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博文

李尚誌:“我要再教500年” 孫也程 編者按 什麽最美?對生長的萬物來說,陽光雨露最美;對求知若渴的學生們而言,一堂內容充實的課最美;勤勉堅韌的科研工作者們,會覺得用智慧的鑰匙開啟未知的大門最美;而對一所大學來說,革新創造、傳播知識、培養人才、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就是最美。昂揚拚搏、無畏探索、讓生命之花怒放,彰顯大自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9.17陸朝陽:科研是美妙的6月27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獲頒2017年度菲涅爾獎,以表彰其“在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學量子計算方麵的傑出貢獻”。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是獎勵量子電子學和量子光學領域傑出青年科學家的國際最高榮譽,每兩年頒發一次。風塵仆仆剛從德國慕尼黑回來的陸朝陽,第一時間接受了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科大訊飛劉慶峰談探尋技術之旅:終於等到最好的時代 郭冀川江歡歡 熟悉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的人都知道,他是典型的知識型企業家,身上有濃濃的學術氣質,簡潔七分頭,大的金屬邊方框眼鏡,略顯寬鬆休閑西裝內搭白襯衣,言談時總帶著微笑。他擁有“通信與電子係統”博士學位。1990年,年僅17歲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5-03-22 20:34:56)

【科大瞬間】特刊《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夢在腳下李尚誌(651)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隻要你願意,讓夢劃向你心海。一、堅守四十年我是一名教師。
自從1970年7月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係本科畢業參加工作,我就開始當教師,當時是到四川省萬源縣沙灘公社小學當教師,1978年考上中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5-03-21 12:31:19)

【科大瞬間】特刊《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比夢更美好李尚誌(科大651、數學係78級研究生)一、好夢成真1982年6月17日清晨,一陣急迫的敲門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有人在喊:“博士,快起來聽廣播!”我在前一天剛剛擠硬座火車來到北京,臨時住在一間實驗室裏,手邊沒有收音機。匆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英語改變了我的人生 華新民(625) 不久前,有一位網友寫了篇學習英語的回憶。由此開頭,好幾位網友接二連三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學習英語的故事。看來,對身在海外的人,學習英語都是一段不能忘記的經曆。這些故事不免勾起了我關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何江從湖南農村到哈佛演講台再到福布斯創變者榜單 澎湃新聞記者蔡依紋 何江在實驗室 2017年伊始,一位來自中國農村的28歲年輕人登上了美國福布斯醫療健康領域“30位30歲以下創變者”(Forbes30Under30)的榜單。他是第一個作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用先進醫療普渡眾生 何江哈佛畢業典禮致辭--“毒蜘蛛咬出的使命感”(中英文版) 何江2009年畢業於科大生命學院,獲得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後去哈佛大學生物係攻讀博士,在導師莊小威(中國科大87少校友,美國科學院院士)實驗室進行生物光學和超高分辨顯微成像在病毒學和神經學的研究和應用。2016年5月26日,作為哈佛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土鱉”的創新搖籃 —走訪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 11年前,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教授還不是院士,他帶著幾個研究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創新群體,差點就被“斃掉”。 “你們的方向很好,工作基礎也很好,但是隊伍太差。”基金委幾番猶豫後才批準了他們的申請。 但近年來,實驗室多年積累的成果開始顯現出來,20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杜江峰:量子計算的引領者 1969年出生的杜江峰是“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他一直致力於使用磁共振方法進行量子計算的實驗研究工作,是我國最早從事量子計算實驗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其實我從有記憶的童年開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