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博文
關於死亡,這可能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醫學健康論2020-01-20 中國各大城市在陸續發布幸福指數。 但這些發布很健忘——忽略了“死亡質量”也是幸福指數的核心指標。 經濟學人智庫對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調查後,發布了《2015年度死亡質量指數》報告:英國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大陸排名第71。 “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麵對最大的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內在的覺照,才是你真正的道場! 藏傳佛教論壇2020-03-21 道場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此時,就在此地,就在此心。在每一刻回到你內在的覺照。 我們一直在尋找,想從這個世界上,為這個身心找到一個安身之處。我們去賺取財富,製造許許多多的關係,學習各種知識,不斷地參與各種訓練,為什麽呢?就是想為自己找一個安身立命之處。道場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1-25 16:41:54)
如何破身見? 高心靈2015-01-06 身見結怎麽破?在《阿含經》裏麵,也有稍微提過。這個身見結怎麽破?第一,你要有三套我們所稱的“三無漏學”的基礎,《阿含經》,還有《道德經的智慧與應用》,還有《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這三套基礎加上《金剛經》,這四個課程的基礎要有。 因為如果你這些課程基礎沒有的話,你不知道什麽叫做身見、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首先,它是一種心理狀態,表現為充滿自信與智慧,可以帶領眾人達到“心中的彼岸”。這種心理狀態正如根鬆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在他的《談道歌“我的佛慢”》中所舉的例子:釋迦牟尼佛降生人間時,示現童子站立相,腳踩著蓮花,十方各行走了七步,並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個例子恰到好處地描繪出了這一心理狀態,同時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1-25 07:56:17)
佛慢是指克服自認是凡俗的自卑之感,令其生起敢於成當是佛之自尊心。 密乘中修生起圓滿次第時,行者必須時刻牢記“我就是本尊佛”,時刻以自己是功德圓滿的本尊之智慧心態去觀待自己,使自心充滿自信、堅毅等;不是煩惱所攝的傲慢心,而是智慧所攝的一種信心和堅毅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9B%E6%85%A2/15596478#:~:text=%E4%BD%9B%E6%85%A2%E6%98%AF%E6%[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百丈禪師有名的法語,你們參禪也好、修定也好、修密宗也好,各方麵都用得上,特別要記住!他把禪宗的心法都傳給大家了: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他說,我們本來在這裏嘛,自性不變的,你要無想無念,那個無念無想不是你去無念無想,這個妄想根本不在你裏頭停留的,它本來沒有根的,所以是無想,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石頭希遷祖師及《參同契》《草庵歌》 [素聞(明照)]素聞(明照)2011-08-1020:51:14
石頭希遷禪師《參同契》
竺土大仙心,東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靈源明皎潔,枝派暗流注。
執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門門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爾依位住。
色本殊質象,聲元異樂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濁句。四大性自複,如子得其母。
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11-15 18:31:58)

寶鏡三昧歌 唐代曹洞宗祖洞山良價(807~869)撰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護。
銀盌盛雪,明月藏鷺。類之不濟,混則知處。
意不在言,來機亦赴;動成窠臼,差落顧佇。
背觸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屬染汙;
夜半正明,天曉不露。為物作是,用拔諸苦。
雖非有為,不是無語;如臨寶鏡,形影相覩。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性空法師:禪修開示(二十二)修習念處的成果satipatthanabhavananisamso諸比丘!任何人依此修習四念處七年,可得二果之一:今生證得究竟智;若煩惱未盡,則得不還果。諸比丘!不須七年,依此修習四念處六年者,可得二果之一:今生證得究竟智;若煩惱未盡,則得不還果。不須六年,諸比丘!..不須五年,諸比丘!不須四年,諸比丘!不須三年,諸比丘!不須二年,諸比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性空法師:禪修開示(二十一)五、四聖諦(sacca)苦、集、滅、道四聖諦是佛法的中心,是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的內容。為什麽稱為「聖諦」呢?因為聖人才能夠覺悟它們,完全了解四聖諦是如來的境界。經典以譬喻說明四聖諦甚深難解,猶如把一根頭髮剖裂為一百根,然後用弓箭去射那百分之一的髮,很不容易射中,要徹底了解四聖諦很難。了解四聖諦,是最大的福報。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41]
[42]
[43]
[44]
[4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