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好萊塢明星布魯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宣布正式息影,原因是失語症 (aphasia) 的困擾。我聽到後的第一個反應是鬆了一口氣,終於不拍了!然後才是對他身體健康的關注。聽起來好像很沒有心肝,但這十年來威利斯拍的爛片一部接一部,耐心已經磨盡,隻差開口求饒:“拜托您見好就收,不要再出來消費(糟蹋)影迷的情懷了!”
想當年,威利斯憑借《虎膽龍威》躋身好萊塢一線明星,與斯泰隆和施瓦辛格並列為九十年代的三大動作片英雄,《虎膽龍威》係列至今仍是最受歡迎的聖誕電影之一,此外《低俗小說》,《十二隻猴子》,《第五元素》,《第六感》...... 部部精彩。我最喜歡《第六感》,他演的兒童心理學家和童星的互動場景細膩感人。家喻戶曉的威利斯受歡迎到什麽地步?他現身巴黎盧浮宮時,《蒙娜麗莎》前的遊客都爭著看他,而不是眼前的名畫!但近十年來,威利斯接演的一係列低成本獨立電影,爛得沒法看。有毒舌評論說在這類電影裏的威利斯好像胡椒粉,這兒撒一點,那兒撒一點,預算一完人就失蹤,電影則若無其事地演下去 —— 一點不誇張,我棄劇的幾部電影都是這個模式。
有劇組透露,威利斯的失語症其實早有端倪,在拍攝現場他需要耳機提詞而且表現糊塗困惑。現在,威利斯息影的消息一出,金酸莓獎 (Golden Raspberry Awards) 就第一時間收回了頒給他的特別爛片獎,可謂政治正確,反應迅速,但我心裏還是有點忿忿然。威利斯縱橫馳騁影壇數十年,積攢的身家至少上億,卻仍舍不得推掉拍攝兩天有兩百萬美金進賬的工作機會!?我理解這是名氣變現效應,but why not end at a high note? 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豈不更好?如果早收手的話,金酸莓獎也不用拿了,留給影迷的背影是傳奇,而不是遺憾了。看來都是錢惹的禍。
第二個 “晚節不保” 的明星,非利亞姆尼森 (Liam Neeson) 莫屬。曾經,這位愛爾蘭演員也是佳片連連,比如《辛德勒的名單》一上映就橫掃影壇風靡全球,連 Seinfeld 都嫉妒得編故事嘲諷 —— 不敬《辛德勒的名單》無異於社死!在《星球大戰之魅影危機》裏,尼森出演的絕地武士劍術高超,衣袂飄飄,儼然仙風道骨的世外高人。2008年,尼森出演《颶風營救》(Taken) 大獲成功,走上動作片英雄之路並開啟了 “營救” 電影係列,可惜後來拍攝的影片套路雷同,看頭知尾,都是讓人搖頭的爛片。我試著數了數,計有《空中營救》Non-Stop (2014),《通勤營救》The Commuter (2018),《冰路營救》Cold Pursuit (2019),《奪金營救》Honest Thief (2020),《極地冰劫》The Ice Road (2021),還有 《記憶》Unknown (2011),Run All Night (2015) ...... 多得人頭暈,更可怕的是這些爛片我都看過!我從來不以誰誰誰的影迷自居,可這麽百折不回地堅持看爛片,我圖的是啥?!是時候醒醒了,不是尼森從此選片謹慎,就是觀眾如我繞過不看。
說到高開低走,不能不提 “爛片王” 尼古拉斯凱奇 (Nicolas Cage)。原名 Nicolas Kim Coppola 的凱奇,出身於電影傳奇家族 Coppola。叔叔是影壇大師 Francis Ford Coppola, 導演了《教父》三部曲 (Godfather),《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等等名片。堂妹 Sofia Coppola 也是大導演,三十出頭就憑電影《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 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並獲最佳導演獎提名。凱奇改姓是為了避嫌,看來姓氏太顯赫也會累贅:)凱奇憂鬱的氣質符合成名作 《逃離拉斯維加斯》(Leaving Las Vegas) 裏的男主,憑此片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然後,他就好像沒有什麽值得看值得說的電影了。凱奇勤力,高產,不過產的都是爛片,據報道說是因為投資和婚姻失敗有很多窟窿要填 ....... 不知道現在窟窿填得怎麽樣了,金酸莓獎可是拿到手軟了吧。看來,又是錢惹的禍。
最後,還有誰呢?羅伯特德尼羅可以算一個。2019年的《愛爾蘭人》(The Irishman) 誠然是大製作,專門衝獎而去,可惜十項奧斯卡獎提名個個落空。我的觀後感隻有一點,廉頗老矣。曾出演經典電影《好家夥》(Goodfellas) 《教父》(Godfather) 的一幫老戲骨,雄心勃勃組隊再戰,可惜江湖已經不複往日,英雄也垂垂老矣,節節攀升的隻有片酬。《愛爾蘭人》的拍片預算是$ 175 million,付給大牌明星如德尼羅的片酬和減齡特效 (de-aging) 占了大頭。據報道稱,德尼羅投資的一連串餐館因為疫情影響損失嚴重,再加上離婚贍養費的高額開銷資金周轉困難,老將不得不以八十高齡再出馬撈金。看來,又又是錢惹的禍。還有啊,我覺得認老服老,出演適齡角色也沒有什麽可恥的,不會比被人說 “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更尷尬吧。
還是海風看得透,金錢麵前人人平等,想通了就釋然了:)
祝周三愉快!
蘑菇的點評中肯又理智,演員和觀眾兩頭都兼顧到了,讚高情商!
The Commuter 在爛片裏也是墊底的那一個,我棄劇了;您的描述特形象,“又老又塌”,笑倒:)
新周愉快!
凱奇原來還跟貓王女兒有過一段短暫婚姻呢,現在的亞裔妻子是一個比一個年輕。
祝新周愉快!
祝周末愉快!
我也不喜歡 “過氣演員” 這個說法。隻要選片謹慎,用心演,就不會過時,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威利斯在第一,二部電影裏都有短暫露麵,最後因為酬金談不攏離開,真是金錢為重,英雄氣短。
動作片明星巨石強森把輕喜劇元素帶進動作片,詼諧幽默獨樹一幟,現在他又搭上了 《速度與激情》Fast and Furious 這個大IP,又可以忙一陣了。
最後,我覺得英國演員傑森斯坦森(Jason Statham) 也可以算是爛片王,隻不過他還不到中老年的 “晚節”,所以暫且放他一馬,沒有把他列進去:)
觀眾換代和網絡平台的聯合衝擊已經加速了市場變化,有些老牌明星仍不思變革:要麽吃老本,要麽拖延著不肯下場,能撈一票是一票,實在令影迷唏噓。
我寫這篇博文是為了發感歎,一個曾經熱愛過他們的普通觀眾的感歎。
祝周末愉快!
大家就是紮堆兒利用剩餘價值斂錢,都已經不是明星,身體走形也打不動了,你丫被邀請演一個文戲角色,就是為了產生喜劇效果,擺什麽明星譜?
演員這個行業社會的期望值與現實差距太大。
這些人成為明星的原因是當時美國電影市場觀眾主體是嬰兒潮一代,這些演員本身也是這一代的人。觀眾喜歡同時代人的故事,也正好好萊塢從這一代人開始進入相對寫實主義(但沒有歐洲那樣寫實),這就讓這期間的影片具有影響力,畢竟嬰兒潮一代占了美國四分之一人口,是美國曆史上最大觀眾群。
如今這十年不同了,嬰兒潮一代多數退休,但竟然還是社會消費主體,但關注已經不在娛樂業上。而下一代人因為網絡的發展而有更多娛樂選擇,弄的好萊塢很難受,不再是投資現實有關的影片,而是超級英雄和科幻這類內容。這種影片不是以人物取勝,而是情節。也就是又回到造夢的路數,回避現實。
這就讓明星表現力打折扣,看看如今好萊塢新生代明星有誰是因為刻畫了人物而走紅的?沒有。而是完全看票房,與中國那些流量明星本質上一樣。
這裏的這些老幫菜唯一有可能還有市場號召力的是喜劇,因為有可能與其曆史角色形成反差而產生喜劇效果,沒有其他還能占有市場。
還有一個不那麽容易注意的因素是觀眾群的心態變化,就是如今走紅的影視作品。如果不是虛幻內容的,就一定是內容非常dark的類型,而且多數是女性為主角,年齡大的女明星為主,典型的就是Mare of Easttow和Little big lies,熱播。幾乎沒有男性為主的題材。
與二十年前相比,更多表現美國社會的戾氣,而不是那種正能量小情調的Gilmore girls的類型。我想一方麵是美國社會女性開始擁有話語權,另一方麵是社會現實走向殘酷,資源相對減少,四分之一嬰兒潮一代人沒有退休金,社會焦慮影響兩代人,因此人們更加關注陰暗麵對社會的影響。也意味社會缺乏向上的意識了。
這種局麵既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可以解決的,也不是男性為主,美國社會開始進入歐洲在三十年前的那種女性開始主導的階段,這些都讓這裏說的這些男演員失去市場。
這些演員其實應該隻拍輕喜劇,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失誤了。不過輕喜劇片酬要小很多,這可能是他們接爛片的主要原因。
好萊塢開始失去影響力了,明星會越來越少,也更容易過氣,那些主演某個虛幻係列的明星演員,基本上係列結束了也就過氣失去市場號召力了。而且作品如果寫實,也開始接近歐洲作品風格,非常dark。一個例子就是移植歐洲作品而在美國走紅的劇集,都是這類,也都是情節重於人物,自然無法產生明顯效應。
而且好萊塢的原創能力明顯不行了,靠買IP改編過日子。而這類作品也都是情節取勝,不是人物。
帝國開始走下坡了,不論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