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食療

(2005-01-01 13:44:40) 下一個
食療,又稱食治、飲食療法,係利用各種食物經過特定烹調工藝加工製作成食品,通過食用達到治療疾病目的。西醫和中醫均有食療。西醫食療係通過膳食補充或控製各種營養素攝入,達到治療營養缺乏性疾病或與營養有關的疾病的目的。而中醫食療則是利用食物或藥食兩用藥物按照中醫理論嚴格配伍,並用持定烹調炮製工藝製成食品,通過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而達治療疾病之目的。中醫的食療比西醫食療內容更加豐富,範圍也更加廣泛,它不僅包括西醫學中的營養療法,還包括諸如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積、止咳平喘等治療作用在內。

??食療曆史悠久
  
??食療,在我國至少有三千年的曆史。從西周到明清曆代都有大量的藥膳食療著作,論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當完整的理論體係,構成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在中醫藥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放在藥療、針灸等療法之首。曆代醫家都非常重視藥膳食療在治療中的應用。《黃帝內經》強調“飲食有節”、“五味調和”的養生方法,以補精益氣,防止早衰。唐代名醫孫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確指出:“為醫者當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食能排邪而安髒腑,若能用食平屙,釋情遺疾者,可謂良工。”
  
??食療的防病治病作用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自身健康逐漸重視,對藥膳食療的追求已作為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今天,藥膳食療從理論到實踐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1973年~1984年每年平均有兩本藥膳食療專著問世,1985年~1995年平均每年有十本專著問世,1998年我國召開了首屆國際藥膳食療學術研討會,是一次全麵總結近50年藥膳食療領域新成果的盛會。
  
??由於環境汙染的日益加劇,人類疾病譜的改變,西藥毒副作用的日益明顯,以及對一係列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疑難病如肥胖、心腦血管病、咳喘病等缺乏有效的治療,人們把治病健身的希望轉向傳統醫藥,特別對中醫藥學中的食療情有獨鍾。在人們的印象中,西藥毒副作用大,中藥毒副作用雖小,但畢竟還有,惟有中醫食療最為穩妥。清末名醫張錫純曾說:“食療,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饑,更可適口,用之對症,病自漸愈。即不對症,亦無它患,誠為至穩至善之方也。”
  
??以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俗稱老慢支)為例,這是一種常見病,在我國發病率約5%,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季節,尤以老年人冬季常見、多發。主要症狀有咳嗽、咯痰、胸悶、氣喘等,常反複發作遷延不愈而發展為肺氣腫、肺心病。西醫對本病發作期的治療,以控製感染為主,輔以祛痰、鎮咳、平喘藥或應用抗膽堿藥、激素等對症處理,雖有一定療效,但治標不治本,年年治年年犯。且因祛痰鎮咳平喘藥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尤其激素副作用更大,藥源性疾病時有發生。
  
??為解決老慢支問題,科研人員根據中醫五行(金木水火土)生克製化等理論,選用藥食兩用天然中草藥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甘草、陳皮、茯苓等研製出一種食療料包,配合羊肉或豬肺共煮,吃肉喝湯。所用中草藥即具古代治療咳喘名方“三子養親湯”、“二陳湯”之精妙,又符合國家衛生部有關藥食兩用中藥之法規。
  
??中醫理論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虛運化無力,濕邪內生;濕邪阻滯於肺,聚為痰飲,致使肺失宣降,咳嗽痰多,胸悶喘息而發。故又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方中用紫蘇子降氣消痰止咳,白芥子利氣豁痰除飲,萊菔子下氣化痰消
  
??脹,陳皮、甘草、端陽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調和藥性。諸藥相合,上可溫肺化痰飲,中可行氣消脹除滿,如此痰濕得化,飲邪得除,脹滿得消,咳喘可愈,故有溫肺化飲,祛痰止咳之效。羊肉甘溫,對寒痰型咳喘十分相宜,而本病寒痰型多見。用豬肺則符合中醫以髒補髒理論。諸藥合用,可補肺、健脾、益腎、和胃,即補充了營養、增強了免疫力,也調整了陰陽,標本兼治,使溫肺化飲、祛痰止咳、平喘之功倍增。同時還改善了口感,便於老慢支病人長期服用。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