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

人生隨緣 看不慣別人是自尋煩惱 .可以不擁有任何東西,除了對生活的激情。好好生活,你的生命是一次性的。
個人資料
正文

人群心態

(2004-12-25 04:29:31) 下一個
精神壓力,往往來自對自己過高的要求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年僅38歲就離開了這個世界,感歎之餘,亦不由得為之惋惜。近來給一些事業成功的企業家做心理谘詢,發現他們確實活得很累。他們的成功來之不易,這得益於他們嚴格的自律、高標準的追求、超常的努力與付出。但他們的精神壓力許多時候也正是由此而來,並非他們所認為的來自市場競爭和外界。  有人說:成功是一種習慣。這話有一定道理。這種習慣是怎麽形成的呢?在它形成的過程中,是否也隱藏了一個極大的隱患,讓這些追求成功的人到了某一時刻就會遇到難以逾越的困擾?  讓我們來回憶一下絕大多數孩子成長的過程。父母常常說,長大了要做個有出息的孩子,於是,小孩子就會奮不顧身地向著父母所畫出的藍圖前進。父母說,你看人家鄰居家的某某總是考100分,你為什麽就總是粗心地考99分呢?於是,小孩子就會虎視眈眈地從周圍尋找對手———那將成為他超越的目標。在這種不斷超越的過程中,父母們忽視了另一個現實,那就是孩子的承受能力。每一個強者背後,幾乎都存在著這樣的成長經曆和這種無限超越的思維邏輯。  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們的壓力來源,就是超我部分過於強大。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我”分成三個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就是欲望的我,超我是道德和成就的我,自我在二者之間做調和。當本我占上風打壓超我的時候,人會變得比較原始甚至頹廢,他隻會聆聽內心欲望的呼喚,而不顧自尊的需要與社會的規範。當超我占上風打壓本我的時候呢,人會過於關注外在價值和外界的看法,而忽視自己內心的需求。生活中這樣的現象有很多,比如被戒律壓得喘不過氣來而去偷情的神父、不能承受名譽之重而選擇自殺的影星、心目中隻有工作而被妻子罵作“家中過客”的丈夫,還有疾病在身卻依然不管不顧的創業者、對渴望關愛的孩子視而不見的父母等等。  要知道,隻有和諧與平衡,生命才能在歡快中前行。地位、財富與名譽隻不過是為生命服務的。人們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不可將它們本末倒置。  懇請超我過於強大的人士,多審視自己的內在,聆聽來自於苦難的內心深處的呐喊。為了生命的長久,為了和諧地生活,要多關注一下自身的健康。我們要知道:快樂隻與自己的內心有關,與任何外界都沒有關係。外界隻是反照出我們內心的一麵鏡子而已。  對於那些一心追求成功的人士,建議采取如下一些做法:  第一,去醫院做個全麵的檢查。不管是有器官性的疾病,還是哪兒的經絡不通,都把它放進自己的檢查程序裏麵。然後該吃藥吃藥,該休假休假。  第二,請一位家庭醫生或者按摩師,定期給自己做檢查、按摩、刮痧、拔罐等。  第三,每周有2—3次的健身時間。工作以靜為主的人可以選擇劇烈一點的運動,像跑步、打球、遊泳等。工作以動為主的人可以選擇瑜伽、靜坐、氣功等。  第四,如果有家庭問題,可以向心理谘詢師求助。被卡住的地方一旦打開,被堵塞的生命動力會源源不斷地流出。  第五,每年安排兩次度假的時間。放下工作,體驗那種純粹的休閑和娛樂。▲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