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與愚

經曆,感悟,思考,探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奧斯威辛遇難人數,為何從400萬縮水為110萬?

(2021-12-18 12:02:57) 下一個

奧斯威辛遇難人數,為何從400萬縮水為110萬?

 

作者:金雁

發表於2005年2月3日《新京報,本文有刪節

 

關於奧斯威辛,大家都記得阿多爾諾的名言:"奧斯威辛之後,詩已不複存在。"詩已不複存在,而永存的是關於奧斯威辛的反思。但"奧斯威辛以後"60年,類似的大屠殺悲劇並沒有從人類曆史中消失。正如安南在紀念奧斯威辛解放60周年聯大會議上指出的:"自納粹大屠殺以來,發生在柬埔寨、盧旺達和前南斯拉夫等地的種族大屠殺就沒有及時得到預防或製止。在今天的世界就有許多類似的喪失人性的可怕事件正在發生,國際社會不應對此漠不關心,甚至予以否認。"這是為什麽?是否可以說,原因之一是"詩"仍然太多,而反思太少。就是對奧斯威辛的紀念,除了對暴行的憤怒和對遇難者的哀悼,對於這場駭人聽聞的大屠殺何以發生的深層原因,人們是否已經有了足夠的反思呢?新華社記者提到:根據奧斯威辛博物館曆史學家的最新研究結果,在集中營存在的4年間,共有110萬人在這裏喪生。但是這則報道沒有述及這個數字背後的複雜故事。事實上,在1990年筆者初訪奧斯威辛時,這裏的銘牌上寫的遇難者數字是"約410萬人"。1992年,這塊銘牌被上述記者提到的"最新"結果所更換。
圖片

410萬或"至少400萬"的數字,初見於1945年5月12日蘇聯專門成立的一個國家委員會發表的報告,當時奧斯威辛解放才3個多月,這個報告主要是根據集中營內殺人設施的"工作效率"推斷出來的。此後40年,在蘇聯體製的各國,這個數字成為不容置疑的信條,任何試圖重新考證這個數字的人都被說成"替納粹辯護"乃至是"新納粹"而受到嚴懲。

 


而在西方,人們對這個數字半信半疑。對本民族罪孽深刻反省的德國人大都承認這一數字,而其他西方國家的著述一般都說是100-250萬。他們的依據多種多樣:戰後審判庭上的證言、各種記錄中來到奧斯威辛的人數與幸存者數之差,以及戰前戰後人口調查的推算等等。歐洲的一些極右翼、種族主義者和新納粹分子則抓住400萬數字缺乏實證依據一事大做文章,把奧斯威辛災難,乃至整個納粹暴行說成是"謊言"。嚴肅的學者有責任澄清曆史的真相。在這方麵,奧斯威辛博物館曆史研究部主任弗朗西塞克·佩帕博士作出了卓越貢獻。

 

圖片
作為波蘭猶太學者、奧斯威辛遇難者親屬,佩帕幾乎把自己的一生都用來追求"真實的奧斯威辛數字"。從1965年起,40年來他在世界各地搜集了關於歐洲猶太人、納粹運動、大屠殺與集中營問題的大量證據。1980年,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得出結論:在集中營存在期間來到奧斯威辛的不幸者總共約130萬人,其中猶太人約110萬。這130萬囚徒中,先後有212,820人被轉移到別的囚禁地,有1,500人被釋放,約500人僥幸逃亡成功,8000人活到最後獲得解放,其餘1,077,180,即約110萬人都在集中營遇難,其中猶太人約占96萬。

 


1991年,佩帕的著作《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囚徒與遇難者人數估計》在耶路撒冷出版並受到好評,標誌著納粹暴行的主要受害群體猶太人對佩帕研究的肯定。次年,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國家博物館的銘牌正式據此更換。佩帕的工作是知識分子的正義感、社會責任感和學者的嚴謹、客觀、求實精神的結合。他對蘇聯數字的更正,曾經使一些新納粹分子以為有機可乘,他們故意歪曲、乃至編造佩帕"戳穿了奧斯威辛謊言"的說法。佩帕為此非常憤怒。佩帕在1993年致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一份公開信中聲明:"我獻身於這樣的事業已經28年:保存對於無數納粹暴行犧牲者的記憶,以警告人們不能漠視一切形式的種族、宗教和民族仇恨煽動者,他們毀滅正義,製造苦難並屠殺無辜人民。"
圖片
佩帕還指出,被押解到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的猶太人中的絕大多數,都是一到集中營就被殺害,隻有約20萬被役使為奴工的人進行了登記。因此遇難者遠比囚徒登記數為多毫不足怪。客觀的研究者不能隻從殺人者一方獲得證據,奧斯威辛檔案中的登記數的價值在於:它證明該集中營的遇難者不會少於20萬,但從邏輯與事實上它都不能用來證明遇難者不會多於此數。蘇聯當年的數字雖有很大水分,但一個集中營就殺死一百多萬人,還不夠喪盡天良嗎?蘇聯打敗納粹解放奧斯威辛的偉大貢獻,是波蘭人民和世界人民永遠牢記的,在1945年的條件下作出倉卒估計也完全可以理解。但後來為宣傳目的禁止人們加以研究更正則不可取,而且這種不嚴肅的做法恰恰給新納粹抓住數字破綻,為否定大屠殺的存在提供了口實。這場"數字官司"的確發人深省。其實,從殺人者留下的案卷中算出的數字,與奧斯威辛檔案中留下的20萬囚徒登記數一樣是有研究價值的,但它隻能說明死亡數的下限而不能當做死亡數本身,更不能以此否定間接推算法的價值。對別人發生的事都這樣文過飾非,甚至別人已經反思而自己還在替人家掩蓋,對自己的曆史還怎麽能有反思態度?如果對自己的曆史持這種態度,我們又怎麽有能力讓別人為自己的曆史罪行真心懺悔?來源:新京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欲千北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