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禍福無憑,唯人自招。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博文
(2011-12-29 20:57:23)
但使凡夫修欲樂,猶甚蛇吻取毫珠世人心念有隙受惑人們常有一種不自覺的習慣,對於那些需要仰視的存在,總是不由自主在心裏把他拉下來虐戲或者蔑視一番,才能感到一種莫名的滿足。殺人放火金腰帶。橋補路屍無骸。守法朝朝多憂夢。強梁夜夜歡筵開。曾到西天問我佛。佛說世事我無奈榆柳楊槐各有生。蓮杏桃李各自芬芳。你畢竟不是當年的我,路途看似同一,由形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12-29 16:48:32)
人會屈服於生活地際遇,漸漸習以為常,甚至尋找樂趣。何為魔?還從未有人問過梅振衣這個問題,世間修行中的體會,魔境是指擾人修行的離亂心境、各種妄想幻境、各種放縱邪欲折射入靈台的擾動,梅振衣既已成仙,自然早已堪破魔境,靈台清明定心不亂。師父借鑒佛門果位來印證,佛陀說眾生皆有佛性,我看魔性也在眾生心間,否則何來成魔之道?若無靈智,難談修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12-29 12:46:31)
祖師爺的叮囑不必常掛嘴邊,當自然發乎性情現於行止,曆練未盡,若說責罰,這就是責罰,若說緣法,這也是緣法。辛苦這些年最終能成丹十八枚,而梅振衣自己隻能剩下九枚,看上去好像很吃虧,但實際上他已經占了天大地便宜。想想煉丹之藥都是怎麽來的?假如沒有清風、明月、鎮元等人,梅振衣無論如何也煉不成大羅成就丹。從某種緣法來看,清風與鎮元就是在借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12-28 13:30:55)
若自願沉迷,對凡人而言也是一種寄托,能否破妄在他自己。其實就算他破妄而出,也不會忘了龍隱仙姑,隻是明澈心意而已。別人喜不喜歡是一回事,但你就是你啊,想想你要做一個什麽樣的人,該怎麽去做,而不是想像自己是另一個人。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味無味:品味於無味。我沒有讀過菜根譚,想來就和這仨字是同一個意思吧。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12-27 22:52:15)
興風作浪成災易,行雲布雨潤物難其一,不得矯眾顯靈自稱聖。惑亂鄉裏。其二。切勿得神通而忘法本,殘害眾生。其三。禁止仗道術以圖淫邪,勒索黎民。矢誌不忘。精進之源;執念不消。也是修行之障。如果你對著一尊不願意看見的菩薩,還要矯意供奉,那就不是真修行。既不受情之勾牽,亦不受無情之勾牽。否則金仙求什麽忘情,菩薩談什麽慈悲?修行人追求心境超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12-27 21:52:16)
興風作浪成災易,行雲布雨潤物難其一,不得矯眾顯靈自稱聖。惑亂鄉裏。其二。切勿得神通而忘法本,殘害眾生。其三。禁止仗道術以圖淫邪,勒索黎民。矢誌不忘。精進之源;執念不消。也是修行之障。如果你對著一尊不願意看見的菩薩,還要矯意供奉,那就不是真修行。既不受情之勾牽,亦不受無情之勾牽。否則金仙求什麽忘情,菩薩談什麽慈悲?修行人追求心境超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12-27 20:34:32)
真正有心機手段的人,從來不會事到臨頭才去現琢磨。就算我是某人地化身,也不等於就是某人,之所以出現在此,或因宏願、或因執念、或因機緣,你也可以認為我就是為了見你一麵。安穩定心與超脫性情身在局中難免有看不透的地方有法令在,是否能稱法製?不能,那要看兩點,一是法度有沒有威嚴約束之力,二是也要看約束的是誰?至於第一點,那要考究法令該不該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12-27 14:10:38)
修行求生死超脫,先將那榮辱浮名堪破。我攔你是因為我身負守護之責。不因為你的身份修為而變。以清風之神通,對山下發生的事自然是一清二楚,他衝惠能道:“持刀人是你點化,我聽說僧人不打誑語。他怎麽一下山就撒謊呢?”惠能笑了,毫不客氣的答道:“我聽聞真人言出則必諾,而既行可不必言。君子不可欺之以方,真人不可欺之以信,通達不仗機巧亦不諱機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12-26 22:10:25)
此戒先對己後對人。無論你知與不知,皆已違背。若不知者可不罪。則天下無有罪之人!梅振衣:“道友正解!但我還有一問,爭端本就不應傷及無關、無辜之人,為何還要特意立此一規,懲處如此之重,約天下共誅呢?”恨賢散人的神色很陰鬱,聲音很低沉,但還是回答了:“有人恃強妄為,但總不能開罪天下。若不立此重規,則無從事先預防。而對於我等來說,這種事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12-26 19:44:37)
我既傳你法訣,也要為你立一戒。不得裝神弄鬼。我舅舅雖不缺這個錢,但功德也要出自本意,世間行事,依世間法而取,我非欲強求豪奪,隻是在想通商富足之道。所謂不受勾牽,有也罷無也罷,皆不受掛礙。若自命清高一味不取,當取、需取、能取亦不取,看似不受無的掛礙,卻受有地掛礙。豈非亦是受此念勾牽?您在此行功德之舉,卻引動世人妄心喪行,因為後來發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