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自願沉迷,對凡人而言也是一種寄托,能否破妄在他自己。其實就算他破妄而出,也不會忘了龍隱仙姑,隻是明澈心意而已。
別人喜不喜歡是一回事,但你就是你啊,想想你要做一個什麽樣的人,該怎麽去做,而不是想像自己是另一個人。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味無味:品味於無味。我沒有讀過菜根譚,想來就和這仨字是同一個意思吧。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生活,不能戲劇化,追求起伏跌宕驚心動魄,強求翻找作鬧著“幸福”。
事無事:從事於無事。智慧出有大偽,國家混亂有忠臣,六親不和才有所謂孝慈,追求事功本身,就得出妖事。
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漢書·霍光傳》
事無事,是無名英雄們,默默無聞地推動曆史,是人民,不是精英或者英雄。
曆史不是偉人創造的,而是人民創造的,也是這個道理。
為無為:念這三個字的時候,有股子豪氣於胸中升起,又有仙風道骨,兼舍我其誰 (亂嗎?不亂,很好的感覺)!
這第一個“為”字,是有所作為的“為”,是擔當!
所以說,老子的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非常積極的!核心句子如“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動”,更是深具革命性
君子憂道不憂貧
不好的作者隻是讓讀者們覺得她聰明;好的作者使讀者們覺得他們自己聰明,
強求天下未足事,難證功德圓滿時
陛下乃千古奇女子,一世功業無以複加,能行之事已臻圓滿。勿再求天下不可足之欲,此所謂過猶不及,舉世入妄反損其行。
古往今來有很多偉人一世功業無以複加,在當時條件下能做到的事情幾乎都圓滿了。然而這樣的人最容易留下大遺憾,那就是他們還要去做根本做不到地事情,或者不該去做地事情,甚至自損其功業。
“舉世入妄反損其行”,這裏指的可不是一個修行人普通地妄境。而是指將整個真實的天下世界當作自己的妄念,企圖隨心念去化轉。從古至今有多少偉人,建立了萬世傳誦地功業,隨後卻也留下各種洗不去的曆史汙點與創傷,甚至有人毀壞的遠超過他所建立地,與這個因素總有說不清的關聯。
武皇又問智詵:“因何有欲?”智詵答:“有生則有欲。”武皇把木棉袈裟賜給了智詵。
江上隻有兩條船。一條裝著名,一條裝著利,芸芸眾生之難堪,不舍此二舟不見彼岸。
梅振衣這才反應過來,剛才神識察覺不到黃龍禪師地任何破綻。並不是這和尚如何高深了得。而是因為他本就是一個無修為地凡人,
========================
梅振衣莫名坐在了地藏菩薩的法座上,聽見了萬民讚頌功德之聲,一瞬間有些飄然忘乎所以,然後又聽見了無數人的祈求與禱告。
他首先感受到地是深刻地驚懼之心,世間傳言地藏菩薩為幽冥教主,很多人驚懼身後之事,都在地藏菩薩麵前供奉,企圖消弭罪業或求福於子孫。
還有很多人喜歡亂拜菩薩,跑到地藏座前求財、求色、求色、求子、求發達。古往今來時事情不同。但欲念所求想通。比如後世人祈求菩薩保佑高考順利,唐人祈求明經登科。
也有人在菩薩麵前泄怨。某人做的壞事太多,求菩薩把他收了下地獄吧!某人怎麽還不死?鄰居有錢有勢蓋了一棟高樓,菩薩罰他家失火吧!有人借了我的錢不還,請菩薩詛咒他。
凡此種種欲念縈繞,定心不得安住。有善念、有惡念、更多的是難言因果對錯之常念,比如某男仰慕某女,可是某女心向他人,於是某男祈求菩薩成全,這種事情怎麽成全?眾生之禱告,菩薩怎麽辦,世上沒有一種大法力能滿足。
梅振衣聽見不是一個一個人依次的祈求,而是千萬念合一應有盡有,折射世間眾生態。他定心守住未亂,明白地藏的意思不是要他解決這些欲念,而是在此情景下回答剛才那一問----何為菩薩行?
梅振衣第一念想到的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因為心經地開篇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然而他在神念中回答卻是:“我師孫真人教以大醫精誠心,體疾患之苦常濟世人,有病治病,無病養生以盡天年。”
陽神超脫爐鼎之外,外其身而身存,口就是心,說出來的就是真實感悟,沒有什麽故弄玄虛之妄語。老老實實此話一答,眼前所見又有了微妙的變化。
還是萬念合一,卻不是在菩薩座前,而是法眼所見時間眾生各種念,與剛才所求一脈相承又有微妙的變化,伴隨著種種批判與咒怨。首先是各種咒罵---世上那麽多壞人橫行,菩薩為什麽不讓他們下地獄?
還有人暗激其心----我當掃除一切障礙,這個世界本該為我。卻又看不清他要掃除的障礙在哪裏,自己也成了他人欲念中當掃除地障礙。
有更多人在表達失望與不滿,對周圍的不滿,對家國的不滿,對祖宗的不滿,對神佛的不滿。----我今日何至於此,不能立足世間揚眉吐氣?我為什麽生在這樣一個世界?
凡此種種欲念交織,齊於靈台呈現難以評說盡處,正是這世間眾念糾纏、限製、衝突,推動了世間曆史前行,造就了各種“功”與各種“業”。然而梅振衣明白,地藏不是要他去解說這世間眾生欲地功業,還是在此情景下回答那一問----何為菩薩行?
“觀世人如一人。合萬念成一念,自然洞明。”梅振衣答道。
這等於開口破法,從方才的欲念交織糾纏中跳出來了。眼前所見又有不同,成了方才所見眾生的各種“行”,有的值得讚歎,有的值得感慨,有地值得惋惜,有人可笑,有人可恨。世上眾生合一。呈千人千麵。而一人之行,亦可見多人多麵。
梅振衣沒有再多看,直接答道:“世間事眾生自取,向何處而往便是從何處而來,輪回如此,變遷亦如此。悲憫情懷從何而來,幽冥世界亦從何而來。”
三句話答話。一切回歸沉寂,梅振衣從地藏菩薩法座上消失了,又回到無邊無際一無所有之中。
===========================
無量光照盡十方世界,盡十方世界自性光明,盡十方世界在我光明中,盡十方世界無一人不是我。
幽冥不欺心,人心即地獄。
急而不亂,進退有度,
此化身地稱謂不是人名,叫作八大門化身,總攝人間經曆驚、疲、飄、冊、風、火、爵、要八相,實際上就是闖蕩江湖、通達機智的那個自我的清明剖析。修成陽神化身之相。
但這樣一來,守門童子可夠煩地,多年不得清靜,換誰脾氣都不會太好。對於那些鬧事的或企圖硬闖的,五觀莊自不會客氣,該怎麽收拾就怎麽收拾。但對於那些上門拜見求藥的,鎮元大仙吩咐門童不必多理會,也不要口出惡言。
這其實一種曆練,是對於心境的穿鑿,門童的地位看似不高卻非常重要。五觀莊門前多年來經曆的幾乎都是煩心事,要麽性情超然一流,很自然地就達到祖師爺的要求;要麽悟性很好能領會師門的用意,將之視為一種修行中自覺的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