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摩西》中反複出現聖經書名、摩西、水分開等符號,表明作者對基督信仰一定程度的熟悉。
摩西是聖經第二卷書《出埃及記》的主角。猶太人在埃及為奴四百年之後,神使用摩西,把幾百萬猶太人帶出來,去應許之地。埃及法老舍不得放走大批免費勞動力,三番五次出爾反爾,最後又派大兵去追。在紅海邊,摩西伸手,紅海分為兩半,猶太百姓在兩側高高的水牆中間,如履平地,走到對岸。之後紅海還原,埃及追兵係數淹沒。
《平原上的摩西》中,作者借傅東心說話:“隻要你心裏的念是真的、誠的,高山大海都會給你讓路。那些驅趕你的人、容不下你的人,都會受到懲罰”。
這是基督徒無法接受的篡改,也是中國文化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再現。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人人皆罪人,需要神的救贖。摩西是偉大的信心偉人不假,但絕不是什麽夠真夠誠的人,至少過紅海時還不是。摩西年輕時受挫,曠野放羊四十年,早沒了做猶太人首領的雄心。神呼召臨到時,摩西推三阻四,神發了火才勉強從命。是四十年的跟隨,曠野雲柱火柱、瑪拿鵪鶉一天天的供應,摩西才漸漸認識神的性情,磨練出信心。與其說摩西的真誠感動天地,不如說神的拯救大工通過一個軟弱的人實現,越發表明救恩不是因為人的行為,純是神的大愛與全能。
多年前看過一篇文章,被圍觀的十字架,大意就是中文創作中,十字架、救贖等等幾乎都是被歪曲了的基督教符號,和基督信仰毫無關係。
一個滿懷著愛的少女,出於善良美好的心意,一個無傷大雅的計劃,卻導致自己的終身殘疾,一名警察的殉職、父親從此滿載重負的餘生。這可以是一個救恩的絕佳對象,借著苦難,尋找意義和永生。可惜由於作者的局限,隻呈現出一個悲涼無奈、勞苦愁煩的人生。
有人留言吐槽電視劇,我沒看過,隻看了電影《平原上的火焰》。相比原著,這個電影更是違背人性,胡亂改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