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神補

(2004-12-27 05:21:45) 下一個

一提起進補,不少人就認為是多吃含有高蛋白、高熱量、高營養物質的山珍海味等美味佳肴,如海參、魚翅、燕窩等等,或吸食市場上各種高擋的營養補品。如各種蜂王漿、人參、鹿茸、蛤蚧等製品,有的人也確是這樣去補的,結果事與願違,不但沒將身體“補”好,反而補出了毛病。進補,是對整個身體機能進行康複和調整,所以,一定要講究科學,遵循客觀規律,采用正確的方法。因人製宜進行進補,身體才會得益。
    藥補不如食補
食補不如神補
    中醫所說的進補有三種:神補、食補和藥補。三者相較,神補是根本,不能本末倒置。
    神補又叫“心補”,即順時調神,美性修德,使人具備足夠優良的心理素質,這在進補中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進補的最高層次。人們這樣概括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動補不如神補。”《太平禦覽》中也早就指出:“太上養神,其次養形,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神補的功用不能輕視。
    健康之人,乃形食兼備。“形”是身體,屬生理;“神”是精神,屬心理。二者互相聯係,互相作用,互相影響。
    “神”是“形”的靈魂、主宰,沒有健全的“神”,就沒有健康的“形”。進補,首先要從神補開始,並堅持始終。
    老年人神補,從大的方麵說,就是修身養性,拋掉一切精神上的負擔,把自己從一個狹小圈子裏解放出來,達到忘我的境界。孔子說得好:人老了,氣血已衰,戒之在得。《聊齋誌異》的作者蒲鬆鈴也指出:“心之逸者其神定,觀之達者其形固。”古往今來人們在淡到養生長壽之道時,都十分強調這一點。如“長樂延年”、“長樂無極老複丁”、“人逸壽長”、“神怡體健”、“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流水戶樞身自健,熊經鴟顧氣常怡”,“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忙”,“願將艱辛為樂事,不患得失自壽康”,“性天活潑延年法,心地光明卻病方”,“笑口常開,青春常在”,等等,等等,不勝枚舉。就就連鄭板橋的名句:“難得糊塗”,也含有很多積極意義。他們都強調老年人要淡泊名利,勤於學習,精神上有所寄托,有超脫權位名利等世俗觀念之外的追求,體內永遠保持一種蓬勃浩然之氣。在這方麵,要不服老,不讓年經後生.

作為精神調養的神補,各個進補時機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夏季神補在清心
    夏日主火內應於心,心藏神,主神誌。暑氣人心,易使心火上炎,使人煩躁易怒,焦急不安。由於老人對外界不良刺激承受能力較差,思想容易波動而影晌健康。所以,夏季調神,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耒,避免生氣和苦腦,防躁戒怒,清靜養神。正如《攝生消息論)中所指出的:夏季“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古醫籍《養生纂)也指出:“靜養勿躁”,“節私欲,定心氣”。流傳於民間的“心靜自然涼”的說法也是頗有道理的。有條件的老人,可到風光秀麗的山林海濱消暑避暑,或垂釣於水邊樹下,或清靜涼爽的地方散步做操,綜功打拳,或品茶、奕棋、書畫於書堂靜室,以調節心氣,陶冶情操,防止心火內生。
    三伏盛夏,老人可以晚睡一點,但應早起,活動鍛煉,吐故納新。要堅持午睡,保征睡眠充足。另外,《養生鏡》中指出:“夏之一季是脫精之時,此時心旺腎衰,液化為水。”提出“獨宿調養”,這就是告誡人們,夏季腎的功能較差,要節製房事以固精益腎。精足神則旺,古人又稱為“精補”。這些都是神補所要注意的問題。
    秋令寧誌多運動
    仲秋是熱與冷交替季節*,天地間陽氣日退,陰寒漸生。《黃帝內經》中在談到秋季進補時就有關於神補的論述:“秋三月,此為客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綏秋刑,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生之道也。”秋日宜寧誌。秋風落葉,往往使人觸景生情,特別是老年人易引起垂暮之感,回憶往事,而致情誌疾病。所以,老年人在秋天,應保持情緒穩定,白天宜致於平素興趣所好之事物,如散步、練習書畫、奕棋彈琴、植花養魚、隨意玩樂。這樣,轉移了目標,精神負擔必然自釋。
    秋季加強鍛煉也十分重要。初秋和仲秋,氣候宜人,是進行戶外鍛煉的大好時機,可進行長跑、慢跑、散步等。平時堅持用涼水洗手、洗臉、洗腳,用涼水衝洗鼻孔。進行冷水浴和冬泳的人,從秋天就開始慢慢適應水溫和氣溫的下降,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到冬天才會不俱嚴寒。在陽光明媚的秋天到形勝之地登高遠眺,飽覽奇景,會有心成神怡之感,可使一切憂鬱、惆悵頓然消失。
    秋季練習吐納對肺、腎均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因此,每日清晨洗漱完畢,於靜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
36遍,然後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水滿後,分三口咽下,並用意念送至丹田,再緩緩將氣從口中吐出,最後用兩手握拳輕輕打擊背部,左右各3次。以上方法每日早、晚各1次,對預防秋澡也大有功效。
    中秋以後,天氣變涼,風盲勁急,地氣清肅。這時需注意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秋燥的損害,從而保持肺的清肅功能。總之,秋季起居有節,堅持鍛煉,能增強心肺功能,對預防秋季呼吸道傳染病是十分有益的。
    冬日怡情日光浴
    冬令天寒地凍,戶外活動受到限製,運動量必然要減少。受寒冷氣候和肅殺景色的影晌,加之白日短促,冬夜漫長,老人的心理上往往容易產生寂寞、鬱悶、孤獨、生活興趣低落等情緒。這時,及時進行心理調適是非常重要的。惡劣天氣,不能外出,可以讀讀有興趣的書,練練書法繪畫,聽聽音樂戲曲。看看電視中的優秀節目,同老伴、家人、朋友品茗漫淡,都可以振奮人的精神,排除心頭不良情緒。也可以漫步於中庭,或清靜之處,心情悠然爽朗,襟杯可為之一暢;也可把帚掃地,擦桌淨幾,躬身舉手之勞,塵垢盡去,樂趣則寓於其中。冬日天氣晴和之時,每至日中,或坐場上,或倚背牆,取日晦之如披狐裘,通身溫暖,畏寒冷之感頓消,既活人筋血,又強人皮骨,其采頗多。南方的家庭冬天一般都沒有妒火取暖,室溫較低,老人們經常到室外曬太陽,所以患骨盾疏鬆症的人就明顯比北方的老人少。也可在清新、寒爽的空氣中去登山、遠足、長跑及冬泳,進行一些不很激烈但運動量較大的活動,這樣可以改善體溫調節功能,提高耐寒力,改善機體陳代謝,對眼睛視覺、心肺功能的提高均有裨益。
    冬季鍛煉,要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因冷空過度刺激呼吸道而誘發咳嗽咯痰,和吞咽了冷空氣或上腹部受涼而引起胃腸痙攣。嚴寒能使心跳減緩,血流不暢,血小板凝聚力加強,血容量低,易於形成血栓或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凡高血壓、高血脂、血管硬化以及心餃痛頻發期的病人,冬日鍛煉要選擇適合自己健康狀況的項目,並預先采取一些相應的自我保健和意外防護措施,以免出現急症時措手不及。
    神旺體固。虛證患者隻有在重視神補的基楚上,再因證因人製宜進行食補和藥補,才會不出偏差,事半而功倍。
             (摘自《益壽文摘》)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