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活90+

(2024-06-18 07:07:03) 下一個

古人雲“人活七十古來稀”,現在再加20也不稀了。有專家推測,新禧一代近40% 有可能活到90歲,給社會帶來新的挑戰。醫學界對幼兒的了解很多,早就有小兒科醫生,專門指導幼兒的成長。然而對老人,特別是90歲以上的老人,人們的了解還很少,成了眼下新的研究課題。

從2003年起,加州大學醫學院先後對18000多名老人進行跟蹤,每六個月體檢一次,作體力和腦力的測試,從收集的各種數據和麵對麵的談話錄像記錄分析衰老的過程。這項研究叫做The 90+ Study,至今已有20年了,是世界規模最大的老齡化研究。

參加這項研究的老人有的已經去世了;有的搬走了,聯係不上了;有的現在90多上百歲了。他們當中五百多人同意,死後把大腦捐獻給醫學研究。到目前為止,一些長壽的共識被肯定,如堅持運動、健康飲食、不吸煙酗酒、與人交流等。還對有爭議的問題作出解疑,比如到底喝咖啡、喝葡萄酒對壽命有什麽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喝適量咖啡和葡萄酒的人比完全不喝的人壽命長。有意思的是,喝茶對壽命長短沒有影響。

另一個有意思的結論是,天天服用維生素A、B、E對延年益壽毫無幫助。這也符合一些專家的意見,花錢買維生素是浪費錢,除非有特殊疾病。沒有提到D,估計服用D還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人老了會骨質疏鬆。

性愛對長壽的影響也是有爭議的,這項研究沒有包括性愛,大概是因為太涉及到個人隱私。有的老人卻自己表示,能夠健康長壽跟性愛有關。一位老人在麵談中說到性愛,還有點不好意思,滿臉漲得通紅。不過研究肯定了羅曼提克對老人長壽有正麵影響,不管是老夫老妻之間的,還是喪偶後的“黃昏戀”。

這項研究發現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比如70歲以後,血壓低會減短壽命;70歲以後體重偏高的人比體重正常或偏低的人壽命長。聽起來有道理,除了家族遺傳的原因外,血壓低往往是某種疾病造成的。人老了以後,身體攝取營養的能力下降,“胖子”身上儲存著能量,慢慢釋放,遇到疾病“耗得起”。“瘦子”很快會被“榨幹”,遇到小病小災“扛不住”。特別是手術後,“胖子”的康複能力比“瘦子”強。(注意,是體重偏高,不是肥胖。)

這項研究的重點是老年癡呆症。這裏要說一下,中文“老年癡呆症”的概念很模糊。在醫學上有Alzheimer’s和dementia,一般人都分不清區別,常常都被稱作老年癡呆症。Alzheimer’s正確的翻譯是阿爾滋海默症,而dementia則是失憶症、失智症等。自己在醫學上是門外漢,也不十分清楚二者之間的區別,在看這份研究報告時常看不明白,比如這句話:People aged 90 and older with an APOE2 gene are less likely to have clinical Alzheimer’s dementia, but are much more likely to have Alzheimer’s neuropathology in their brains.

同樣,下麵這個研究結果很重要,可是並不十分明白:About half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over age 90 do not have sufficient neuropathology in their brain to explain their cognitive loss.

從一個研究實例來看,可略見一斑。一位96歲的老人,隨便給他1-10之間的5個數字,他可以倒背如流;可以很快回答香蕉和桔子的不同與相同,類似的簡單邏輯問題可以對答如流。他每天看報,卻不知道那天是幾月幾號星期幾,記不住人名,幾分鍾以前的談話內容已經忘得一幹二淨了。可以不可以說,他有明顯的dementia,卻並沒有Alzheimer’s? 也就是說,dementia是一種疾病,Alzheimer’s是dementia的一種症狀,不知這種理解對否。

過去一般認為,從65歲起,患dementia的機率是18%,以後隨年齡增長,機率上升。要是到了90歲還沒有dementia症狀,出現dementia的機率會下降。2003年約兩千人參與The 90+ Study,有1581人90歲以上,其中有587人沒有dementia症狀。三年後,一半出現dementia症狀,否定了原來幾率下降的說法。

血壓高是生命的殺手,這一點毫無疑問。然而這項研究發現,90歲以上沒有dementia的老人,血壓都偏高,而他們80歲以前血壓都正常。研究認為,進入80歲以後才開始血壓高是好事,可以降低dementia的出現。

過去還認為,大腦裏出現一種斑塊,或叫蛋白質沉積(plaque),是造成Alzheimer’s的原因。一些去世老人的大腦切片推翻了這個的理論,這些老人生前有明顯的Alzheimer’s症狀,而大腦切片卻幹幹淨淨,沒有斑塊。然而卻發現這些老人大腦裏有許多微型腦血管埂塞(microinfarcts)。

說到這兒,不能往下說了,醫學專業內容太多,恐怕有曲解,造成誤導。有興趣可上網查看The 90+ Stud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新手一位 回複 悄悄話 最後結論:生死有命,癡呆在天。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對於90歲以上的老人,特別是涉及到老年癡呆症的研究還有很多未知。通過The 90+ Study這樣的大規模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以及衰老過程,為延長老年人的健康壽命提供更多科學依據。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運動、健康飲食、保持社交活動等都是對長壽有益的方法,而一些傳統觀念如血壓判斷、血管健康等也需要重新審視。希望未來的研究能夠為更多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養生建議和醫療保障。
likelovely 回複 悄悄話 有趣的研究。謝謝把研究結果告訴大家。對那兩句英文,我試著解釋一下,不知理解得對不對。

-1)90及90歲以上帶有 一個 POE2基因的人不太可能發展成臨床上阿茲海默的失憶症,但在他們大腦中更可能具備阿茲海默的神經病理特征;2)而在一半患有失憶症的90歲人群中,他們的大腦裏並沒有足夠能解釋他們喪失意識的阿茲海默症神經病裏特征。

也就是說有某種基因的人並不一定發展成失憶症,盡管他們的大腦裏有艾茲海默的病理特征,而部分有失憶症的人,他們大腦中並沒有能充分解釋他們失憶的阿茲海默神經病理特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