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風作浪成災易,行雲布雨潤物難
其一,不得矯眾顯靈自稱聖。惑亂鄉裏。
其二。切勿得神通而忘法本,殘害眾生。
其三。禁止仗道術以圖淫邪,勒索黎民。
矢誌不忘。精進之源;執念不消。也是修行之障。
如果你對著一尊不願意看見的菩薩,還要矯意供奉,那就不是真修行。
既不受情之勾牽,亦不受無情之勾牽。否則金仙求什麽忘情,菩薩談什麽慈悲?
修行人追求心境超脫,不受七情六欲勾牽掛礙,是正經道理。但這種說法也可能導致另一種誤解,那就是認為無情才是真修行。既然不執著於“情”,同樣也不應該執著於“無情”,這才是真修行。
“造而平等”是一種宗教人文語境,隱含義是指同一信仰體係與同一利益體係雙重前提限定下的平等,與生而平等是兩個語境。這個翻譯的錯誤可能導致很多人不能正確理解----宣揚這種觀點的人實際的行事與思維方式。
佛家有類似地說法但語境不同,曰“眾生無別”。
道家則直指玄妙,用了另外四個字----“和光同塵”。
你變了,不先守清靜無為的心境,有所偏執,雖然我們都有偏執之處,但你卻不明白自己究竟能承受多少?有些事是你無法避免地,但應該知道合適地處置時機,你未成就仙道之前,不該主動招惹太多業力糾纏。
既然來了就坦然麵對該承受的一切。不怠不妄。
我談的不是仙家修為,而是如何為人。其實每個人都有願望,但要看如何去做,為願而實行。
為願而實行,在他人看來有時候很傻很吃虧,與自己過不去。但在修士本人看來,這恰恰是“與自己過得去”,要追求的就是這種純正的心境,通過所行來洗煉。
人們真正敬仰的是達到超脫輪回的境界,比如我師父孫思邈真人,我所崇敬的是他的大醫精誠之心,比如你,我崇敬地是金仙境界,而不是在我麵前喝茶的清風。
但是還有一個辦法能夠抵消天刑中“傷神”地威力,那就是世人真誠發自內心的、對你一世功德的頌揚,此所謂功德消業力,非神通所能敵。
道家修行講究清靜無為。不主動惹業也不主動消業,不繞這道彎子。
能印證心境的真功德,應是發自本願之舉。
正因為不容易做到,所以我們才要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