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張愛玲在香港大學上學,兩年後寫下《燼餘錄》,回憶戰時的所見所聞,“它對於我有切身的,劇烈的影響”。而與普通人切身有關的,不外乎飲食男女。 民以食為天。開戰後宿舍存糧不多,但是“身經百戰”的中國內地同學,反而“比平日吃得特別的多”;廚房的小大姐害怕流彈不敢走到窗前迎著亮洗菜,“菜湯裏滿是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陽光下,草地上,三個孩子奔跑嬉戲,他們是相親相愛的博林(Boleyn)家三姐弟:安妮,瑪麗和喬治。幽暗的城堡裏,大人商議著孩子們的未來。父親說,有人來提親了,安妮野心勃勃,怕鄉間留不住她,先給瑪麗定了親。瑪麗的婚禮上,安妮與柏斯一見鍾情。同一時段,英國王後凱瑟琳產下一個死胎,國王亨利八世麵臨無男性繼承人的危險。一時間,家有女兒的朝中權貴都在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22-04-17 08:14:20)

很多年前,應該是看《天使愛美麗》看迷了,我頭腦一熱決定學法語,就到州立大學報名上法語101。教法語的老師叫艾瑞克,是一個瘦高的法國人,年紀大概三十出頭,是法國明星讓雷諾一個類型的帥哥。我覺得法國帥哥可分為三類,讓雷諾型的,阿蘭德龍型的,和介於兩者之間的,比如當前的法國總統馬克龍:) 艾瑞克雖然前額發際線有隱隱後退的趨勢,但還是如假包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2022-04-14 19:22:05)
閑來無事翻故紙堆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原來凹人設的傳統古源遠流長,案例俯拾皆是。那麽,我倒奇了,凹人設到底有什麽好處,值得曆代名士賢人前仆後繼,挖空心思樂此不疲?選了兩個例子來聊聊,《史記魏公子列傳》裏戰國時代的信陵君,和《漢書張釋之傳》裏西漢的張釋之,看能不能總結出點規律並自圓其說。 魏公子,是魏王的異母弟魏無忌,因封地在信陵,世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蕭紅流浪哈爾濱時三餐不繼,受盡白眼冷遇,可算狼狽不堪,換了別人也許會對類似經曆諱莫如深,她卻如實記錄。散文集《商市街》裏白描二蕭饑寒交迫的生活窘狀,不美化不掩飾,是坦率到“越軌的筆致”(魯迅語)。這種真實不造作的寫作風格,除了當時主導文壇的寫實主義和作家自身的野性敏感,還有什麽深層原因?張愛玲說:“就因為缺少私生活,中國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日前寫影評Don’tLookUp,不看也罷。突然發現好萊塢電影中各種出逃場景都是船,不是(ship)就是飛船(spaceship),諾亞方舟是也。在西方文化裏,諾亞方舟象征著安全,新生和希望。西歐的“藍色文明”是海洋文化,傳統是崇海重水,到大航海時代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完成人類曆史上首次環球旅行。島國文化與海洋文化接近,代表國家有國土小資源貧瘠的英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近日,好萊塢明星布魯斯威利斯(BruceWillis)宣布正式息影,原因是失語症(aphasia)的困擾。我聽到後的第一個反應是鬆了一口氣,終於不拍了!然後才是對他身體健康的關注。聽起來好像很沒有心肝,但這十年來威利斯拍的爛片一部接一部,耐心已經磨盡,隻差開口求饒:“拜托您見好就收,不要再出來消費(糟蹋)影迷的情懷了!” 想當年,威利斯憑借《虎膽龍威》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小城三月》是蕭紅在香港病中完成的最後一篇小說,講了一個愛而不得的戀愛故事。三十年代的中國北方,“我”的翠姨已經定親,卻愛上了“我”的堂兄,然而因為世俗壓力和自身優柔寡斷的性格,翠姨選擇自殘來消極對抗命運,最終抑鬱死去,小說通篇彌漫著一種淡淡的哀傷。這次重讀,我又感悟出了一些新東西,在這裏寫下來。 如網上有論者明確指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2-03-28 19:34:45)
雖然還沒有春暖花開,但是春天已經很近很近了,陽光越來越明亮,藍天也越來越常見,嫩藍嫩藍的,一掃冬日的陰霾,讓心情也跟著好起來。用什麽實際行動來迎接春天呢?自然是春季大掃除了。除了整理除塵,最花費時間精力的就是斷舍離,或者像過去說的“扔破爛“,哈哈。可別小看了這些個破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還頗需要一番思想鬥爭才能下得了決心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著名漢學家葛浩文(HowardGoldblatt)曾這樣高度評價蕭紅,“她是抗日文學的草創人之一......她是中國文壇為男作家稱霸時期的少數女作家之一;她是魯迅內圍小團體中的唯一女性。蕭紅足可名列民國時期女小說家的前茅。魯迅在一九三六年曾經說過,蕭紅具有淩駕丁玲而成為中國首席女作家的潛能。”(見《蕭紅傳》)可以說,蕭紅是當之無愧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4)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