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叫的苗

基督徒中的寫作者,愛神愛道愛文章
博文
從生到死 1990年培羅蒙公司出品了一部電影《人鬼情未了》(Ghost),講一位銀行家Sam被人謀殺,因深愛女友,他逗留不去。後來借助靈媒的力量,把凶手繩之以法,和女友依依惜別。除了主題曲“我的摯愛”(Oh,MyLove)纏綿悱惻、膾炙人口,電影裏有許多對靈異現象直觀且令人信服的詮釋。 按照唯物論的觀點,物質既滅,精神無可依存,所以人死如燈滅、就徹底消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科幻、偵探小說談起 上大學時,我十分喜歡科幻小說。那時看了很多倪匡的書。他的衛斯理係列引人入勝,特別出色的有《迷藏》、《眼睛》、《多了一個》、《聚寶盆》等等。倪匡的科幻小說,不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事實根據,引出合情合理的解釋。以《聚寶盆》為例,描寫一個人在古董店買到一塊號稱是明朝沈萬三擁有的聚寶盆的碎片。當年沈借此聚寶盆,富可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27 12:26:52)
觸覺 青少年時期,頗喜歡過一陣子瓊瑤的言情小說。孔慶東的大學軼事裏,做過一首詩,“匆匆太匆匆,幾度夕陽紅。心有千千結,窗外剪剪風。”可惜現在都印象模糊了。有篇小說裏,瓊瑤描寫了一個盲女,她把對方的臉摸一遍,就能牢牢記住他的樣貌。我對這個很是好奇,但自己能摸的人太少,無法檢驗其真實性。李安在《喜宴》中有個可愛的細節,鬧洞房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27 12:18:39)
味覺 味覺未必非得和吃有關。中文裏有許多感受用吃來形容,比如吃虧、吃苦、吃閉門羹、吃了一癟、惡心得像吃了隻蒼蠅,等等,別有一種傳神的韻味。傳說金聖歎被處決前,兒子來探望,金聖歎見景生情,得一對聯:蓮子(憐子)心中苦,梨兒(離兒)腹內酸,就是用味覺表達心境的一個典型例子。 記得上中學時,體育課八百米要達標,每次跑完都是一口的血腥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26 14:43:26)
視覺 視覺無疑是人的各種感覺中最先聲奪人、也最銳不可當的一種。美國的俗語,一幅畫麵勝過千言萬語(Apictureismorethanathousandwords),不容置疑地突出了視覺的重要。 可惜我從十歲左右就近視戴眼鏡,視覺反而是最不發達的,沒有遺傳到父親的好眼睛。記得父親講過,一次他洗菜時發現一條蟲,從四樓的陽台順手扔下去。他看到蟲子落地沒摔死,還一聳一聳地爬走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26 14:36:20)
聽覺 2006年柳雲龍的《暗算》是一部我非常喜歡的電視連續劇。在第一部“聽風”裏,柳雲龍著意刻劃了一個奇人瞎子阿炳。阿炳的聽覺高超到什麽地步呢?兩隻狗咬架,他能聽出是公是母;一隻手表聽聽,能判斷出是快還是慢,並且精準到是一天快個四五秒。最奇的是阿炳在產房等了一天一夜,好容易盼到兒子出生。而嬰兒的一聲啼哭,讓他立刻聽出父親另有其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26 14:32:23)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是我們感知客觀世界的途徑。人和動物都具備這些功能。人類又把這些感受來的信息揉合在一起,注以情感,營造出種種形而上的意境、氛圍,越搞越複雜。最終以致談到什麽,往往是大腦加工過的信息,各個具體器官的直接感受反而被淡化了。隨著年齡增長,各個感覺器官日益退化,那些活生生的真切的感覺越來越退居末座。故做此文,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2-10-26 08:06:50)

2022年五月參觀大英博物館,正巧看到一個中國展,對各個時期做出介紹。總體感覺西方對中國曆史的梳理、強調的重點和自己學的大相徑庭,頗有借鑒。於是把每個時期的介紹翻譯整理如下。此外博物館在每個時期的介紹裏附了一句中文,或詩或卦或記載或自誇,英文翻譯得極好,也抄錄下來。 5000-1800BC,新石器時代。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著於公元前40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25 14:47:50)

我在科羅拉多讀博時,當地的國際學生組織曾帶我們去洛基山腳下的農場聯歡。一大誘人節目是騎馬。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騎馬。老爸曾告訴我,牧民的腿因騎馬騎成歐形,像把鉗子一樣有力。隻要一夾,馬就知道遇上了行家,會乖乖地聽命。我暗暗告自己要用力向內夾腿,裝也裝個行家。等騎上去,才發現腿大大分開,到一個角度,能維持就不錯了,雙腿很難用得上力。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