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博文

八佾篇第十八、十九: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原文:03.18: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03.19: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譯文:03.18孔子說:“完全按照禮法事奉君主,人家會認為你在諂媚。”03.19魯定公問:“君主使喚臣子,臣子事奉君主,應該是什麽禮法?”孔子回答說:“君主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3-28 07:50:29)

難忘的韓國人
都過去好幾年了,還是曆曆在目,恍如昨日。 這是個周三的早晨大概九點多的時辰,我急匆匆收拾好行李,叫了一輛出租車,去機場趕飛機。 出租車不一會兒就來了。司機像是個亞洲人,向我打了個招呼,說他叫托尼。他把行李幫我放進後備箱,我們就上路了。 從我家到舊金山機場有四十英裏的路,一路上我們聊了很多。他是韓國來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八佾篇第十七: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原文: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譯文:子貢想廢除行告朔禮用的活羊。孔子說:“子貢啊,你重視羊,我重視的是禮。”短評:每年冬天的一年之始,天子會給諸侯頒發新年的日曆,諸侯用活羊祭祀,把日曆懸掛在祖廟,這叫告朔之禮。魯國從魯文公開始就不再尊重天子頒發的日曆,但是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佾篇第十六:射不主皮原文: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譯文:孔子說:比賽射箭不以射穿皮革為主,因為人的力氣不一樣,這是古代的道理。短評:人的力氣大小不一,而射箭比賽的不是力氣大小,而是能不能打中靶子。靶子上有皮革,力氣大的就可能打穿皮革,而力氣小的就不一定,但是能否射中靶的是一樣的。孔子講這個,當然說的不是射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夬卦的智慧:不鬥不爭,和平共榮,決而和 夬卦是第四十三卦,下麵五陽頂著一陰,馬上就是全陽,最後一陰也要被剔除了。夬卦下體是乾,代表剛健、果斷,上體是兌,代表愉悅,和悅。所以夬卦是說處理上六既要果斷,又要達到和悅的目的,也就是“決而和”。卦辭是這樣說的: 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正義的一方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佾篇第十五:子入大廟原文:子入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譯文:孔子進入太廟,事事都問清楚。有人說:“誰說這個鄒地來的人懂得禮儀?進太廟,事事都問。”孔子聽到如此說,回道:“這就是禮呀。”短評:禮是什麽?禮不是禮儀的形式,而是後麵的誠敬之心。孔子進入太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佾篇第十四:子曰周監於二代原文: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譯文:孔子說:周朝借鑒夏商二代的禮法,豐富絢麗!我遵從周朝的禮法。短評:周朝對夏商二代的禮法各有取舍,形成了更加豐富合理的禮樂製度。孔子對夏商周三代的禮法都很精通,所以才得出這樣的結論。因此孔子推崇周禮,不是感情用事,不僅僅是因為他喜歡周公和文王。禮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佾篇第十三:王孫賈問曰原文: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譯文:王孫賈問道:“與其祈求尊貴的奧神,不如祈求實惠的灶神,是什麽意思呢?”孔子說:“不對,得罪老天,祈求誰也沒用。”短評:奧神在內室的隱密處,代表崇高的理想,或者賢明的君主;而灶神是管廚房的,代表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3-26 05:42:21)

八佾篇第十二:祭如在原文:0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譯文:祭祀神靈和先祖,就如同他們在場一樣;祭祀神靈,就當神靈在你的麵前一樣誠敬。孔子說:“我如果不用心參與祭祀,就相當於沒有祭祀。短評:祭祀不是給先祖或神靈貢品,那隻是表達自己誠敬之心的形式。如果人心不在,誠敬之心不在,祭祀就沒有意義。神靈不需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利刀出鞘-knivesout》觀後:瑪塔的救贖 在他八十五歲生日的當晚,富翁哈蘭死了。哈蘭是一位著名的小說家,寫暗殺故事是他的特長。他是割喉自殺的,刀還手裏,脖子上劃開了一個大口子,鮮血從沙發上流滿一地。 瑪塔是哈蘭的傭人兼護士,她是新來的移民,是個窮學生。當天晚上生日派對以後,瑪塔像往常一樣給哈蘭打安眠藥和嗎啡因。打完後她確認了一下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06]
[107]
[108]
[109]
[1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