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3-07-24 04:44:14)

從2003年起,美國勞工部下屬的勞工統計局每年進行一次美國人如何使用時間的調查,衡量各個年齡段的人每天都幹些什麽,花多少時間等。這項調查稱為美國人時間使用調查(AmericanTimeUseSurvey,簡稱ATUS),為社會研究、經濟分析以及政府決策??提供了一係列數據。 很多工作了大半輩子的人對退休生活期待已久,同時也有些恐懼,原因之一是在糾結如何度過退休後的日子。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3-07-21 04:56:22)

看過許多老海歸的傳記、回憶文章、紀實報道、內部材料,自己擇取一些內容,收集撰寫成短篇博文分享。有一天看到一篇懷念文章,寫的太真切感人,入木三分,自己撰寫後會黯然失色,所以全文轉載如下,作者譚鬆:獲悉張學遠教授去世的消息時,我遠在外地,一算時間,追悼會都開過一周了,我頓時被巨大的悲哀所籠罩,立在窗前,久久一動不動。在他眾多的學生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3-07-18 05:11:19)

城裏人說鄉下人土氣,是帶著幾分藐視。現代人把土氣帶進來城市,說一個人“土”,意思就是不入時,不管是穿著打扮還是言行話語都跟不上時代潮流,沒見過世麵,劉姥姥進大觀園,鄉巴佬等等。不少國人在海外混了多年,回國突然發現自己土了,穿著打扮土、說話土、花錢不大方,還不知道怎麽花,手裏拿著“百元毛票”沒人要或沒錢找,不會手機付款,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3-07-15 05:07:36)

沒有什麽人去研究50年代老海歸回國的原因,因為在懶人慣性思維的引導下,答案很簡單:愛國。不錯,這是很多老海歸回國的原因之一。但每個老海歸都有自己回國的個人原因,自己不說,想去探討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很難的,何況他們大部分都已去世。本人在老海歸係列中隨意提到一些人回國的原因,也都是從文字記載中主觀推測。比如林蘭英和孫天風,二人的父親都被政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23-07-12 05:09:31)

這是兄弟二人的故事,哥哥朱啟賢,1911年出生,弟弟朱啟秀1915年出生。兄弟二人親如手足,哥哥朱啟賢1936年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教育係,弟弟朱啟秀正好高中畢業,來北京找哥哥,幫助他準備考大學,最後考入輔仁大學數理係。 1937年七七事變後,朱啟賢流亡到了武漢,創建了全國戰時教育協會。朱啟秀跟隨同學流亡到了西安,並通過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來到了延安。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3-07-09 05:29:41)

進入盛夏,氣溫居高不下,加上加拿大煙霧,令人窒息。一大早趕去農貿市場,路上見到工人鋸樹。他們是電氣公司的工人,定期要修剪高壓線兩邊的樹木。隻見他們全副武裝,汗流浹背,像猴子一樣爬上樹;隻聽油鋸轟鳴,哢嚓嚓、咕咚咚,粗大的樹枝從天而降,落地如雷。他們都說西班牙語,讓我聯想到非法移民這個棘手的問題。不敢說這些登高能手都是非法移民,但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3-07-06 05:27:37)

當年很多老海歸在海外都有車,特別是50年代中後期還沒回國的老海歸,大部分都開始工作了,成家立業有孩子以後,車是必不可少的。下麵分享幾張老海歸汽車的照片。 向仁生和妻子曹宗巽是1951年回國的,向仁生獲羅格斯大學(Rutgers)物理博士學位,曹宗巽獲威斯康星大學生物化學博士。二人畢業後都在亞特蘭大大學任教,生活穩定,買了一部車。從照片上看,這部車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3-07-03 05:06:20)

幾個月前寫過一篇“對美中建交貢獻重大的老海歸”,介紹林達光的功績。文中講述林達光在北京對外廣播電台工作時,常和李敦白發生爭執。李敦白是個有爭議的人物,1921年出生於美國一個猶太人家庭,40年代投靠中共。共產黨在中國掌權後,斯大林指責李敦白是美國派來破壞革命的秘密特工,結果他從1949年到1955年被監禁了六年。盡管還極力吹捧中共,文革又被關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7)
(2023-06-30 05:29:54)

《人民日報》1951年10月曾有這樣的報導:九月二十日,我留美學生劉安華、淩寒、吳江伯、朱永、王德寶、謝家麟、吳銥、李葆坤、汪良能等九人,和其他十二位留美學生一道由舊金山乘克裏夫蘭輪回國。九月二十五日,當輪船途經檀香山時,劉安華等九人突遭美國移民局、美國特務機關“聯邦調查局”人員和武裝警察的搜查,並被非法扣押上岸。同輪歸國的其他十二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3-06-27 05:26:39)

本人沒有追劇的習慣,有時看一兩集,總覺得沒意思,就放棄。現在退休了,時間多了,從頭到尾看完的電視劇也不多,能想起來的隻有《什刹海》和《人世間》。 不久前,看到《華盛頓郵報》上一篇文章,介紹台灣劇《造浪者》(WaveMakers,中文全名為《人選之人-造浪者》),在Netflix上公演,出於好奇找來看,非常喜歡。劇情以台灣大選為背景,通過一些年輕誌願者參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