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食物過敏

(2005-01-25 15:38:26) 下一個
經常有人說“這東西我不能吃”、“那東西我吃了過敏”。有人不能吃螃蟹,有人不能吃杏仁,有人不能吃桃,形形色色。葉世泰教授是我國變態反應學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他對記者說,現在人們能吃到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滿足了口腹之欲,但也麵臨著更多的過敏風險。
  食物過敏越來越多
  現在食物過敏的人的確比以前多了。究其原因,首先是攝入的食物種類多了。葉老笑著說:“以前過的是窮日子,天天窩頭、白飯、蘿卜、白菜,食品單調,過敏原少,發生食物過敏的可能性也就小得多。而現在不同,還有什麽東西吃不到?不管春夏秋冬,國內國外,食品沒了季節、地域之分。像美國腰果、開心果,以前中國沒有,後來吃的人多了,就出現了對腰果、開心果過敏的病例。”
  其次,現在食品中“外來”的添加成分多了,所以造成更多的人過敏。隨著農業科技和食品加工技術的發展,我們吃的食物很難再稱得上“天然”。在食物的種植、養殖、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經常或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飼料、香料、色素、防腐劑、抗氧化劑等化合物,吃進這些東西後極易引起過敏反應。
  葉老說:“我見過有人吃土豆片過敏,結果並不是對土豆過敏,而是對其中添加的食物保鮮劑過敏。有的人喝橙汁過敏,查下來是對橙汁中添加的色素過敏。還有的人以前吃魚不過敏,突然有一天吃魚過敏了,那極可能是對飼料中的某種添加物殘留過敏。”
  “現在由這些東西引起的過敏占不小比例,而且最麻煩的是,它們讓過敏變得越來越複雜。要想找出過敏的‘元凶’困難多了。”葉老說,“這是世界性的難題。不可小視。”
  什麽人容易過敏
  葉老說,食物過敏因人而異,各種食物造成過敏反應的幾率也是不一樣的。臨床發現,嬰幼兒時期,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主要有牛奶、雞蛋、黃豆、花生等;成人時期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有魚、堅果類、花生、甲殼類海鮮(如蝦蟹)等。“我們的老祖宗早有‘發物’一說。
  ‘發物’就是指那些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像魚蝦蟹、蘑菇、米酒等”。
  有些人對刺激性食物或調味品過敏,如辣椒、酒、芥末、薑、蔥、蒜等。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要食用,即使接觸也可能造成皮膚發癢、紅腫等過敏反應,如桃、山藥等。
  葉老說,有的人終身對某一食物過敏,而有的人對相似的一類食物都過敏。有個病人,吃了半塊月餅就不行了,一問,月餅是“五仁”的,他對那些“仁”過敏。
  為什麽吃同樣的東西,別人不過敏,而有的人過敏呢?
  “這主要與過敏體質有關。”葉老說,遺傳在食物過敏中起了主要作用。在臨床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發現:那些有嚴重過敏史的人,總能在他的家族中找出一串過敏體質的人,有可能媽媽對花粉過敏,爸爸有哮喘,奶奶是過敏性鼻炎等。
  研究發現,父母中的一方有任何過敏性疾病,子女的過敏性疾病發病率為37%,而父母雙方均有的,子女發病率則高達62%。當然,是過敏體質不一定就會過敏,如果在後天環境中沒有遇到會引起過敏的物質,也不會過敏。
  大概有8%以上的孩子會發生食物過敏,比成人高得多。葉老說,兒童、尤其是嬰幼兒消化道黏膜保護屏障發育不全,還不會對食物中的成分有選擇地吸收,所以在嬰幼兒期容易出現食物過敏。調查顯示,3歲以下的嬰幼兒容易過敏,1歲內最多,4到6個月為高發年齡段;4個月內添加輔食的嬰幼兒,過敏危險比晚加輔食者要高。
  葉老說,民間有“奶癬”一說,即未斷奶的孩子出現濕疹、瘙癢等皮膚症狀。葉老說:“這多半是食物過敏造成的。”據調查,有過敏性皮膚病的小兒,食物過敏的發生率高達90.5%。所以如果孩子反複出現濕疹等皮膚症狀,應首先考慮食物過敏。
  過敏反應挺嚇人
  盧女士對記者說:“食物過敏真可怕。”她對螃蟹過敏,有次吃了與螃蟹一起煮的蝦後過敏了,臉、脖子起滿了紅疹,刺癢難耐,好久才下去,現在她一直為不能吃螃蟹這種美味而遺憾。
  不能吃螃蟹並不影響什麽。葉老有個同事,對小麥麵過敏,在家、在外都要處處小心,生活平添了很多麻煩。
  食物過敏可能對成人的影響不大,如果是孩子,可能就會影響到營養和發育。有一個新生兒,媽媽沒奶水,他又對牛奶過敏,結果一家人為解決孩子吃的問題弄得人仰馬翻。
  葉老說,食物過敏是指人體攝入食物後,機體對其發生了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生理功能紊亂,從而引發一係列的臨床症狀。最明顯的表現是在皮膚上,如皮膚充血、濕疹、瘙癢、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等。胃腸道症狀也很多見,如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等。有些人還表現在神經係統上,如頭痛、頭昏,嚴重的還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血壓急劇下降、意識喪失、呼吸不暢,如果搶救不及還會有生命危險。
  有對姐妹到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看過敏方麵的問題,她們告訴醫生自己的父親就死於橘子過敏。當時,老人獨自在家,吃橘子過敏了,打電話說不行了,家人趕回來送他去醫院,最後還是沒搶救過來。
  “食物過敏不像食物中毒,過敏往往不在乎量。有的沾一點都不行。”葉老說,發生過敏後,不管是腸胃反應還是皮膚反應,都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減輕過敏症狀。但藥物隻能治標,不能治本。一旦發生嚴重的食物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要趕快打急救電話,讓病人平躺,如果病人呼吸不暢,必要時要進行人工呼吸。
  防治過敏的四字方針
  葉老說,由於食物品種繁多,地區、季節、個人飲食習慣各不相同,食物過敏的診斷和治療都存在一定困難。
  防治食物過敏首先要查明“元凶”。很多人知道自己對什麽食物過敏,有些人突發食物過敏,就搞不清楚過敏原。葉老說,醫生會幫助患者分析過敏原,詳細詢問病史;必要的情況下,會讓患者寫詳細的飲食日記;有時也會通過查血來做判斷;有時還可以做“激發實驗”,讓患者試吃懷疑是過敏原的食物,當然,做這種試驗一定要非常慎重,醫生要做好充分準備,確保無事。
  經過長期實踐,葉老總結出防治食物過敏的“四字方針”,即“避”、“忌”、“替”、“移”。他說:“不管是防還是治,對食物過敏,最簡單、經濟、有效的辦法就是避免食入引起過敏的食物。”
  “避”就是避免食用或接觸過敏原食物。如對牛奶過敏,就應避免食用含牛奶的一切食物,如雪糕、冰激淩、蛋糕等。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食用,聞或接觸也可能造成過敏反應。有的人一聞到或碰到某種食物就會過敏,就要避免接觸。
  “忌”,就是忌口,與“避”類似,隻要嚴格不吃就不會再過敏了。“替”就是食物替代。如對牛奶過敏者,可試著用羊奶、馬奶,或者用豆奶之類的東西代替。“移”就是不要把易過敏的食物放在近前,以免讓孩子誤食,或做飯時誤放誤加。此外,葉老說,對一些生涼瓜果引起的過敏,可以將瓜果煮沸,試用熟食。
  過敏是可以變化的。有的人小時候對某種食物過敏,長大了就不過敏了。有些人是一段時間內對某種食物過敏,三五年後就不過敏了。葉老建議,對於營養價值較高而又經常需要食用的食品,可在避免食用三五年後,少量地試吃,運用“食物口服脫敏療法”脫敏。如對牛奶過敏者,可先在一杯水裏放一兩滴牛奶,試著吃一下,如果沒不良反應,可逐日加量,半勺,一勺,一定要慢慢地加量。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有的人可能就可以達到一般人的食用量了。
  由於食物過敏可能起始於胎兒時期,葉老建議,有過敏史的家族,婦女不要在過敏疾病發病期懷孕。在孕期及哺乳期應注意限製飲食,少食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對減少嬰兒的過敏症非常重要。固體食物的添加最好在孩子6個月之後,切忌在嬰兒食物中過早加入花生、大豆及動物性食物。▲

    《環球時報 生命周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