質和痰濕質,陰虛體質是以先天腎陰虛為基礎,而痰濕質則主要與脾腎陽虛有關,脾腎陽虛又責於腎陽之不足。
  1.4氣血精虧損:中醫理論認為,高血壓的發生與氣血精虧損有關。常有以下原因:①久病體虛和過度勞累;由於久病和過勞常可傷及人體正氣,使陰陽偏衰、失調,髒腑功能低下;勞神過度,暗耗氣血。②年老體虛、房事不節、產後氣血虧損:年老體虛和房事不節可使腎精虧損;產後氣血損傷,可致精血虧虛。肝腎同源,腎精不養肝陰,則肝陰不足,陰不斂陽,肝陽偏亢,虛風內動。或陰虛及陽,陰陽失調,而發為本病。《靈樞·海論》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靈樞·衛氣》載“上虛則眩”;《靈樞·大惑論》也認為“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係急,目係急則目眩以轉矣”。意思是眩暈的發生與腦部虛弱、精氣不足、血虛等有關。《景嶽全書·眩暈》言:“原病之由有氣虛者,乃清氣不能上升,或亡陽而致,當升陽補氣,有血虛者,乃因亡血過多,陽無所附而然,當益陰補血,此皆不足之證也。”氣血精虧損致高血壓,與現代醫學的老年性高血壓、某些繼發性高血壓的發生機製相符。另外,也可解釋高血壓病後期發生心、腦、腎等重要髒器並發症。從以上所述可知,中醫認為高血壓發病主要與情誌失調,飲食肥甘厚味、過鹹、過食煙酒,氣血精虧損及先天遺傳等原因有關。
  
  2 高血壓病的中醫發病機製
  根據曆代中醫理論,高血壓病的基本病理變化,不外乎虛實兩大類。虛者為髓海不足,或氣血虧虛,清竅失養;實者為風、火、痰、瘀擾亂清空,清空即腦,其發病機製可概括為“風、火、痰、瘀、虛”五個字。
  2.1風:“風”有“外風”和“內風”之分,前者是致病因素“六邪”之一;後者是由於氣血津液,髒腑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綜合性病機變化,與商血壓發瘸密切。“內風”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情誌所傷,長期精神緊張、焦慮不安,耗傷肝腎之陰,以致陰虛陽亢,亢而化風;二是中老年人腎氣漸衰,腎陰虧虛,水不涵木,肝陽上亢而化風。因“內風”與肝的關係密切,故又稱“肝風”。
  2.2火:“火”大致有“肝火”、“痰火”和“虛火”之分。肝火上炎多因情誌不遂,肝鬱化火,循肝經分布,上達頭、目、耳等部位,表現出一係列實火熾盛的症狀;痰火上蒙多因嗜食肥甘,生濕成痰,痰阻氣機,鬱而化火。痰隨火動,上蒙清竅。“肝火”、“痰火”為“實火”。“虛火”多因稟賦不足、勞倦過度、年老腎衰、久病失養等,導致腎陰不足、虛火上越。
  2.3痰:“痰”是一種病理產物,也是致病因素,中醫將痰分為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有形之痰源於脾,貯於肺,經呼吸道排出體外;無形之痰是停滯在髒腑經絡等組織中未被排出的痰液。高血壓病與無形之痰關係密切。痰的產生可因過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或憂思、勞倦傷脾,以致脾虛健運失職,水濕內停,積聚成痰;或肝氣鬱結,氣鬱濕滯而生痰。痰阻經絡,或兼內生之風火作祟,則表現頭痛、眩暈。
  2.4虛:“本虛標實”是大多數高血壓病人的病理演變過程,“本虛”在先,“標實”在後。病位在肝,病本在腎。腎陰為人體陰液之根本,腎虛即“本虛”;根據陰陽對立製約和互根互用原理,陰虛不能斂陽,表現出陽亢無製的現象,陽亢主要指肝陽上亢,而產生頭痛、麵紅耳赤、大便幹結、舌紅苔少等實證表現。肝陽上亢即為“標實”。肝腎陰陽失調、氣血逆亂是病機的關鍵;陰虛是導致高血壓的始因。
  2.5瘀:“瘀”是病理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症狀,也是加重疾病的因素。高血壓病與血瘀有密切關係。或因形體肥胖,久坐久臥,嗜食肥甘厚味,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必致瘀}或因氣滯、氣虛不能推動血液的正常運行,或寒邪客於血脈,血寒則凝滯,滯而不暢即成瘀。高血壓病病初在經,久病人血,致氣血瘀阻,或阻於心髒,或阻於腦絡,或阻於腎脈。瘀阻的部位因髒腑不同,產生的症候也不同。陰虛致血瘀是高血壓病形成中不容忽視的病理特征,肝腎陰虛,精血化源涸竭,血行嚴重瘀阻;陰傷易生虛熱,虛熱灼津,易致血瘀。
  總之,中醫強調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的飲食失調,如飲食過成、肥甘厚味、嗜好煙酒等與高血壓發病密切相關。高血壓病本虛標實,肝腎氣血虧虛為本,風火痰瘀阻絡為標。病位在肝,病本在腎。
http://www.qikan.com.ezproxy.torontopubliclibrary.ca/tpl/mag.asp?issn=0411-8421&year=2007&periodnum=12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