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與愚

經曆,感悟,思考,探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9-10-05 04:37:24)
與晚年徐景賢的交往本文作者範文發,上海控江中學68屆高中,1969年3月到吉林延邊琿春插隊落戶,1977年考入吉林大學中文係。曾當過大學教師、企業管理。業餘喜愛創作,出版過《白山黑水》《重做上海人》《邊城盛放金達萊》等紀實文學多部。原題尋找回來的精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半醉漢雜文】古所未有,今亦難逢——記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先生二零零九年初夏,因寫《家國滄桑一百年》筆者去福州,專程去尚幹鎮鳳崗村,滿懷敬意地去瞻仰林森故居。估計現在有很多人不知道林森是何許人也,這是中國近代史的悲哀。林森,福建省福州人,生於一八六八年一月十八日,一九四三年八月一日逝世於重慶,終年七十五歲。林森逝世後,國民政府為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彭小明:李敦白:老外兩頭真2019年8月24日李敦白在美國去世了。我跟這位左派美國人並沒有直接的聯係。但是他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文革初起的時期,各地的大中學校掀起了一股血統論的輿論高潮。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基本如此。紅衛兵就是以這樣一種粗俗惡濁的語言來頌讚自己自來紅,天生的好漢,張口就罵家庭出身不好的同學是混蛋。先前比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曹禺之女稱父親晚年常說違心話http://www.sina.com.cn2010年09月08日16:27《小康》雜誌    文|《小康》記者蘇楓  2010年9月24日,曹禺誕辰100周年。曹禺生前所在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幼年生活過的天津,故鄉湖北潛江,乃至更多地方,都在以不同方式,紀念這位傑出的戲劇大師。人們以不同角度,追憶自己心中的曹禺。  在這眾多追憶中,有一部分是屬於女兒萬方的。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哈爾濱兩個檢察官離奇失蹤2000年11月11日,兩個家庭來到哈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趙瑜:陳永貴疑案不疑(摘錄於趙瑜長篇報告文學《犧牲者》)有不少讀者會問:當年陳永貴大紅大紫,“農業學大寨”,口號響徹雲霄。既然老陳堅定地站在劉格平和紅字號一邊,為什麽,他能不能力挽狂瀾,拯救紅字號挫敗命運呢?——這個問題,直到幾十年後我采訪中間,仍時常聽到。要回答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實際情況是,從1968年中期到1969年“九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直機關討論曆史決議(草案)簡報新華通訊社、人民日報社聯合整理1980.10.31–11.22[1980年10月16日——11月22日,1至221號]總16、17、67、71、73、79、80、82、84、89、90、91、97、98、99、101、102、106、108、112、116、118、119、121、126、129、139、141、142、143、144、146、159、163、168、172、174、181、187、188、200、201、202、205、208、215名單編組:第一組中紀委28人,召集人:王從吾、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厘清高崗、饒漱石事件政治迷霧的力著作者簡介:龍廣公,人民大學黨史係1982年畢業生,資深中共黨史研究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林蘊暉著《重考高崗、饒漱石“反黨”事件》一書(以下簡稱《重考》),是內地資深學者積幾十年的研究功力,係統地梳理國內外權威資料及其中披露的曆史細節,以紮實的史料,客觀公允的史識,嚴謹的治學精神,著力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驚心動魄,印度洋上漂泊二十四天2019-04-1023:39本文來源:天涯社區,網絡這是一起特大海難事故,由於曆史原因,一直被塵封著。災難的原因令人深思,它所展現的人類對生的渴望絕不亞於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羅馬尼亞一家船廠為中國建造了一艘5000噸的貨輪,這艘質量極差的貨輪,居然通過了監造小組的驗收。1986年2月7日,水手長張周生、水手郭德勝和三十幾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沒有墓地的陵園——記亡友育海作者:維一前些時候,中學的一位校友給我從國內寄來了一本四中建校九十周年的紀念冊。按照國內圖書裝幀的水平完全算得是上乘了。書很重,郵資一定也破費不少。說來我也真是辜負了校友的一片心意。自從一九六八年以後,三十多年了,還從來沒有回過一趟學校。隻是有一次,那還是從雲南回來之後不久,路過學校的後身,出於好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