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李尚誌:“我要再教500年”

(2025-03-30 16:32:11) 下一個

李尚誌:“我要再教500年”

孫也程

編者按

什麽最美?對生長的萬物來說,陽光雨露最美;對求知若渴的學生們而言,一堂內容充實的課最美;勤勉堅韌的科研工作者們,會覺得用智慧的鑰匙開啟未知的大門最美;而對一所大學來說,革新創造、傳播知識、培養人才、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就是最美。昂揚拚搏、無畏探索、讓生命之花怒放,彰顯大自然美的力量;點滴小事、溫馨瞬間、暖心話語,詮釋美的靜謐綿延。大愛至樸,大美至真。這些最美的人和事,每天都在上演,溫潤著整個校園。

李尚誌老師在北航慶祝第32 屆教師節表彰大會上發言 孔祥明/

2016 年9 月,在北航慶祝第32 屆教師節表彰大會上,數學與係統科學學院的李尚誌老師因為入選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教學名師而接受表彰。有人問,“是什麽力量讓你在教育戰線堅守40 多年?”李尚誌老師的回答是,“因為人民需要,我也喜歡。”李尚誌老師擲地有聲的獲獎感言讓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已經教了46 年書。最後一個中國夢,就是再教46 年,甚至500 年!”這大氣而豪邁的宣言,是來自李尚誌老師心底最真誠的呐喊。

“用語文來講數學的爺爺”

2008 年,李尚誌老師獲評第二屆“感動北航”人物,當時頒獎主題詞是這樣寫的:“將邏輯嚴密的數學加入濃厚的人文氣息,把枯燥抽象的原理融會於文采飛揚的講解中,是他的獨樹一幟;讓我們走進多彩的課堂,是他的另辟蹊徑;讓我們遠離單調的公式,是他的別具一格。他讓我們在輕鬆與歡樂中受益匪淺。”
如果讓上過李老師課的學生為他做一個評價,那他們會爭先恐後地說:“李老師是數學頑童”“Terrific(了不起)”,“聰明絕頂的人”,“從小學到現在碰到的最可愛的老師”。

新中國首批自主培養的博士答辯現場(左為李尚誌,右為他的導師曾肯成)

李尚誌老師是新中國自主培養的首批18 名博士之一,從教40 餘年來,碩果累累,四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3 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但李老師說:“名師首先是個老師,老師就要給學生上課,否則就不是老師,更談不上名師。”他認為,一所高校,做科學研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書育人。如果高水平的學者、科研骨幹給學生上課,更能讓學生接觸到科學的本質,體驗創造過程。在北航,李尚誌老師致力於為低年級本科生講授最重要的基礎課《高等代數》、《抽象代數》等,還麵向文科研究生開設科技專題課《數學大觀》。時至今日,他依然堅持為華羅庚班本科生講授《高等代數》,並擔任北航數學建模社的指導教師,多次指導本科生的建模競賽培訓。

李尚誌老師愛笑,他的課堂更是充滿了笑聲。為了讓課堂內容更易懂、更活潑,他不斷研究如何把數學講得更精彩,讓學生能了解數學甚至喜歡上數學。在他的課堂上,音樂、美術、足球、旅遊,甚至詩歌、哲學、武俠小說都能化為數學的語言。他注意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把這些現象用俏皮話總結出來:“數學的故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峨嵋山的佛光宣講連續函數,哈爾濱的麵條吃進一維空間,康定情歌高唱等比數列,賓館台燈照出圓錐曲線”,“張三豐教太極劍,抽象指揮具體;獨孤求敗寫教材,簡單才是正宗”……他熱愛詩詞,曾為湖南教育出版社編寫的高中教材寫下“章頭詩”,概括每一章主要內容的學習方法。他還為幫助學生理解微積分的靈魂創作了四首詩,其中《微分》是這樣寫的:“淩波能信步,苦海豈無邊。函數千千萬萬,一次最簡單。”

李尚誌老師在2016 年北航數學文化周開幕式上做題為《數學愛我們》的報告 藍瑤/攝

李尚誌老師把數學講出了新意,講出了深度,講進了學生的心坎裏。就連為他做視頻課的工作人員的孩子都指著視頻中的他說:“這是那個用語文來講數學的爺爺。”數學學院華羅庚班2014 級本科生崔詩穎心目中的“尚誌爺爺”是一個謙遜、樸素、博學的人,他能跳出書本,把數學講出自己獨到的見解,甚至從哲學的高度看數學。“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尚誌爺爺,他是一個有著豐富人生經曆、把人生思考運用到數學的哲學家”,崔詩穎說。

我思我行我MOOC

李尚誌老師曾說:“我已經教了46 年書,我不可能再教46 年。我不希望這些經驗隨著我的退休而煙消雲散。要通過做視頻課等手段將這些經驗留下來、傳下去,使更多的學生和老師受益。”因此,伴隨著MOOC 的興起,他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遇,積極投入,衝鋒陷陣,製作了幾門課程,並收到了強烈反響:2011 年5 月,視頻公開課《數學大觀》在教育部愛課程網上線,作為5 門熱門課程之一放在首頁作宣傳,截至目前已有超過75000人觀看了課程;2013 年11 月以來為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製作兩門MOOC 課程《數學大觀》《線性代數導航》,有30 多所高校的學生選課,其中既有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重點高校,也有雲南大學、貴州大學、石河子大學等西部地區的高校。目前,《微積分啟蒙》《線性代數啟蒙》正在愛課程網第4 次開課,4 次選課人數累計約6 萬人。

李尚誌老師在北航校園裏

2015 年,李尚誌老師製作的“微課”取得華北賽區、全國賽區唯一特別獎。所謂微課,是指不超過15 分鍾,設計一節完整內容,采用各種現代化技術手段展示數學公共基礎課內容。作為一位年近古稀的教師,如此“時髦”,實屬不易。數學學院的年輕教師們感歎道:“李老師是一個能精準掌握教學規律的人,就像現在流行的MOOC,他跟進的速度就非常快。”

翻開李尚誌老師的朋友圈,你會發現他曾奔赴全國幾十個高校進行宣傳,直播MOOC 課程,傳遞MOOC 理念,為MOOC 搖旗呐喊。敏於行,勤於思,李尚誌老師在做MOOC
的過程中進行了深入思考。“MOOC 隻是一個新的舞台。好的舞台可以為節目增添光彩。但節目的好壞首先不在於舞台,而在於劇本的創作和演員的表演。如何將教學內容講得深入淺出,易懂易學,讓學生喜聞樂見、這是教育幾千年不變的要點。”“製作新的MOOC 課程不是用來取代原來的課程,而是起到導航和啟蒙的作用,幫助學生學好原來的課程。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用GPS 將駕駛員引入正確的入口,然後‘沿當前道路行駛’”。
不管是在傳統課堂上,還是在網絡課堂上,李尚誌老師以不變應萬變,堅持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學到應當學到的能力和知識”。他傾注在MOOC 上的心血,收到了選課學生真誠的回報,很多人寫來郵件,由衷感謝他的付出。一名畢業生在來信中寫道:“有價值的東西最終會得到應有的地位。數學初學者們一開始就應該像您這樣理解數學。若幹年後,人們已經不記得書中的公式,但還會記得您在課上的細節。核心的東西往往簡單得驚人,但是永遠都不會被忘掉。您的課程恰以精辟的語言講出了數學之魂。”

我謂蠟燭榮,舍身化光明


在李尚誌老師心中,數學如畫、如歌、如詩。他願意當教師,不但這一輩子當教師,還想再當500 年教師,為美麗的數學招收更多的粉絲。“李老師說過,他的夢想是再教500 年書,但是人的壽命有限,想再教500 年書怎麽辦?那就用一些手段把他對數學的領悟傳遞下去,讓這些代替他多活500 年。”李尚誌老師的博士生侯欣深有感觸地說。除了寫教材、錄視頻,李尚誌老師同樣重視以建設教學團隊的方式傳遞教學理念與經驗,薪火相傳。他帶領的北航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於2007 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教學團隊。團隊中的教師在他的帶領下提高了教學水平,逐漸成長為教學骨幹。北京市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楊小遠老師在李尚誌老師組織的教改活動中受益良多,她說:“每次在學校裏遇見李老師,李老師都會與我討論教學上的問題。跟他一起備課、一起交流,對提升我的教學方法幫助很大。”

李尚誌老師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大講堂上作報告

教學團隊的建設還從北航輻射到了全國,就像一滴墨在水中蕩開了風采。按照東西部高校聯盟的MOOC 課程的規範,各選課學校都必須派指導教師作為李尚誌老師的助教,他的MOOC 課程同時也在幫助這些學校培訓能夠勝任該課程的教師,協助各校進行教學團隊建設。
“人為蠟燭悲,淚盡化為灰。我謂蠟燭榮,舍身化光明。”有人說,教師好像蠟燭,照亮了別人,毀滅了自己。而李尚誌老師說,當蠟燭有什麽不好?一個人如果一輩子都能照亮別人,那豈不是莫大的榮幸嗎?因此,他創作了這樣一首小詩來明誌

他曾多次表示:“有的人最擔心的事情是人死了錢沒有用完。我擔心的事是書沒有寫完,視頻課沒有拍完。怎麽辦?一是抓緊時間趕快寫趕快拍。二是天天鍛煉身體,爭取多做幾年。”這是一名愛數學、愛教學的教師發自內心的告白,樸實的話語蘊藏著繾綣的深情,令人動容。正如李尚誌老師在他創作的一首數學詩中寫到的,“加減乘除笑談間”,幾十年彈指一揮間,李尚誌老師以詩詠誌,始終於九尺講台笑談數學的真諦。

記者/孫也程
編輯/孫也程

本文來源:http://www.nlsde.buaa.edu.cn/info/1099/1142.htm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