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博文
(2016-07-11 20:19:06)
《哥林多前書》第4章是保羅對於哥林多教會結黨紛爭的最後闡述和結論。此時,保羅不再僅僅是告訴哥林多的信徒們不要結黨,要對神的仆人一視同仁;而是更進一步告訴他們究竟該做什麽才算是正事。的確也是,當我們不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正事上,就自然會消耗在不該做的事上。這一段經文的鑰句是“作王”(4:8),而與之相關的幾個字句分別是“判斷”(同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6-07-09 08:01:47)
《哥林多前書》第3章,保羅回到了前麵所提到的主題,就是針對哥林多教會有人結黨紛爭的現象。在此之前,保羅指出這些事情之所以發生,乃是因為信徒離開了耶穌十字架救恩的道理,藐視神的能力和智慧,拒絕聖靈的引導;並且以人為中心,高舉人的作為,以至於將人的口才、學識和能力作為自己膜拜的對象;隨從肉體的私欲,分門結黨,彼此紛爭。在作了這些神學上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7-07 20:26:44)
前麵保羅講到十字架道理的特點,就是雖然在世人眼裏看為愚拙,但實際上卻是神的智慧和能力。到了第2章,保羅接著說到,當他傳講這個看似愚拙的十字架道理的時候,也不是用高言大智和委婉的言語來進行包裝,而是樸實無奇,靠的是聖靈和大能的明證(2:5)。所以,無論是福音本身也好,還是傳講福音的方法也好,都不是靠著人的智慧和能力去設計、成就和宣講,乃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6-07-06 20:59:08)
《哥林多前書》是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一封書信。信中除了回答一些信徒關心的話題以外,更多的是針對當時哥林多教會所遇到的一些嚴重問題,包括教會中的結黨紛爭、對淫亂的事情視而不見、領聖餐的混亂、對死裏複活的疑惑,等等。我們可能會問,對於一間按照神的真道來建立、因信稱義的信徒所組成、以耶穌基督為元首、有著聖靈大能的教會,怎麽還會出現這些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7-05 20:16:21)
第16章是《羅馬書》的最後一章。那麽,這位把全副心思都放在因信稱義教導上的保羅,是如何來完成書信的最後篇章呢?我們可以看到,保羅在結尾部分強調了兩件事情,一個是信徒與信徒之間的親密關係,一個是信徒與異端邪說之間的隔絕關係;可以說是對內和睦,對外警醒。對於信徒之間的親密關係,主要表現在彼此間的問候上。保羅先是一個一個提名向收信方的信徒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7-04 20:09:28)
《羅馬書》第15章保羅繼續講到教會中信徒之間的關係。前一章雖然講到信徒之間不要彼此論斷,各自要做好自己的功課,向神交賬。可是,在信心的原則上互相尊重,並不是要因此就拉開信徒之間的距離,隻顧自己就行了。現在,保羅指出信徒之間還要彼此建立積極的互動,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保羅分開兩方麵來講這個關係。第一段是信心堅固的要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15:[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6-07-02 10:57:18)
人都是處於關係之中,沒有人可以脫離關係而獨立存在。而對於因信稱義、蒙恩得救的信徒來說,信心是指導我們一切生活的準則,也必定要反映在信徒所處的各樣關係之中。前一章保羅講到信心在信徒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應用,這一章(羅馬書地14章)則講到信心在信徒的教會生活中各樣關係的應用。這些關係又分為兩種情況,一個是信徒與信徒之間的關係,一個是信徒與神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6-30 20:38:27)
《羅馬書》第13章是關於信徒在社會層麵的生活指南,其中涉及到三個方麵的內容,一個是與政府之間的關係(13:1-7),一個是與人之間的關係(13:8-10)。這些指南既要求信徒深入社會生活之中,同時也要在社會風氣中全身而退,出淤泥而不染。我們來看最不容易理解的一點,就是與政府之間的關係。保羅在這一段提到一些重點。首先就是順服。這裏順服的用詞,所表達的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6-29 20:52:35)
《羅馬書》在論述完因信稱義的道理之後,從第12章開始,保羅進入到具體生活的層麵,教導信徒如何活出信心的生活。這些實際的教導所涵蓋的範圍很廣,既涉及到在教會的服事方麵,也有信徒的個人生活方麵、信徒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及信徒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在明白這些內容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清楚這些教導與前麵所論述的信心之間是什麽樣的關係。保羅在這裏一口氣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羅馬書》第11章保羅繼續前麵的話題。當他指出以色列人因為用了錯誤的方法以至於得不到神的義之後,以色列人必定會灰心失望。然而保羅鼓勵他們,神是憐憫人的神;在神裏麵總有盼望。保羅的鼓勵分為三段,每一段都要燃起以色列人對於得救的渴慕。第一段(11:1-10),有人懷疑神是否棄絕了祂的子民。當然不是!保羅以自己為例來說明以色列人並未被神棄絕。保羅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1]
[162]
[163]
[164]
[16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