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鍛煉肌肉比補鈣更重要

(2004-12-28 09:09:35) 下一個
在我國西安召開的第三屆國際骨質疏鬆學術研討會上,美國骨科專家Frost教授提出了一個新觀點:在骨質疏鬆的發病機製中,非機械因素(鈣、維生素D、激素等)並非是最主要的,而在神經係統調控下的肌肉質量(包括肌塊質量和肌力)是決定骨強度(包括骨量及骨結構)的重要因素。與會的許多中外專家都支持這一論點。
    本研究強調,肌肉負荷及牽張力(又稱機械性因素)對骨強度的控製作用遠遠大於非機械性因素(如各種骨相關激素、維生素、鈣及其他礦物質、氨基酸、脂肪、骨相關細胞因子等)。後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強前者的效應,但不能取代之。例如骨相關激素、鈣和維生素D可決定3%一10%的骨強度,而機械性因素對骨強度的影響高達40%。這一理論可解釋為什麽久臥病床、或多數慢性肌肉衰退性疾病的患者,即使補鈣也無法阻止骨質減少的現象。研究者認為,增強骨承受負荷及肌肉牽張的能力,結合使用骨合成性藥物等,可以達到激活骨質生成,恢複被丟失的骨質及維持一定骨強度水平的目的。
    北醫大運動醫學研究所提供的一項研究調查表明:某高校200名平均年齡為68歲的老教授中,男性的骨質疏鬆發病率為9%,遠高於對照組的2.3%,提示腦力勞動者的骨質疏鬆發病因素中,缺乏運動,神經肌肉鍛煉不足等機械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另一項試驗也證明,絕對臥床1周後,尿鈣明顯增加,2周即可出現全身骨痛症狀。對這些臥床休息的病人測定骨礦物質含量,發現平均每周減少0.9%。研究表明,適量的負重和運動不僅直接對骨骼有強健作用,而且運動使肌肉收縮,會不斷地對骨質的生長、重建及維持產生積極效應,骨細胞對這種機械性刺激的反應是激活、自我增生、並促進骨細胞的有絲分裂,同時刺激骨組織對攝入體內的鈣及其他礦物質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從而達到防止骨質疏鬆的目的。
    中老年人可結合自身情況,參加一些運動鍛煉。每次保證有30分鍾的運動時間,即使長年臥床的老人,也應每天盡可能離床1小時,使骨組織承受體重的負荷,使肌肉多收縮活動,這對推遲或延緩骨質疏鬆進程大有好處。那些整天坐辦公室的人,也應抽些時間常運動一下肢體。此外,平時多喝牛奶,少吸煙,適量曬曬太陽,飲食做到葷素搭配,對預防或延緩骨質疏鬆也是有幫助的。(保健時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