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八佾篇第十八、十九: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2021-03-29 05:01:59) 下一個

八佾篇第十八、十九: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原文:

03.18: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03.19: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譯文:

03.18 孔子說:“完全按照禮法事奉君主,人家會認為你在諂媚。”

03.19 魯定公問:“君主使喚臣子,臣子事奉君主,應該是什麽禮法?”孔子回答說:“君主應該以禮法尊重臣子,臣子應該對君主盡心盡力。”

短評:

作為臣子,他不是君主的工具,不是用完就扔掉的抹桌布,君主要以禮對待臣子,要尊重他;臣子的責任是盡心盡力,就是盡忠,也就盡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但是臣子不是君主的奴隸可以任人宰割。

在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因此一個完全按照周禮事奉君主的臣子,會被人認為是諂媚的奸佞之徒。表麵上“諂媚”和“盡禮”很難區分,但是其目的是完全不一樣的。“盡禮”隻是盡力做好自己侍奉君主的職責,而“諂媚”是一味討好,背後是有私心、甚至不可告人的目的。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