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的主要特點
藥膳是藥物與食物的一種巧妙的結合。它具有食品的作用,也具有藥品的作用,但又不同於食品,也不同於藥品。它的特點是:
1.藥膳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
藥膳從其醫療意義來說,是中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以中醫學的陰陽五行、髒腑經絡、辨證施治的理論為基礎的,按中醫方劑學的組方原則和藥物、食物的性能選配組合的。藥膳的主要功能是以食物、藥物的偏性來矯正髒腑機能的偏性,或以食物、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特性來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能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或食物一般屬於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紫菜、粟米、蕎麥、綠豆、黃瓜、絲瓜、兔肉等;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或食物,一般屬於溫性和熱性,如附子、幹薑、桂枝、蔥、秈米、雀肉等。給患溫熱的病人配食應多用綠豆、扁豆、高梁、薏米等食物,以偏涼之性,起到清熱解毒作用;給虛寒病人配膳則應多用麵粉、粳米、糯米等,以溫中補虛。藥膳的施用是以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的理論為根據,按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因時節因地因人而治的治療原則 運用的。如同為虛證,氣虛者宜食用牛肉,糯米、山藥、黨參以補氣;血虛者宜食龍眼肉、當歸以補血。又如同為咳嗽患者,對風寒咳嗽以食蔥白粥為宜;對肺燥幹咳以食百合粥為宜。
2.藥膳以傳統的烹調藝術為手段
藥膳的主要原料是藥物和食物。它必須寓藥於食,寓性於味,融藥物功效與食物美味於一體。因此,它也就必須以精湛的烹調藝術為手段,借助燉、燜、蒸、煮、熬、炒、鹵、燒等中國傳統的烹調方法,按中醫理論和患者需要調配好藥膳主料和輔料,製成具有一般美食的色、香、味的美味食品。通過供人們享用,達到治病、保健和強身的目的。
3.藥膳以治病、保健和強身為目的
食用一般膳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消除饑餓、維持生存和獲得一種物質享受。服用一般藥物的目的則是為了治療疾病,而食用藥膳,除上述兩個目的兼而有之外,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使有病者得到治療,體弱者得以增進健康,健康者得以更加強壯。
中國傳統醫藥理論認為:藥膳最宜扶正固本,因為它所用藥物和食物多係補品,如人參、黃芪、當歸、阿膠、枸杞、山藥、大棗、雞、鴨、豬肉、羊肉等,這些都能起到滋身體、補氣血、壯陰陽的作用。經現代科學驗證,這些滋補品,確能增強機體生理功能,改善細胞的新陳代謝和營養,對神經內分泌的調節功能和機體的免疫力、抗病能力都有積極作用。如人參可以促進核酸合成,加強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製過程,提高大腦機能的靈活性,減少疲勞感;黃芪、靈芝、山藥等能增強吞噬細胞的功能,促進機體產生幹擾素等。
藥膳的禁忌
藥膳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中藥。據有關學者統計,在四千餘種常用的中藥中,有五百種可作藥膳原料。如冬蟲夏草、人參、熊掌、燕窩、銀耳、天麻、當歸、貝母等。這些藥物在與食物配伍、炮製和應用時都需要遵循中醫理論,使它們之間的作用互相補充,協調一致,否則就會出現差錯或影響效果。因此,中國醫藥學對藥膳一向有嚴格的禁忌。主要包括藥膳與食物配伍禁忌、食物配伍禁忌和疾病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