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閱讀

(2004-12-27 05:11:50) 下一個
因為人除了肉體疾患之外,還存在心理疾患,而心理養生是對心理疾患的治療。我們這裏所說的“思維體操”是通過閱讀詩文來祛除精神抑鬱等心理疾病。閱讀能影響人的思維能力,調整人的情緒,幫助人們理解生活的意義,從而支撐人們的精神,消除消極情緒,調節免疫功能,創造愉悅的心境。俗話說的“心病還需心藥治”就是用良好的心緒去驅除心理疾患。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也是一種治療心病的良藥。
    相傳,唐代詩人韓愈出任監察禦史時,一天,他偶感心情煩躁、憂慮、頭疼腦脹,於是坐在廊簷下閉目養神。忽聞家仆稟報:“門外有一少年來訪。”韓愈聞訊,手一揮,說:“告訴他們,我身體不適,不論何人,一律不見!”
    仆人去而複回,韓愈不耐煩地說:“我不是說了嗎?誰也不見,怎麽又來稟報?”
    仆人說:“我已向來人說過,可那少年執意要見,並呈一本詩稿讓你過目。”
    韓愈無可奈何地接過詩稿,毫無心思地翻著。映入他眼簾的頭一首詩的題目是《雁門太守行》。詩的頭一句:“黑雲壓城城欲摧。”“好大的氣魄!”韓愈不由一陣驚喜,又迫不及待地讀出下句:“甲光向日金鱗開。”“好壯麗的景觀。”韓愈立刻被作者非凡的氣魄所感染,不由興致勃勃起身叫絕。什麽憂慮、煩躁,早拋到九霄雲外。
    由此可見,一首好詩猶如三伏清風,讀後令人心情舒暢,忘了周遭不快,抑鬱一掃而空。
    讀書能增長知識,陶冶性情,找到精神寄托。悉心捧讀一本好書,自可領略書中深邃的意境,實屬妙不可言;讀書能引起心靈共鳴,是一種立體的聲情並茂的美學享受。無怪乎宋朝文學家歐陽修有:“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的驚歎!
    時下,一種新穎的有益身心的活動──在日本興起。廣播公司辦起了朗誦中心,不少城市組建了老年朗誦隊。通過朗誦表演,減緩老年人的記憶衰退,增強了自信心。
    醫學專家認為無論閱讀或朗誦,都有增強肺功能之效。且能活躍思維,是一種健身強腦的“思維體操”。心理疾患者不妨一試。(選自《保健時報》)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