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遊子

紅柳生命力頑強,耐旱,耐鹽堿,它的根深深地紮進大地。
博文
(2009-03-22 11:15:25)

(七)
一晃,又十幾年過去了。
回到了2001年,回到了武康路阿C的小窩,兩個飽經風霜的老知青還在長談。
這十幾年,阿C又是怎樣走過的呢?
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阿C又找到了自己的新“組織”--上海市殘疾人協會。在這裏,阿C結識了許多生理缺陷類似,生活困難類似的夥伴。殘疾人協會一有活動,阿C總是當義工,發通知,布置會場,加入啦啦隊。在這裏,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09-03-22 11:00:15)

(六)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
這十幾年,我國發生了翻天複地的變化。
文革結束了,四人幫倒台了,高考恢複了,上山下鄉不提了,絕大多數在農場農村的知青通過各種政策返回了家鄉。我的冤案也真相大白,徹底平反,重返北大學習。
阿C怎麽樣?
1982年,我又回到上海。
想起了阿C,請弟弟幫忙,開車去把他接來我們家敘敘。
阿C接來了,我把阿C從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3-19 21:22:39)

(五)
阿C回到農場,已經是一年以後。
阿C中彈後,立即送到南疆軍分區醫院。醫生們立即進行搶救,命總算保住了,但是,脊椎已被打壞,從腰部以下徹底癱瘓。
然而,這個手術隻是控製了傷勢,要真正恢複體力,還必須休養一段時間後,再進行康複治療。這兒隻有喀什市人民醫院有條件做這種康複治療,可是,通往喀什的道路已被紅二司封鎖,怎麽把阿C送進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9-03-14 10:27:38)

(四)
1967年秋天,全國各地派係對立,武鬥升級。皇後娘娘真把“與人奮鬥,其樂無窮”學到家了,鼓吹文攻武衛不說,還推出什麽支左。支一派打一派,生怕天下亂得不夠。
我們封閉在荒涼的戈壁灘上,對外麵的情況基本漠然無知。
一天下午,戈壁灘上突然開來了幾輛大卡車,其中一輛開進了我們連隊。
全連立即收工,緊急集合。連長拿著一份名單,說是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2009-03-14 07:56:42)

(三)
我們的農場屬於農一師四管處,位於昆侖山腳下的戈壁灘。這兒應當算離上海最遠的團場。當然,如果朝西繞地球的另一個方向量,這兒是離上海最近的團場。文革中想家時,我們常用這樣的玩笑自嘲。一年後(1966年),兵團以農一師四管處為基礎成立了農三師,從此我們就是農三師了。
兵團素有“富八師,窮三師”之說,這話不假。我們這兒土地貧瘠,物資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3-11 19:59:59)

(二)
一九六五年初,上海市公安局通知我可以報戶口,我終於結束了沒有戶口的日子。因為我受幕後政治誣陷被北大開除退回上海時,北大既沒有公布任何原因,也沒有給我任何證明。我自己連什麽原因都不知道,別人怎麽知道我有沒有殺人放火,有沒有現行反革命呢?上海市公安局要調查,當時沒同意我報戶口。
戶口剛報上,街道裏委馬上通知我參加社會青年活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3-08 08:42:59)

我們這樣走過--阿C的故事
(一)
2001年夏天,我有事去北京,上海,又回到多年不見的上海。
幾年不見,上海的市容變化巨大,幾乎不認得了。地鐵,高速公路(還分內環,外環),我出國時連影子還沒有呢,現在全冒了出來。出租車滿街轉悠,“打的”成了口頭禪。
最顯著的市容變化,要算那些高樓。站在大廈頂層四望,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都是這十幾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從喀什回來後才過了幾天,一直擔心的事就發生了。然而,事情發生得那麽突然,我們原定的緊急疏散計劃根本來不及實施。
那天下午,突然讓大家收工回連隊。可以看到,老鄉的村莊傳出了噪雜聲,人頭攢動,進進出出,好象要出事。連長在辦公室打電話向場部請示究竟是撤退還是堅持,院子裏鬧哄哄的,指導員叫大家準備集合。
看來我們連隊職工也是一幫烏合之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幾天過去,衝突還沒有發生。然而,我們團場和村莊之間緊張的對峙並沒有鬆弛,我們每天提著心幹活,不知什麽時候會出事。
就在這時,夥房蒸包穀饃的蒸籠散了架。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越亂事情越多,湊一塊兒來了。我吩咐炊事班長想法用繩子把蒸籠綁一綁,無論如何湊合幾天,我立即趕喀什買蒸籠。
農場到喀什沒有公交車,要去那兒隻有找農場去喀什運貨的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三鄉暴亂時的瑣事
1969年夏天,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入了第四個年頭。
那年4月黨的九大召開,林彪成為黨章上法定的接班人,各省革委會相繼成立,革命形勢真是一片大好。你看那報紙上寫的,廣播中說的,全國山河一片紅,各條戰線傳捷報,人民生活進一步提高,好得了不得,看樣子離共產主義都不遠了。我們看到的卻完全不是這回事,邊疆老百姓的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