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道德經》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之所以能夠認識到什麽是美好的,是因為有醜惡的在做對比;人們之所以知道什麽是善良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可以說出來的道都不是永恒的道本身。
(為什麽“道可道,非常道”呢?因為所有的說出來的道都取決於語言,而語言的基本元素就是名字:名詞是不同物的名字,動詞是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時間的意義在西方哲學裏是個亙古的話題,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現代數理邏輯創始人之一的柏淳羅素對這個話題的討論卻是獨具特色與眾不同。盡管羅素自己承認他的討論並不完美(卻又聲稱是最安全的—--見下麵的【1】),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學習領略大師縝密而有創見的思維。下麵我們先來看羅素在《我們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1]》一書中用數學性的哲學思維來構造時間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文科生的思維方式和理工科生的思維方式有些不同,這是一個大家普遍見證的經驗常識。這裏文科生指的是接受過正規的文科(liberalarts)教育的人,而理工科生指的是接受過正規的理工科(scienceandengineering)教育的人(特別聲明一下,這裏的理工科包括以實驗為基礎的現代心理學)。而文科生中愈接近文學領域的人的思維一般來說與理工生的思維相去愈遠。現代的理工科生的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5-04 15:54:52)
語言文字是一個復雜的表達語義的糸統。對這個係統的簡化操作要有高超的藝術和技巧,否則很容易造成讀者的困惑。在如今的網絡信息時代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各網站常會在一些文章下麵設置"頂"與"踩"兩個讓讀者表示對文章的評價的簡單的統計工具。網頁的設計者們在設置這些工具時應該有他們心目中對於什幺是一篇文章值得頂或踩的意義的構想,但實際上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5-03-22 19:54:04)
這裏的糯米饢是對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Noumenon的音譯(也有譯成物自體的)。康德在他的《純理性批判》(英文翻譯鏈接:http://www.earlymoderntexts.com/pdfs/kant1781part1.pdf)中對於糯米饢的意思進行了這樣的解釋:
我們可以給糯米饢兩個不同的意思。如果我們把它當作是‘我們的感性直覺無法感受到的物體’,那麽我們賦予了這個詞一個負性的意思。如果我們把它當作&ls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談起社會領導力,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聽話”二字。孩子聽家長的話,員工聽經理的話,經理聽老板的話,當兵的聽長官的話,下屬聽上司的話,等等。可以說對於領導的這個概念,“聽話”是我們最容易理解的意思,也是很多處於領導地位或期待著處於領導地位的人們希望別人對他們所具有的態度,而一旦得不到這樣的態度,他們會失望,沮喪,或者惱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常看到網上有哲學專業人士或哲學愛好者用一種玄秘的口吻來談到康德的“物自體”,不但把那“物自體”說成是一種幽靈式的人們難以認識的存在。而且還把這個概念本身渲染成很難理解的對象。
其實,對於康德的“物自體”的誤解有著悠久的曆史,當初黑格爾就曾莫名其妙把康德的“物自體”猛批了一通,他不但把當時社會上形而上學的衰敗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5-02-16 17:56:38)
大約一年前我曾寫文討論過人類社會的次壞遊戲現象,但是討論得不夠透徹,現在來對這個議題稍微深入地討論一下。很顯然這裏涉及到兩個概念,一是次壞,二是遊戲。
首先來談一下次壞的意思。在談次壞的意義之前,我們先來思考一下世俗文化中的好與壞的意義。在世俗文化中,人們常常用“利他”和“利己”來作為衡量一個人好壞的標準。幫助他人的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21世紀的今天,自然科學(下麵簡稱科學)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普世文化而體現在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中,並且滲透到人們的基本思維和文化習慣中。而在孕育和產生了現代科學的西方文化中,“什麽是科學”也是自古希臘以來眾多賢達哲人們所探究的一個重要問題。今天人們對這個問題已經達成了這樣一些共識:科學是建立具有一定規範的,可重複的,在一定程度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76]
[77]
[78]
[79]
[8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