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首先我要衷心感謝建國校長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又回到母 校參加這莊重而熱烈的畢業典禮,為我創造了與我的小師弟 與小師妹們見麵談話的機會,盡管我們的年齡相差整整 50 歲,我們都是科大的兒子和女兒,所以我是你們的師姐,不 過不是傑出的師姐,我們科大傑出的人物實在是太多了,台 上各位台下各位都是傑出者。不過我也許還算是一個熱愛科 學、刻苦用功、認真生活的老科大人。49 年前的今天,科大 送走了她的第二屆畢業生,我是其中的一員。前兩天我想著 要來合肥參加母校的畢業典禮,情不自禁地取出珍藏的《中 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文憑》,那是一本紅色硬皮的小本,也 就 20 厘米長、15 厘米寬,很簡單的一個本子。打開後左頁 是學生的畢業照片,我那時候梳著兩條小辮兒,我認為這是 女孩子非常好的發型,右邊是畢業文憑詞。這二頁我影印在 我的講稿上(示給同學),剛才竇賢康副校長給大家念了頒發畢業證書的決定,我也念給大家聽聽 50 年前科大的畢業 文憑詞,你們可以對比你們的畢業文憑看看有什麽差別?我 覺得這也是文化,是曆史。
“畢業文憑:學生王誌珍,係江蘇蘇州人,現年 22 歲, 於 1959 年 9 月入本校生物物理係生物物理專業,學習五年。 按教學計劃完成全部學業,成績及格,準予畢業。校長郭沫 若,1964 年 7 月 30 日,文憑登記第 0339 號”。這就是我的畢 業證書。我突然有一個疑點,如果我們科大有研究校史的 部門,是不是可以幫助我解決今天的這個疑問?我的學號是 5912050,“59”是 1959 年入學,“12”就是我學習的生物物理係的係號,當時的科大隻有 13 個係,這 13 個係的設置都 是非常有講究的。我的學號 050,當年我們生物物理係一 共才招 50 位學生,我是最後一個報到的學生,所以排在第 50 位,但是我怎麽也想不到我畢業文憑上的“339”號是怎 麽編出來的。(笑)這是個大疑問,我想請研究科大史的同 誌以後能不能給我一個解答。
咱們的科大從 1958 年成立一開始就是與眾不同。新中國 成立不到十年,“向科學進軍”的集結號吹響,《12 年全國 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頒布,科大,這所培養新興、邊緣 交叉學科的尖端科技人才的大學,新型的科學與技術相結合、 理實交融的大學橫空出世。在那個年代,這絕對是個了不起 的大膽創新,因為那時中國的教育完全照搬前蘇聯的模式, 劃分很細。這個時候能夠有一所理工結合的大學出現,絕對 是一種創新。之後科大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擁有的資源條件, 在國內頂尖名校中一直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可是即便如此科大在國內外的大學中一直享有極高的聲譽。科大人從來不 甘平庸,不舍遠誌,在任何艱難困苦前,永遠追求卓越、永 爭第一。科大是真正的大學,擁有大學自己的獨立性,保持 著“聖潔”與“寧靜”。在科大,官本位沒有市場,學術優 先是科大文化的基本色。也正因為如此,科大人不跟風、不 盲從、不左顧右盼,表現出難得的對科學原則和科學精神的 執著和堅守,從而讓她擁有了與眾不同的氣質和魅力。最近 人民日報有一篇文章《為什麽是中國科技大學?》,如果說 西南聯大在中國的教育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有人稱為 “西南聯大現象”,我認為“科大現象”也值得深入研究, 曆史會證明科大是一所以創新而在的大學,她在中國的教育 史上,她對中國的近代發展起到了什麽推動作用,曆史會做 出正確的評價。
科大對我們每個人未來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隻 搖籃,她傳授知識,但更培養學習能力,啟發思維,激發創 造力。我們都是在這隻溫暖的搖籃中成長起來的,這是我們 每個科大人人生經曆中的重要階段,她為我們鋪設了畢生追 求科學真理、為人類進步事業獻身的生命軌道。
作為科大的一名畢業生,我除了熱愛、讚賞她,更多的是 感謝和對她無窮的祝福,是科大的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學 和所有員工們半個多世紀的奉獻造就了今天的科大。此時此 刻,又一批師弟、師妹要奔向遠方,我最衷心地祝願年輕的 科大人,堅定信念,追求理想,不畏勞苦沿著崎嶇、陡峭的 山路攀登,一定有希望、也一定能夠達到光輝的頂點,創造 出自己鍾愛的事業。
最後,讓我們大家互相祝福吧!
《科大瞬間》文學城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王 9015 | 林菁 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