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

知青, 醫生, 留學生,科學家 ...
博文
第三章天天讀
晚飯後,三明花了一個多小時寫心得體會,也沒寫下幾個字,感到有點頭痛,把“衷心”寫成了“衰心”,把“萬歲”寫成了“萬發”都沒注意到,便來到魯小鋼家看看他是怎麽做的。推開門,他看見魯小鋼伏在炕桌上,雙手托著下巴,眼睛盯著小說《歐陽海之歌》發呆。《歐陽海之歌》是一部描寫一個解放軍戰士為了避免軍馬與火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二章開學
開學第一天,亂哄哄的。鎮上所有該上初中一年的學生都集中到了一小學。文革剛開始時,一小學改名了,叫育紅小學,但叫了不到一年,又叫一小學,原因是叫育紅的地方太多--鎮上還有三個叫育紅的托兒所。老人送孩子時,常送錯地方。小鎮子不像大城市,街道沒有正式的名稱地址。當人們描述地址時,習慣說“屠宰廠南牆靠東第二棟房”,或者說&l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一章回城
一九七一年,董三明十三歲。那年,他就獨立門戶,自己過日子了。
一年前,董三明一家,坐著供銷社的馬車,從縣城下放到了五十裏以外的王家窩棚,插隊落戶。那時,他父親已經從“牛棚”裏解放了出來,不再是牛鬼蛇神,不再是黑幫,而是光榮的五七戰士,隨即便被發送到了五七幹校,繼續接受鍛煉。雖然身份不一樣了,但待遇其實差不多,隻不過是在五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童年一九七一》故事梗概
這是一部根據親身經曆而寫成的小說。小說描寫了文革中的一九七一年,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董三明的故事。因為家庭出身不好,董三明的全家下放到了農村,但後來由於一種罕見地方病的威脅,董三明隻身又回到了縣城,在一個小學繼續讀書求學。小說從一個孩子的角度,觀察一個荒唐年代的人和事,把並不久遠的故事用樸實的語言,娓娓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4-09-02 19:48:06)
玻璃門後站著一個清秀的女孩,來來往往的客人從未注意到她的存在.紅色的製服黑色的長褲有些肥大,她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在那裏她已站立了幾個小時,重複著一樣的動作門關門開.她試著向每個人投以溫馨的微笑,但他們酒足飯飽個個麻木滯呆.這是一家建在校園內的酒寨,大學生們在這裏編織著明天的彩帶.“網絡”,“地球村”是此時流行的詞語,誰去在意一個門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9-02 19:36:57)

故鄉曾有條小河,就在我家門前流過。那裏有我童年的夢,那裏有我童年的歌。小河彎彎繞過山坡,倒垂的楊柳把水麵輕輕撫摸。偶而可見魚兒在動,一環一環的漣漪把雲兒撕破。那時的天總是那樣碧藍,那時的水總是那樣清澈。放學後書包一丟,坐在小河旁是一天最開心時刻。我曾在水中嬉鬧遊樂,我曾見到她在岸上割草采蘑。河麵上倒映著遠山黛影,夏日鄉間,天水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9-01 15:10:48)

下了飛機,有點發蒙,隻好隨著大部人流往前湧。這是我第一次來歐洲,確切地說,第一次來意大利。在羅馬機場入關時,等了好長時間。入關口很多,但多數都是為意大利和歐洲共同體的公民準備的。而這次班機是由美國飛來的美國飛機,乘客多為美國人,卻隻有兩個入關口,隻好忍氣吞聲地排著長隊,體驗二等公民的感覺。機場的大喇叭時常地播放飛機班次,火車出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4-09-01 14:31:07)
上個學期開學時,素麗同學沒有來上課,而是通過她在上SAT的女兒帶給了我一封信.信是封了口的,裏麵還有一張支票.信上說,老師,很抱歉,現在不能馬上來上學.請你幫我注冊,支票是用來繳學費用的.我不久前查出得了很不好的病,是癌症,現在每天都在接受治療,控製住以後,便可來上學.信上還說,不要把她患病的事告訴其他人,她很快就會回來的.我不太相信她會患有什麽太嚴重的病.不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4-09-01 14:22:41)

捕蟹記
   在海邊上,我已耐心地等待了很久,還是不見螃蟹上鉤。我隻好討教同行的馬博士。這一次是他鼓動我來的,並許諾要告訴我鉤螃蟹high tech(高科技)祖傳秘訣。當時我就有點疑惑,這祖傳秘訣怎麽也能high tech?弄虛作假也應該講究點事實求是嘛。
   老馬是我大學同學,我倆在一起說話,從來搞不清是說正經事兒,還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首頁]