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間一塵的博客

歡迎光臨本人YouTube頻道(頻道名:林泉晗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個人資料
博文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6/03/blog-post_10.html
網友Nanda惠贈一本廖文燦譯註《巴利語法句譯註》,此書是嘉義法雨道場的結緣品,一般坊間買不到此書,這是一本結緣書,為非賣品。
台灣體製外的居士學者不少,可以算是台灣學佛風氣的見證。(「體製外」,指他本身不是佛學院或相關科係畢業,不是出家人,未隸屬任何佛教團體,大部分的此類學者起初並未在佛教學院執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來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35545434
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經典搜索網站(轉載自搜狐)緬甸禪修突破。19人讚了該文章<imgsrc="https://pic2.zhimg.com/v2-260649347d2bd3d22e6d8eb0750db18c_b.jpg"data-caption=""data-size="normal"data-rawwidth="960"data-rawheight="529"class="origin_imagezh-lightbox-thumb"width="960"data-origin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2ca1f70102wktf.html
耆那教與佛教在原始佛教時代,至少到西元一百年前,佛耆的交流隻要注重在根律儀,採用印度原有的民間故事改為教主本生故事,以及聲稱某些當代歷史人物是虔誠教徒.但最後的差異是在於耆那教主張命我(jiva),佛教主張無我(anatman).從佛陀成佛前六年苦行的經歷來看,巴利譯註書曾有提到Mara主張苦行,飢餓可以消業解脫,其實就是耆那教的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來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b0f370102xgyl.html
某賢友:請教賢友,有人說瑪欣德尊者倡導巴利新譯是標新立異、嘩眾取寵,對佛教毫無價值,反而製造混亂。這樣的說法對嗎?又有人說,佛陀並沒有說學習和使用巴利語是佛弟子的本分,說律藏記載佛陀允許以各種語言學習和弘揚佛法,是嗎?巴利賢友:關於那些說“瑪欣德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來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2ca1f70102wkik.html
以現代漢語白話翻譯巴利三藏進展 (2016-11-0912:17:59) 轉載▼ 標簽: 南傳佛教 上座部 翻譯 分類:巴利文三藏 1893-1964湯用彤譯的《南傳念安般經》,並沒受到注意。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29 17:41:59)
《法句經》多聞品第三十有九章。多聞品者。亦勸聞學積聞成聖。自致正覺。多聞能持固  奉法為垣牆
精進難踰毀  從是戒慧成
多聞令誌明  已明智慧增
智則博解義  見義行法安
多聞能除憂  能以定為歡
善說甘露法  自致得泥洹
聞為知法律  解疑亦見正
從聞舍非法  行到不死處
為能師現道  解疑令學明
亦興清淨本  能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29 14:07:26)
《法句經》教學品第二二十有九章。教學品者。導以所行。釋己愚闇得見道明。咄哉何為寐  螉螺蚌蠹類
隱弊以不淨  迷惑計為身
焉有被斫創  心如嬰疾痛
遘於眾厄難  而反為用眠
思而不放逸  為仁學仁跡
從是無有憂  常念自滅意
正見學務增  是為世間明
所生福千倍  終不墮惡道
莫學小道  以信邪見  莫習放蕩
令增欲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29 14:00:01)
來自勸學網http://www.quanxue.cn/CT_FoJia/FaJu/FaJu02.html
《法句經》無常品第一二十有一章。無常品者。寤欲昏亂。榮命難保。唯道是真。睡眠解寤  宜歡喜思  聽我所說
撰記佛言  所行非常  謂興衰法
夫生輒死  此滅為樂  譬如陶家
埏埴作器  一切要壞  人命亦然
如河駛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還  譬人操杖  行牧食牛
老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7-28 17:45:31)
《雜阿含經》第五十卷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優婆夷子,受八支齋,尋即犯戒,即為鬼神所持。 爾時,優婆夷即說偈言: “十四十五日,及月分八日,
神通瑞應月,八支善正受,
受持於齋戒,不為鬼所持,
我昔數谘問,世尊作是說。” 爾時,彼鬼即說偈言: “十四十五日,及月分八日,
神足瑞應月,八支修正受,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雜阿含經》第四十九卷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麵,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大力自在樂,所求無不得,
何複勝於彼,一切所欲備?”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大力自在樂,彼則無所求,
若有求欲者,是苦非為樂。
於求已過去,是則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71]
[172]
[173]
[174]
[17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