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叫的苗

基督徒中的寫作者,愛神愛道愛文章
正文

我們的感覺(五)觸覺

(2022-10-27 12:26:52) 下一個

觸覺

      青少年時期,頗喜歡過一陣子瓊瑤的言情小說。孔慶東的大學軼事裏,做過一首詩,“匆匆太匆匆,幾度夕陽紅。心有千千結,窗外剪剪風。”可惜現在都印象模糊了。有篇小說裏,瓊瑤描寫了一個盲女,她把對方的臉摸一遍,就能牢牢記住他的樣貌。我對這個很是好奇,但自己能摸的人太少,無法檢驗其真實性。李安在《喜宴》中有個可愛的細節,鬧洞房時,讓許多客人依次去親吻新娘的臉頰,然後讓新娘說哪一個是新郎。最後是一個小男孩的吻被選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感受觸覺,手是最靈敏的,但絕不僅限於手。南方人打麻將,每摸一張牌,用手指狠狠地搓一遍,就知道是什麽了。據說進銀行工作的人,先花三個月點鈔票。新的舊的挺括的軟塌塌的,摸個夠。以後碰上假鈔,隻要手一摸,就可斷定真偽,是為手感。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一個人經常撫摸周遭的東西,反映了此人缺乏愛、渴望旁人的關注。我不讚同這個觀點,因為我自己就是手閑不住的。看電視,都喜歡手裏摸著點兒什麽,比如一隻玉鐲。我傾向認為,一個經常撫摸周遭東西的人,一定分秒必爭、不浪費時間。同時也一定愛惜財物,不會喜新厭舊。

      論到自然界的五種元素,中國人一定會說“金木水火土”,然而西方則隻認四種“土水氣火”(earth, water, air, fire)。這個不同有什麽意義,留待專家研究吧。金屬因其堅硬、冰冷,手感並不算佳。唯一可取之處要算它的份量,父親就特別中意銅製的各種小鴨子小擺設,既是練書法的鎮紙,又可作為工藝品欣賞。金屬的另一大好處就是不怕你來摸,損耗幾乎以零記。所以許多塑像都是銅的,比如哈佛大學裏約翰-哈佛的銅像。人們以訛傳訛,說摸他的左腳,被哈佛錄取的幾率就提高了,故其左腳被摸得金黃錚亮。而象征牛市的華爾街的銅牛,更被寄托了無限發財願望、渾身發光。

      我是木命,對樹木極有好感。衛斯理有篇文章,寫盡了天下的珍稀木材。因著同一段生命息息相關,又吸收了日月精華,好木材似乎可以通靈的。中國傳說中,桃木可避邪。而在西方,殺死吸血鬼的木樁,也有特別要求。俄羅斯用山楊木;英美用山楂木,據說是要應和耶穌受難時所戴的荊棘冠冕。約櫃是金合歡木所做(Mimosa),極堅硬,蟲蛀不入。處理好,木材手感柔和致密,份量也不輕。據說避邪首選的雷擊棗木,密度就大過水,入水即沉。木頭又可雕刻成諸般形態,刷了亮漆,美豔不可方物。耶穌生前是木匠,我想,怎麽沒人去收集幾件他的手藝,也讓曆代信徒睹物思人一把?

      石頭可能是手感最好的材料,國人尤其愛玉。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寫到乾隆皇帝送給陳家洛一塊玉,觸手生溫,是塊罕見的暖玉。上用金絲嵌著細篆銘文“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陳家洛低吟“情深不壽,強極則辱”那兩句話,隻覺天地悠悠,世間不如意事忽然間一齊兜上心頭,悲從中來,直欲放聲一哭。乾隆道:“少年愛侶,情深愛極,每遭鬼神之忌。是以才子佳人多無美滿下場,反不如凡夫俗子常能白頭偕老。情不可極,剛則易折,合乎萬物之情。”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麽許多人對陳家洛大加詬厲,其實他一介書生,年紀輕輕當上紅花會的總舵主。滿腦子幻想,希望說服親哥哥和平演變、恢複漢人天下是挺自然的事情。陳家洛和香香公主的戀情,亦是所有金庸作品中最淒美的一段,不亞於楊過苦等小龍女十六年後在崖上大喊“你怎的不守信約”,或是阿朱被喬峰誤傷、臨終前一句“那易筋經上的字,咱們又不認得”。

      在美國一大樂趣是逛前院大拍賣(yard sale),見到那些氧化得黑黑的銀器、脫線的首飾,我就恨不得買回家。用還原劑(polish)擦得銀亮如新,把珠子重新穿好,無可言喻的滿足。曾經花一美元買了個斷成幾截的黑珍珠項鏈,改串成了兩個手鏈。極好的珠子,幽幽地發著紫、藍、綠的光芒。用小刀刮去一層,手指把粉末一抹,下麵又是光潔閃爍。

      據說古人雕琢玉器,沒有金剛鑽,靠的就是繩子、水、和沙子。把繩子浸濕,在沙子裏滾滾,然後就在玉石上來回磨。即便至堅者玉,慢慢也就磨出印跡。我一度認為的理想職業是去意大利學習做個寶石切割匠人;讀到古人和玉器,又覺得那才是真正渴望的。你和自己挑中的毛坯日夜相對,手指摸挲中,裏麵蘊藏的、隻有你才能看見的那個精靈一天天成型、豐滿、呼之欲出。到結束的一刹那,畫龍點睛的最後一筆落下,創造完成。這個惺惺相惜、朝夕相伴的過程,想不愛上自己的作品都不容易。我很喜歡王安憶的一個故事,講一個拉二胡的人,初次接觸,三下兩下就音調流暢。到後來,委屈了不順了,就到琴房對著二胡傾訴。而那把琴到了他手裏就像有了生命一般,婉轉溫柔地回應他、安慰他。從這個角度,藝術當然是無價的,每一個作品都是藝術家量身定做、精細雕琢的獨一無二。神造世人,也是這樣的心腸。如果我們無動於衷、不予回應,那連把二胡都不如啦!

      有學者分析人之所以喜歡玩沙玩水,是因為潮水過後,一切恢複原狀。生命再轟轟烈烈,最終都還是回歸平淡。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未必絕頂聰明或身居要職,而是能盡一己之力、影響幫助身邊人夢想成真。我們的一生中,有沒有神奇地觸摸、影響、改變過他人的生命(magical touch)?這或許是所有感覺中,最永恒的話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