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叫的苗

基督徒中的寫作者,愛神愛道愛文章
正文

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二)

(2022-12-29 13:38:11) 下一個

      排隊等候的四十多分鍾,正好可以細細觀察一下大廣場。廣場中心是上文提及見證了彼得殉道的見證塔,來源於埃及。1586年九月二十八日,見證塔被運送到現在的位置, 屹立至今。1613年,馬德諾設計了一個噴泉與見證塔做伴兒;1675年,貝尼尼在見證塔的另一側又建了一個噴泉,達到對稱效果。兩個噴泉加上見證塔、三點連成的直線是橢圓形大廣場的最寬軸,且與聖彼得大教堂平行。這個橢圓沒有閉合,而是在對著大教堂的另一端分開,形成兩翼,象征著天主教會伸出雙臂歡迎對話者。

      安檢後,可以自由走向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的正門是端端正正的長方形,素來被詬病。因其太寬、沒有一點高聳通天的神聖感;而且笨重,最初設計在兩側的塔均因地麵無法承重而取消了,和其它部分等高。最重要的批評理由是這個敦敦實實的正門遮擋了視線,後麵漂亮的米開朗基羅穹頂都看不到了,除非離得遠遠的或者升得高高的。換言之,該大門有點喧賓奪主,丫頭搶了小姐的風頭。

      正門頂上有十三個雕像,包括了救贖主耶穌、施洗約翰和十一個門徒。最重要的大門徒彼得(拿著鑰匙)和大學者保羅(拿著書卷)則是獨立於大教堂前麵的兩尊塑像。從左起的門徒為達太、稅吏馬太、傳福音到印度的腓力、多疑的多馬、大雅各。第六位是施洗約翰,第七位也是正中間拿著十字架的為救贖主耶穌。接下來是彼得的兄弟安德烈、約翰、小雅各(以身高區別)、巴多羅買、奮銳黨人西門、以及猶大賣主後眾人選出替補的馬提亞。

      正門柱廊上方刻了一行字:IN HONOREM PRINCIPIS APOST PAVLVS V BVRGHESIVS ROMANVS PONT MAX AN MDCXII PONT VII (為了紀念尊榮使徒王子,我---保羅五世、貝加斯、羅馬人、教皇,於在位第七年,公元1612年謹書)

      大教堂內部太多瑰寶,光曆代教皇的石棺就近百。我就把印象深刻的挑幾樣來介紹吧。 最顯眼的當之無愧是懺悔祭壇,地下是彼得的墓,上麵是貝尼尼設計的華蓋。扭著上升的柱子、頂上的天使,厚重、醒目、黑漆漆的,不然和金碧輝煌的頂壁放一起也震不住。

      早期教會找到一個號稱彼得坐過的椅子,教皇亞曆山大七世命令貝尼尼妥善安置。貝尼尼建了一個青銅底座,有四博士圍繞,包括早期說希臘語的教父亞他那修、君士坦丁堡的金口約翰-克裏索斯托;和後來說拉丁文的戴高帽的米蘭主教安伯羅修、大神學家奧古斯丁。貝尼尼在其上設計了一個窗口,明亮的陽光射入,中心是象征聖靈的鴿子。1666年一月十六日,彼得椅被隆重地安放到這個小祭壇上。

      貝尼尼的另一傑作是教皇亞曆山大七世的墳墓,號稱巴洛克時期最傑出的墳墓。教皇跪在墳墓上做臨終禱告,一塊紅色大理石雕出巨大的裹屍布,並有四個女性嵌合其中。兩種石質的對比(光滑油潤的裹屍布和色彩暗淡的人像)產生震撼的對比反差,兩種堅硬的石材如此柔順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亦令人歎為觀止。照片中的兩個女性分別代表慈善和真理。最右側的真理女神腳踏地球,大腳趾被刺所紮,位置正是抗議宗新教盛行的英格蘭。現在新教已經和天主教分庭抗禮,而彼時孕育了新教的天主教仍將其視為心中痛處,這根刺設計得妙。還有一個藏在裹屍布下麵的骷髏架子象征死亡。它伸出手,手裏握著一個沙漏,似乎在提醒教皇,餘時不多了。

      我特別喜歡的一幅浮雕,描畫了教皇大利奧(Leo the Great, 440-461在位)努力說服匈奴首領安提拉,不要侵犯羅馬城。彼得、保羅如天使般出現在上空,幫忙做改變人心的工作。聖經上沒有太多關於彼得保羅交往的記載,保羅書信裏記錄的一點還是負麵的,即彼得向律法派妥協。彼得最早開始向外邦人傳福音,並與外邦人信徒相處融洽,和外邦人一起吃飯吃得好好的。後來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來了,彼得就不再和外邦人同席,因為猶太人看外邦人都是不潔淨的,彼得不想得罪他們。保羅不客氣地當眾批評了彼得的“裝假”,還寫在加拉太書裏,讓我感覺這兩大門徒關係有點緊張。聖彼得大教堂前麵彼得保羅一左一右兩尊雕像,加上這幅浮雕,都糾正了我的老印象。如小敏詩歌唱的,兄弟姊妹和睦同居,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兩大門徒如此親密聯手、連旁觀者都覺得溫馨安慰。

      在米開朗基羅的穹頂之下,四個壁龕裏有四尊雕像,展示了天主教的聖物遺傳。康斯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找到了耶穌的十字架和釘子(照片隻這張清楚),用矛刺耶穌的羅馬兵後來歸信基督。此外還有安德烈的X型十字架;veronica 據說是耶穌走向骷髏地的途中,用麵紗給耶穌擦臉,從而麵紗上留下了耶穌像。過去的我容易心生批評,覺得天主教聖人崇拜、遺物崇拜太多,反而衝淡了核心教義。近來學了教會發展史、心態有所改變,這些豐富的遺產還是很寶貴的。

      最後一個,拉斐爾鼎鼎大名的憐子像,吸引很多注意。我個人感受是聖母瑪利亞顯得太年輕了,外行人以為是女孩在哀悼死去的戀人都有可能,對不對?但這個角度真的好。從母親角度思索,更能證實耶穌是神。沒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兒子,看著兒子遭受酷刑、釘死在十字架上,一個母親可以呼喊,“放過他吧,他沒做任何壞事,他沒反對羅馬政府,他也從來沒想當猶太人的王!你們唯一的控告,就是他說了僭越神的話;我來證明,他是我生的,他是人、他不是神。你們就當他精神不正常,放過他吧!” 瑪利亞如此辯解、合情合理,對不對?雖然未必能改變什麽,至少是一個母親可以為兒子做的。但瑪利亞太知道這個兒子的出生是神跡,成長是神跡,出來傳道的三年半,更是神跡奇事無數。所以她忍著內心的煎熬悲痛,一言不發,默默地看著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瑪利亞當時不理解為什麽要這樣結束,但神的作為,人豈能看透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WaldenPond 回複 悄悄話 大腳趾被刺的細節以前沒有留意到。
helen_xu1111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喜歡從聖經角度分享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