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本人沒有追劇的習慣,有時看一兩集,總覺得沒意思,就放棄。現在退休了,時間多了,從頭到尾看完的電視劇也不多,能想起來的隻有《什刹海》和《人世間》。
不久前,看到《華盛頓郵報》上一篇文章,介紹台灣劇《造浪者》(Wave Makers,中文全名為《人選之人-造浪者》),在Netflix上公演,出於好奇找來看,非常喜歡。劇情以台灣大選為背景,通過一些年輕誌願者參與選舉,反映台灣的MeToo運動。劇中穿插婚外情、同性戀、性騷擾、工作與家庭的衝突、婦女參政等情節,暴露出台灣麵臨的婦女問題。自從《造浪者》今年在台灣上映,引發了新一輪的MeToo運動,醜聞導致眾多政府官員辭職,蔡英文公開道歉。演員非常到位,充滿生活氣息,讓人很感動。
能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除了故事情節以外,還有是因為看到了熟悉的台北街景,聽到了親切的台灣國語。沒想到有一半竟然聽不懂,要靠看英文字幕才能跟上劇情。
台灣國語有很多獨特的說法和發音,有的在台灣聽過,比如去飯館吃飯,點完菜,服務員總是說“就醬子”。一開始一頭露水,不知怎麽回應。後來才知道,“就醬子”是“就這樣子”,是在問顧客“就這些?”。看台灣劇又聽到台灣國語覺得很親切,可是劇中的對話說的太快,還有不熟悉的說法,眼睛還得不斷掃字幕,比如
有差嗎?- 有區別嗎?
醬作比較單純 – 這樣作比較簡單
要避免撞期哦 – 要避免時間衝突哦
太為恥了 – 太丟人了
有些對話根據上下文可以理解意思,如
不要格局太小啦 – 不要太小心眼啦
我們去提告 – 我們去起訴
你去哪裏?我載你。- 你去哪兒,我開車帶你去。
他們的麵很大碗 – 他們的麵碗很大
台灣不用微信,用LINE,不知道就聽不懂“在LINE上回他”。
台灣人也喜歡用英文,所以有“我們的節目是Live”這樣的句子。
劇中有一些對話是閩南語,根本聽不懂。自己在台灣的觀察是,台灣人國語和閩南語常常交替使用,用國語說著說著就變成了閩南語。說國語也夾雜著閩南語,比如劇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什麽奧步,直接衝我來”,就沒聽懂,趕緊看字幕,“奧步”是“trick”的意思。後來上網查:漚步(常寫作“奧步”)是閩南語的一個詞,閩南語念作àu-pōo,意思是“不好的招數”。現今演變為一個選舉中的常用貶義詞,意為在民主選舉中,參選人或參選政黨使用“炮製醜聞”“製造事故”“捏造謊言”“散播流言”等不道德手段。
有的時候英文字幕的翻譯也不精準,卻也不影響理解。比如劇中常出現“凍蒜”這個字,字幕顯示victory。實際上“凍蒜”是閩南語“當選”的發音,在競選中翻譯成victory也不為錯。
幾次去台灣,沒有感覺語言溝通上有那麽多困難,也許是當地同事們跟我說話的時候放慢速度,注意發音,不說閩南語。也許是自己的智商問題,年齡問題,大腦處理語言的能力問題。
總之,看《造浪者》語言上有一定的障礙,要靠英文字幕彌補。盡管如此,還是很喜歡,很有台灣味兒,而且不長,隻有8集,每天看一集,看完了。
台灣民眾非常熱衷於政治,《造浪者》也反映了這種狂熱,一種台灣式的民主,全民參政。劇中的小人物助選熱情極高,選舉成功後,超級興奮,然後散夥,各自盤算以後的生活,誰都沒有想撈到什麽,幾個月的付出都是出於對台灣的熱愛。至於具體故事情節,還是自己去看看吧,作好準備,大陸同胞可能很多聽不懂。
謝謝你介紹的台灣新劇《造浪者》,要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