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衰老探源
(2004-12-27 09:27:52)
下一個
雖說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隨著人類對衰老本質認識的加深和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古代的煉丹術和秦始皇派人尋找長生不老之藥,都反映出人類認為衰老是有它的物質基礎這一基本認識。什麽是衰老與抗衰老的有效物質呢?雖然多少世代人們都在努力探求,但至今也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
自體中毒說是較早的一種衰老理論。這種學說認為,人體物質代謝或吃進的食物吸收後的殘渣中有些有毒物質,在排出體外之前,經過大腸的吸收作用又被吸收到體內,發生了自體中一而導致衰老。在這種學說的影響下,一些人為了謀求長壽,甚至通過手術把直腸切短和切除。
然而,這並沒有使術後老人的壽命顯著長於未作手術的老人。因此,時興一陣,直腸吸收有害物質的中毒學說就冷落了下來,為另一種自體中毒學說所取代。
第二種自體中毒學說認為,體內的許多物質代謝中產生過氧化的自由基,它引起細胞衰老。還有一種理論認為,人體代謝的有害物質,以及由外部病毒類異體蛋白侵入,導致自身免疫能力降低是衰老的原因。免疫能力降低,不僅是抗外源性病源體如細菌或病毒的能力低下,易患許多病,也易出現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常見的哮喘、風濕等疾病,還使整個機體功能降低,加速衰老的進程。
總之,無論是腸吸收的毒物說,還是代謝產物的自由基說,乃至自身免疫說,其共同之處在於認為衰老有一種物質基礎,打破這種物質形成、吸收和發生作用的環節,就可以有效地延緩衰者的進程。按著這種思路,一些科學家設計了許多動物試驗,發現限製飲食量,降低體內物質代謝的速度,就可以延長壽命。這可能是因為吃進的食物少,代謝率降低,使有害物質和自由基等顯著減少的緣故,許多動物的壽命都與其體內物質代謝的速度有關。那些飲食量少、基礎代謝率低的生物,其壽命遠遠長於那些飲食量大、代謝率高的動物。古今中外,我們都可以找到許多這方麵的例子。無論是自然存在的這些現象還是動物試驗,乃至根據經驗之談,都會使我們得到一種印象,即適當地限製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或過於油膩的食物,是延年益壽的有效途經之一。當然,節製飲食要適度,保證必要的營養是其前提,否則營養不良也會影響健康與長壽。
世界各個民族的人口學研究均發現,女性的平均壽命總是長於男性,同卵雙生兒或家族性長壽現象也一分引人注目。這些現象給人以啟發,從遺傳物質的差異中探討衰老或長壽的物質基礎。遺傳的物質基礎叫基因,它的分子特別大,大概是由兩條螺旋帶子所構成,兩條帶於間有四類橫鏈相連,橫鏈排列的順序就是遺傳密碼。男女的性別差異,家族性遺傳特性也由這類密碼一代一代地傳下來。這種密碼就象計算機密碼一樣,孕涵著許多信息,決定著生物機體的許多程序,加生長發育的程序,性功能程序,營養程序,體力、智力發展程序等。有人設想,遺傳基因的排列順序中,可能也有一種衰老程序。衰老過程就是這一遺傳程序實施的過程。
在生物界中,同一種屬的動物,有同一類的遺傳基因,因而其壽命也相對穩定。一般說來,壽命的長短大體是其生長期的5~7倍,這樣一算,人類的壽命應該是100~175歲左右。可見人類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潛力還是很大的。男女性別不同,是由於其遺傳基因不同,女性的壽命高於男性,說明與性別有關的遺傳基因也與壽命長短有關。總之。由遺傳基囚所傳遞的各類程序是人類衰老或壽命長短的物質基礎。這種物質基礎是生物進化中形成的,對於每個個體來說,是生來注定的,這就是遺傳性的一麵;但是,外部環境又會使遺傳基因產生一定的變化,這就是變異性的一麵。
遺傳性和變異性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什麽情況下遺傳基因發生變異呢?在特殊刺激下,如強X線照射下,激光照射下,巨大的精神震動誘發軀體內生物化學變化等,都叮能使與壽命和衰老的有關基因發生突變,使出生前由遺傳注定義壽命或衰老過程發生變化(延長或縮短)。大家一定聽說過用激光等於段培育新的農作物品種或改變飼養動物的特性,如瘦肉型豬的培育,這些都是遺傳基因突變的典型例子。當然,現代科學還不可能將左右每個人壽命的基因有意識地處理一下,使其產生突變,但是自然界或人類社會本身就存在著許多自發的強烈刺激或巨大震動,不知不覺地對每個人體內與壽命有關的基因發生作用,可能使之產生突變,改變著人們的壽命或衰老進程。
除了有害物質和遺傳基因可能是人類衰老的物質基礎外,最近10~20年,科學家們發現,在大白鼠腦子裏有一個比小米粒大不了多少的一團細胞,稱之為視交叉上核。這個核與生物節律或生物鍾有關。睡眠一一覺醒的交替變化,心髒跳動的周期變化,一呼一吸的呼吸運動周期,胃腸消化食物到排空產生饑餓感的周期變化,生殖周期等,都有一定的生物節律性,都受視交叉上核的影響。這團細胞就象電子鍾表或計時器一樣存在於大白鼠腦子中,計算著一切生命的節律變化,自然與衰老或壽命有關。
人類機體中也存在著許多生物節律現象,也有生物鍾的存在,但現在還缺乏直接的科學證據,證明這個生物鍾也存在於人腦的視交叉上核。可是,確定無疑的事實是人腦在衰老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衰老的物質載體。外部生活條件的變化,精神狀態的變化、體育鍛煉如氣功對長壽的效益等,可能都是間接或直接作用於腦和神經係統,調節腦內的生物鍾而發生作用的。
綜上所述,衰老的物質基礎可能是體內的有害物質、遺恃基因和神經係統。這三者並不矛盾。遺傳基因存在於機體每個細胞的細胞核內,當然也存在於腦細胞核之中,無論是外界的有害物質還是體內的有害物質,都通過神經調節係統直接通過神經作用於大腦,引起某些神經細胞內基因的變異,改變了或調整了生物節津的時鍾,從而影響了壽命和衰老進程。
最近的研究發現,人類的平均壽命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關,而百歲以上的長壽老人與自然環境有關。百歲以上的長壽老人以人煙稀少的山區為多。最近報道,日本人的平均壽命躍居世界之首。可是日本國地域之小,人口密度之大是眾所周知的。當然,日本的一些海島空氣較好。所以,人口密度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社會經濟發達,生活條件優越對氏春的關係更為密切。此外,心理活動通過神經係統,影響內分泌和傳遞神經衝動的化學物質,進而影響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對衰老和長春產生不同的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老年人因喪偶或喪子,在短短的時間內頭發白了許多,臉上的皺紋也多了起來,顯得一下子就老了許多歲。這種事例在社會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相反,也有許多老年人在離、退休之後,從事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或科學工作、大化藝術活動等,精神有了寄托,甚至比離、退休前更為振奮。因此,離、退休以後樹立新的生活目標,積極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工作,與此同時,做到日常生活規律化,節製飲食並努力改善生活條件,積極進行體育鍛煉,豐富文化藝術生活,使自己有充實的精神生活,這一切都是同衰老作鬥爭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